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4篇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篇1

  教材內容: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第22課《人物描寫一組》中第二個文段,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第五、六回。

  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肯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作者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一個極度貪財的“吝嗇鬼”形象。

  本單元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安排了三篇課文,文章在刻畫人物時採取了不同的手法,其意圖就是讓學生在把握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時,能體味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欠缺用準確的語言概括的能力。學生對人物描寫的各種方法並不陌生,但是將這些技巧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卻並非易事。學生也普遍有了閱讀的習慣,愛讀書,但是對比閱讀,尤其是中外名著的對比閱讀能力欠佳。

  而此篇文章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古白話文,作者在短短三百餘字中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學生受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的限制,也不容易理解透徹。

  教學目標:

  2011版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提出,“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合本冊教材及本單元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理解“諸親六眷、郎中、監生、哥子、醫家、穿梭、揩揩、插口、登時、故此、一聲不倒一聲”等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3、體會人物動作、神態描寫的作用,初步學習透過動作描寫、神態描寫以及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學生將已有的關於“寫人”的讀寫經驗與本組教材的學習有機的結合,提高閱讀和寫作這方面文章的能力,這是本單元學習的核心任務。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品讀鑑賞作者高超的諷刺藝術、經典的細節描寫,學習作家巧抓人物動作、神態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及其妙處,並嘗試遷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法和學法:

  2011版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基於此,基於學情,我準備採用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自主探究,親近文字。在自主學習賞析中,從人和事件的具體材料出發,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理解和評價,使學生逐步掌握概括人物形象、品讀寫人文章的方法。重視語言的實踐與運用,讀寫結合,透過語言文字的運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透過初讀――細讀――精讀――品讀的過程,掌握讀、思、議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並透過勾畫圈點、自主探究、討論交流、讀寫結合等方法,實現其與編者、文字的對話,並嘗試對文字進行二次創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基於以上學情及教法、學法,我按照“一個遊戲”、“一則故事”、“一個人物”、“一種表達”四個步驟展開教學。

  (一)一個遊戲匯入

  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匯入,用遊戲點燃快樂課堂,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

  上課前,圍繞教材中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進行猜謎遊戲,學生在遊戲中感知刻畫人物要抓住其特點,不能千人一面。在輕鬆愉悅中,直擊寫人文章要點。

  (二)閱讀一則故事

  突出人物特點,離不開典型事例。故事中特定的場景以及人物的的特殊表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1、資料補充,埋下教學伏筆

  接觸文字前,引用《儒林外史》中對嚴監生家產的介紹,這有助於學生了解文字出處,全面地瞭解人物背景,為後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人物身份的特殊化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進一步引發學生後續的自主閱讀活動。

  2、閱讀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這是一篇古白話文,在詞句運用和語言表達上和現代文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引導學生反覆讀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字,並藉助註釋、工具書或聯絡上下文意會等方法理解“諸親六眷”“登時”等文言詞彙,然後概括故事大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這樣的環節安排符合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語言文字的能力。透過自主閱讀、自主感受、自主探究,學生一步步親近文字,嚴監生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也逐漸清晰起來。

  (三)感知一個人物

  把握人物形象要以人物描寫的語言文字為依據,從人和事件的具體材料出發,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理解和評價,使學生逐步掌握概括人物形象、品讀寫人文章的方法。

  1、品讀文字,分析人物特點。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透過神態動作的描寫感受嚴監生臨死前從失望——著急——絕望到了卻心願的內心活動過程,感悟嚴監生的形象特點。

  接著,回顧前面預設的伏筆——嚴監生家境的介紹,家境的富足和對兩莖燈草的牽掛、糾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次引發學生的閱讀思考:嚴監生是個怎樣的人?

  這樣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充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這個經典故事在學生的心中紮下根來,“嚴監生”這個經典的吝嗇鬼形象也在學生的腦海中愈漸豐滿。

  語文教學既要“重意”更要“重言”。本課學習的核心點在於要讓學生從語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運用恰當的方法對人物進行巧妙刻畫的,體會其表達效果,用心感悟其精妙。

  2、賞析文字,掌握寫作手法。

  嚴監生本人不能說話,但是嚴監生的動作、神態在說話,抓住“搖頭”、“兩根手指頭”,這一細節描寫,體會簡單的動作傳遞的豐富內容,品味文學作品語言表達的傳神。接下來,透過對場景中奶媽、大侄子等其他人物語言的解讀,將嚴監生臨死前的想法和常人的思維進行比對,感受側面描寫對於人物塑造的作用。

  故事結尾揭示了嚴監生的兩根手指所指——兩莖燈草,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一結果,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極具誇張和諷刺意味。把握了情節的高潮,就能夠對人物形象做出深入的剖析。情節的高潮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學生在第四組課文《橋》的學習中,已初步感受過懸念設定,所達到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我結合文字特點,啟發學生思考:古代說書人在講這個故事時會在哪裡賣關子,得知這一故事結果,聽故事的人會有什麼反應?透過與文字對話,學生對於情節及懸念設定這一表現手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四)嘗試一種表達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堂給予學生的是語文學習的方法,也正是這方法讓語文課堂更具張力,讓學生的語文視野更為廣闊。

  1、閱讀拓展,感受不同的寫作手法。

  補充閱讀資料,讓學生了解法國作家莫里哀用鮮活生動的語言描寫,刻畫的阿巴貢這一吝嗇鬼的形象。這種對比閱讀讓學生體驗到刻畫人物的不同方法,感受中外名家的風采,“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更重要的是,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懂得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對人物進行刻畫,無需面面俱到。

  2、讀寫結合,嘗試語言文字的運用。

  品讀人物神態、動作的描寫,根據自己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心理活動。透過人物內心活動的補白,讓個性鮮明的嚴監生在學生的語言文字中豐滿起來,立體起來,鮮活起來,這既加深了學生對嚴監生這一吝嗇鬼形象的理解,也讓學生對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人物描寫的方法有了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文實踐、運用的能力,學生逐步在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

  作業設計:

  1、瞭解世界文學作品的四大吝嗇鬼形象,嘗試閱讀相關書目。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

  2、運用本節課學到的人物描寫的方法,寫寫身邊的某個人物。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實踐中體會,在實踐中提升。

  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突出教學重點,是對教材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臨死前的嚴監生

  吝嗇鬼

  動作

  神態

  結束語:

  把握課標理念精髓,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不求完美,但求突破,教學因預設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篇2

  一、單元重點簡析

  1、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

  2、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嘗試在習作中運用

  二、文字簡析

  嚴監生是名著《儒林外史》裡經典的吝嗇人物。《臨死前的嚴監生》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裡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這是一段絕妙的描寫,嚴監生臨死時,總是斷不了氣,卻一個勁地伸出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是什麼意思呢?這一令人難以捉摸的動作給眾人造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最後由趙氏把謎底揭出來。原來他是看到燈盞裡點著兩莖燈草,怕費油。多燒一莖燈草,竟會使一個行將就木的人耿耿於懷,放心不下,難以斷氣,這種經過藝術誇張的描寫,活生生地刻畫出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

  三、學習物件分析

  1、五年級學生基本能整體把握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欠缺用準確的語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級學生對透過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刻畫人物特點的寫法並不陌生,但是如何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卻是難點。

  3、學生愛讀書,但是讀中外古典名著相對比較少。

  四、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編排意圖、教學目標及學情,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體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人物描寫的方法。

  重難點:體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人物描寫的方法。

  五、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標,我採用朗讀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法

  六.設計理念

  1、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力求落實了“學生是課堂主人”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學習主人。我從學生真實閱讀的角度,不求深,不求遠,紮紮實實領會編者的意圖,紮紮實實投入文字的學習,紮紮實實體味人物形象,紮紮實實感悟文章的寫法,讓學生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能力的訓練、運用和語言素養的提升。

  2、盡力突顯“讀悟結合,讀寫結合”。著名作家老舍爺爺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嚴監生的動作正透露著他卑微的心靈,活脫脫的一個守財奴的形象躍然紙上。動作描寫,尤其是凝聚人物個性的細微動作,往往是個性人物的特有標誌。我透過拓展想象、感悟補白、概括提升等方法,把教學的支點落在“兩個指頭”這個經典的特寫鏡頭上,落在作者對人物神情、動作的細緻描寫上,從理解、體味、內化再到運用,把人物形象上的巨大的創造力,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裡。

  3、努力體現“把書讀薄,把書讀厚”。初讀課文,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的是嚴監生臨死前的什麼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讀悟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根據嚴監生的動作、神態揣摩揣摩內心世界,從而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人物形象也越來越豐滿。在此基礎上,我推薦學生閱讀《儒林外史》,進一步體會作家人物刻畫上的精妙,豐厚學生的閱讀儲備。

  七、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交流《儒林外史》。

  1、猜名著裡的人物

  師:同學們,愛讀書嗎?那我就要考考你們了,認真看這描繪的一個人物形象,你們迅速搶答是名著中的哪個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變。(孫悟空)

  少年英雄,三頭六臂,帶有六件法寶。(哪吒)

  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手持鵝毛扇。(諸葛亮)

  武藝超群,酒量過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聰明伶俐,熟讀詩書。整日淚光點點,多愁善感,病如西子勝三分。(林黛玉)

  著裝華貴富麗,心狠手辣,精明能幹,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王熙鳳)

  彪形黑大漢,性格粗魯,好赤膊上陣,善使兩把板斧。(李逵)

  【設計意圖:猜名著人物形象,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效地激起學生閱讀的期待,學生便能產生欲罷不能,不讀不快的心理。】

  2、讀“閱讀提示”,交流獲得的資訊。

  3、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選自《儒林外史》。示題:臨死前的嚴監生。板書課題。區別“臨”和“監”,這個人的名字叫“嚴監生”,注意“監”讀四聲,他的原名叫嚴致和,那為什麼叫他監生呢?你怎麼知道的?藉助註釋理解。(古代對讀書人的一種稱號)

  【設計意圖:透過交流閱讀提示及蒐集到的資料,學生對家財萬貫,卻特別吝嗇小氣,愛財如命的嚴監生這一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瞭解。】

  (二)、熟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師:藉助課文下方的註釋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

  2、讀準了字音,理解了詞語,讓我們再來讀讀文章。指名分部分朗讀課文。說說哪句覺得特別難讀的,再個別指導讀。

  3、剛才我們讀了幾遍課文,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還念念念不忘兩莖燈草。)板書:兩個指頭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小學生對文言文還是比較生疏,因此要花大力氣進行字、詞、句和朗讀的訓練,以掃除學習文言文的障礙;從整體人手,感知人物形象,這符合學習語文的一般規律,有利於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聚集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面對臨死前嚴監生的那兩根手指,都有哪些人進行了猜測?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大侄子、二侄子、奶媽、趙氏四人。

  這些親人,這些家眷,用文中的一個詞語形容,是——諸親六眷。

  指名讀諸親六眷作出的猜測。

  他們猜對了沒有?

  出示句子

  第一次: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第二次: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依然是兩根手指

  第三次: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還是兩根手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那麼,同學們,嚴監生的身邊就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

  最後,趙氏瞭解他的心思,一語說中,嚴監生把手一垂,登時沒了氣。扳書:兩莖燈草

  3、一般人死前會牽掛些什麼?可是在嚴監生的眼裡,什麼都比不上那兩莖燈草重要啊!面對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此時此刻,你想用什麼什麼詞語來評價嚴監生?

  補充嚴監生相關資料:

  嚴監生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的家境又如何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資料,請看——

  第五回節選:

  ●嚴監生家裡有十多萬兩銀子,僕人無數,良田萬畝,除此之外,在縣城裡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

  ●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象我家還有幾畝薄田,夫妻四口在家裡度日,豬肉也捨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

  ●過了燈節後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後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捨不得銀子吃人參。

  你瞭解到他家庭怎麼樣?(很有錢、傭人多,在鄉下還有田地)十多萬兩值現在的多少錢,最保守的估算恐怕也值千萬元的人民幣吧!他連平時買點豬肉都捨不得,他覺得他浪費的是什麼?(是銀子、生命)。

  4、同桌合作讀句子,根據嚴監生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摩揣摩他的心情。

  【設計意圖:理解嚴監生的性格特點並不難。這個環節的設計,抓住了他“兩個指頭”這個關鍵詞,從交流到朗讀的這個過程中,目的是希望學生在讀中理解嚴監生的吝嗇形象】

  (四)、回讀課文,品味作者語言。

  1、為了那兩莖燈芯,嚴監生之前是怎麼念念不忘呢?讓我們再來看看他臨死前的反應,細細地讀一讀,品味品味,臨死前的嚴監生是怎樣的形象,從中你發現了什麼?(體會作者人物動作神態的細緻描寫。)

  2、引讀交流:

  當大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時——

  句子一: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儘管身體極度的虛弱,儘管呼吸已斷斷續續,但面對那兩莖燈芯,他僅僅是搖了搖嗎?你想,那是怎樣的搖頭?(用力、失望)

  他搖著頭,是想說什麼?他的心裡一定很——著急。

  對嚴監生來說,那兩莖燈芯燒去的僅僅只是那麼點燈油嗎?還燒去了他的(銀子、生命)。

  所以他面對大侄子的猜測時——生讀

  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他的的反應與前一次有什麼異同嗎?

  面對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急切、心急火燎)他急的究竟是什麼呀?所以,他把兩眼……把頭……

  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

  當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記念時——

  句子三: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這一次的反應又有什麼不同嗎?

  沒人能理解,沒人能讀懂他啊,此時的嚴監生把眼閉著搖頭,他的內心只有(絕望),難道真要讓我死不瞑目嗎?生一起讀

  此時的是嚴監生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怎麼說呢,讓我們來當一回嚴監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

  你們呀!怎麼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當趙氏走去挑掉一莖燈草時——

  句子四: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那麼,當趙氏終於讀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莖燈草,此時的嚴監生終於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嚥下最後一口氣,走了。(趙氏為什麼一言中呢?出示資料)

  【設計意圖:讀悟過程中,藉助原著中的資料從而使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人物形象也越來越豐滿。】

  3、同學們,這種內心的感受和變化,作者是抓住了嚴監生的什麼來描寫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動作?(兩個指頭、頭、眼睛)的確啊,他的動作反應了他內心的想法。

  4、學生根據嚴監生的動作、神態猜測出他的心理活動,選擇一處在課本文段旁寫下來。

  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他想:                    。

  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他想:                     。

  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他想:        。

  (2)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嚴監生本人不能說話,但是嚴監生的動作、神態在說話,填白心理描寫就是凸現作者方法之巧妙,遣詞之精妙。】

  (五)、總結寫法,激發閱讀興趣

  1、總結寫法: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師:今天,透過對〈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嚴監生的格外吝嗇,也知道了可以用多種描寫方法去描寫出一個人的特點,只要抓住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和特點,他自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把今天學到的方法學以致用,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來。

  2、激發閱讀興趣

  (1)推薦閱讀《儒林外史》

  (2)初識歐洲文學中四大吝嗇鬼,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能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作業

  課外閱讀寫人的文章或書籍,摘抄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七).板書設計:

  臨死前的嚴監生

  兩個親人?

  兩筆銀子?

  兩位舅爺?

  兩莖燈草!

  吝嗇、小氣

  動作、神態描寫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臨死前的嚴監生》。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與學法、學情、教學程式、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首先說對教材的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第七單元人物描寫一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節選自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課文節選的片斷不長,只有區區三百字左右,但是語言精煉傳神,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吝嗇鬼形象。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裡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這是一段絕妙的描寫,嚴監生臨死時,總是斷不了氣,卻一個勁地伸出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是什麼意思呢?這一令人難以捉摸的動作給眾人造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最後由趙氏把謎底揭出來。原來他是看到燈盞裡點著兩莖燈草,怕費油。多燒一莖燈草,竟會使一個行將就木的人耿耿於懷,放心不下,難以斷氣,這種經過藝術誇張的描寫,活生生地刻畫出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這種如同素描一般的細節描寫,把嚴監生的特點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字音。

  技能目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透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發展目標: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難點: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四說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情感朗讀,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五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強,理解人物性格和學習寫作方法上較弱,因此我主要在讀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人物的性格,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進一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教學程式

  本課教學是1課時

  (一)設計理念

  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憑藉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學習主人。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和才能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發現、質疑、創新。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三)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創設情境、談話匯入——自讀課文、初步感知——精讀課文、感受形象——體會寫法、拓展延伸

  1、在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我先簡介文中主人公嚴監生,並出示〈儒林外史〉和作者吳敬梓的簡介。引出題目板書讓學生分析課題。瞭解文中主人公嚴監生的背景,理解“監生”的意思,讓學生對嚴監生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有錢的人。繼而讓學生猜想,這樣一個人,臨死前大概是怎樣的情形,會有怎樣的安排?

  課堂中學生可能說好多答案,目的使學生能在體會人物特點這是個吝嗇鬼作好鋪墊,形成天壤之別。

  2、首先引導學生體會嚴監生病情的嚴重,及對他的初步印象。我是這樣設計的:

  讓學生帶著“嚴監生臨死前究竟是怎樣的情形呢?”這個問題來自讀課文,對嚴監生臨死前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指名讀課文,其它同學思考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嚴監生?

  課堂中可能有學生這樣說:(節約、吝嗇)我讓同學表面理解後出示理解節約、吝嗇的意思。

  板書:節約吝嗇

  3這時前面已經埋下了一個伏筆——嚴監生到底是節約還是吝嗇,所以繼續學習課文。

  接著透過學習“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手指頭。”這一句來引導學生質疑:嚴監生的病情已經奄奄一息了,為什麼還伸著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代表的到底是什麼?這裡我是這樣設計的:

  聽讀課文邊聽邊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學生回答後我會繼續出示嚴監生臨死前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說嚴監生臨死前的情景。接著再由“為什麼還伸著兩個指頭”這個疑問引出三位親人和嚴監生的對話,最後揭曉答案,從而體會嚴監生這一吝嗇鬼的形象。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看圖口述後繼續讀課文並劃出描寫嚴監生動作的句子。目的一是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二是為理解課文找到根據,因為嚴監生的病重及動作變化正是他極度吝嗇的表現。讓同學對照課文具體談談嚴監生的動作、神態的變化。然後讓同學說說一共猜了幾次,每次的動作是什麼?

  出示:4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很深的理解並知道嚴監生是一個吝嗇鬼,所以問:此時嚴監生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無藥可救!奄奄一息!)繼續問:此時嚴監生已經無藥可救了又為何伸著兩個指頭總不得斷氣?(兩莖燈草)點兩莖燈草是一個怎樣的環境?(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出示燈的。讓學生說說燈光(微弱,星星之火)出示嚴監生臨死前的圖片的總結嚴監生是一個吝嗇的人。

  擦掉板書節約

  在學生了解嚴監生是一個吝嗇鬼後開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問:此時的嚴監生不會說話,如果會說話他會說些什麼?

  然後讓學生走進嚴監生的內心根據嚴監生的動作、神態猜測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他如此的著急心理會想些什麼呢?

  這兩個想像說話訓練有助於學生進一步地走進嚴監生的內心世界,把他不能說的話說出來,另一方面也給較為嚴肅的課堂增添了一些活躍的氣氛。在學生大膽想象的基礎上繼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問:如果此時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說說嗎?目的是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嚴監生是一個吝嗇鬼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再讀課文讓學生在邊讀邊想中頭腦裡浮現出嚴監生臨死還伸著兩個手指的精妙動作。也進一步深刻體會嚴監生是一個吝嗇鬼。

  體會寫法

  多麼高明的作家呀!短短三百多字就讓我們如臨其境地感受到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誰能說說作家是用什麼方法刻畫人物特點的?學生很容易說出(動作、神態)

  板書:

  動作描寫

  (小練筆)

  拓展延伸

  向學生簡單介紹世界文壇上的四大吝嗇鬼,他們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還讓學生知道嚴監生只是中國的四大吝嗇鬼之一,其它三個吝嗇鬼是《圍城》裡的李梅亭,《一文錢》裡的盧至,《外物》中的監河侯。

  總之這節課我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和才能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現、創新,學習作者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第22課的一個組成片段。《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這個節選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油燈裡燃著兩莖燈草,於是伸著兩根指頭不肯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作者吳敬梓緊緊抓住嚴監生神態和動作上的細微變化,抓住那經典的“兩根指頭”,採用藝術化的白描手法,把嚴監生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守財奴形象。那惜墨如金、寥寥數筆充分展示了作者抓住細節刻畫人物形象的功力。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⑴.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受古白話文的情味,掌握閱讀此類文字的基本方法。

  ⑵.透過誦讀、比較、體味等手段走進文字,看見嚴監生的形象,體味嚴監生的心理變化,感受嚴監生的性格特點,揣摩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及其妙處,並嘗試運用,致力於讓學生在理解內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諧發展。

  ⑶.透過感受嚴監生活靈活現的形象,激發閱讀《儒林外史》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透過誦讀、比較、體味等手段走進文字,讀見嚴監生的形象,體味嚴監生的心理變化,感受嚴監生的性格特點,揣摩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及其妙處,並嘗試運用,致力於讓學生在理解內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諧發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的教學,主要是學生的自讀感悟和教師的引導並舉,突出學生的自讀感悟,想象以及個性朗讀。採用“品讀詞句”“以讀為主”等語文學習方法,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小說人物形象,又引導學生去領悟語言表達的特點、作用、效果,並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讓學生能夠從課文的內容與語言表達的有機統一中,感受到語言的力量、語文的魅力。

  三、說教學流程

  (一)、見文——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解題匯入,我充分引導學生聯絡熟悉的知識,如古代將讀書人成為“秀才”、“貢生”等來理解“監生”一詞。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提示”瞭解課文背景,既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人物形象,又教給了學習古白話文的方法。

  2、初讀感知環節,由於這是一篇古典白話文,它和現代白話文在表達上有很多不同之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理解文意與學習寫法的基礎,尤其是一篇白話文,個別詞句比較拗口,必須讀通讀順。因此,我先提示學生可以藉助課文註釋、根據上下文理解古典白話文中和現代白話文不一樣的詞語的方法,再讓學生自由讀文,嘗試運用方法弄懂字詞,再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對話,掃清字詞障礙,從而達到讀通全文的目的。這個環節的教學,既初讀了課文,又讓學生初步習得了閱讀古白話文的基本方法。

  3.讀通文章後,再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五年級的學生雖已有了一定的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但他們的語言表達是不夠精確地,這裡讓學生抓關鍵詞概括,降低了難度,滲透了方法。

  (二)、見形——細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此環節透過抓重點句子,詞語,指導學生理解,想象,朗讀,充分感受人物形象。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的嚴監生,既讓學生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能進一步的了人物形象。

  (三)、見心——品讀課文,走進人物內心

  1、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嚴監生臨死前三次搖頭動作、神態的三處重點句子,採用多種方式讀並細緻批註,交流、感受嚴監生的心路歷程,揣摩作者動作神態細節描寫的妙處。“品讀、品讀”,“品”離不開讀。如師生對讀環節,師生對讀,邊讀邊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心情;此處補白語言交流,本文透過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而動作、神態變化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作者沒有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而是透過其動作、神態變化來表現。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深入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透徹把握,使嚴監生這樣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站立起來,更有利於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啟學生思維視野,活躍思維,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寫作手法。

  又如對比朗讀,教師假設三次“搖頭”的描寫都去掉修飾成分,效果會有什麼不同。這樣品讀,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的微妙變化和不同的表達效果,感受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感受嚴監生豐富的心理歷程,揣摸作者的寫作特點。這一環節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

  2、透過名著的類比,深層次的感悟“三次搖頭”的妙處,感悟小說創作的手法,以及細節描寫的入木三分。

  (四)、見性——深讀課文,凝聚人物個性

  在教學“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時,先啟發學生思考:剛才是“總不得斷氣”,現在是“登時就沒了氣”,由此你發現了什麼?再透過看課文插圖,啟發學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感受,最後補白原文的相關描寫,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從而引導學生體會出人物“吝嗇”的本性。

  (五)、見本——閱讀拓展,提高鑑賞水平

  出示多種版本的《儒林外史》,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