大班科學認識彈性朋友說課稿範文

大班科學認識彈性朋友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彈性在人們生活中應用越來越來廣泛。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許多彈性物體,並且非常感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於是,我抓住幼兒這一興趣點,設計本次科學教育活動——認識彈性朋友。活動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讓幼兒主動操作,在玩中探索,發現彈性秘密,認識彈性的特點,並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理解彈性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確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2、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瞭解有關彈性的特徵和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教育蘊含的`價值主要在於使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應用,所以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確定為:瞭解彈性物體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引導幼兒找出周圍常見的有彈性的物體,認識它的使用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

  二、說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綱要也指出:“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兒童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要讓幼兒真正做科學。根據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我運用嘗試教學法,並融進提問法、記錄法、發現法等教法誘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創設能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的活動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儘量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說活動準備:

  因為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比較分析能力,所以我準備了許多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在操作實踐中進行比較,獲得進一步的感知,同時我還準備了大螢幕、投影儀,以備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說學法指導

  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為幼兒提供大量的豐富的操作材料,創設一種寬鬆融洽的氛圍,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直接操作、反覆體驗,主動探索,透過玩一玩、說一說、記一記、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真正體驗和了解彈性的特徵,並激發幼兒學科學的濃厚興趣。

  四、說活動程式設計

  幼兒學習的動機與成人不同,他們的動機完全依賴於對被認知物件感興趣的程度。因此,教育活動過程的設計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使他們感到愉快有趣,往往成了教育活動是否成功的前提。因此我總的思路是:以設疑激發興趣,以操作突出重點,以激發幼兒的發散思維來解決難點。

  首先,我準備了蹦蹦床、彈簧、有彈性的物體如橡皮筋、皮球、海綿、布玩具、鋼琴、跳跳球等以及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試著跳一跳、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吹一吹、彈一彈、敲一敲等多種方法進行自由探索,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鼓勵幼兒把探索情況記錄下來。因為記錄有助於培養幼兒尊重科學的態度,有助於幼兒理清思路,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然後請幼兒分組,互相講述記錄結果,並把幼兒的記錄結果投影到大螢幕,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講述時,我不是旁觀者,一是“聽”。二是“說”。一聽孩子們在講述什麼,瞭解它們的個體差異,對能力強的幼兒提出更高的教育目標;二是找不說話的孩子講一講,鼓勵人人動口,積極講述。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幼兒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我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彈性物品”來引導幼兒開動腦筋,發散幼兒的思維。向幼兒提出問題後,不急於讓幼兒回答,而是讓他們先七嘴八舌的議論,互相補充、互相啟發、充分思考。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請幼兒自己製作彈性玩具。我準備了鐵絲、紙、易拉罐、筆、棉花、布、石頭、木塊、皮筋等操作材料,請幼兒動腦筋利用這些材料製作出彈性物品或玩具。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由此激發幼兒對彈性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並萌發科技意識。

  說活動延伸

  教育活動的結束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探索的開始。所以,我把活動作了進一步的延伸:讓幼兒回家玩一玩有彈性的物體,在區角活動繼續製作有彈性的物體和玩具。引導幼兒繼續體驗和關注彈性現象,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動手、創造能力,從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