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統計與可能性》說課稿範文

五年級《統計與可能性》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統計與可能性》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五年級上冊的“可能性”是一個新增的內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透過學習來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當的詞語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會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機率。雖然在小學的教材中,內容佔的不是很多,但它卻是為小學生步入中學學習機率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結合“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遊戲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與遊戲規則公平性之間的關係,會用分數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探索新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證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學習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在於:充分經歷、體驗“可能性相等”的過程。驗證拋硬幣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學的關鍵是理解等可能性與遊戲公平性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將它從生活中抽象出來,學生仍然會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師用一種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來吸引他們參與課堂。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打算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現實生活問題——探究解決——得出結論——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本節課主要採用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透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的主軸,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設計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實踐深化,發展能力——聯絡生活,思維拓展。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為了讓學生儘早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一開始,我設計瞭如下的情境:從而向學生直接出示了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一環節的教學,很自然的揭示了課題,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弄懂遊戲公平性的數學含義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這節課,我引導學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題圖,猜測遊戲是否公平。

  在這一環節,學生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三年級打下的基礎,透過簡單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幣只有兩個面,拋一次硬幣,會出現兩種可能,一種是正面朝上,另一種是反面朝上,用分數表示每一個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會說遊戲公平。而這個結論只是停留在表層,在這裡大多數學生把“公平”理解為絕對的公平。為了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數學含義。

  第二步,提出問題,質疑拋硬幣的公平性。拋一次硬幣下來,學生初步感悟到“出現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1/2”。從而說明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辦法。

  這樣的設計上努力體現的是學生認知上的一種遞進,由“拋一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到“拋20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次數不是正好都10次”,再到“拋很多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次數接近1/2”。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到動手實驗,獲取資料——分析資料,初步體驗——閱讀材料,科學驗證,再到反思感悟的過程,同時,也體驗了發現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活動滲透了“學習是一種需要的教學理念。

  在遊戲活動中,教師還應把握:學生在具體的試驗與操作活動中往往對遊戲本身更感興趣。教師應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實踐深化,發展能力

  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能力,課中練習設計了轉轉盤決定誰先開始遊戲,是否公平?怎樣設計?長方體、正方體的骰子作為遊戲的工具。誰更公平?等一系列問題的訓練。比如:(課文中的轉盤遊戲)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思考:指標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用分數表示是多少?“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上。設計後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從而實現對可能性的認識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畫的自然過渡。

  透過練習,向學生滲透公平的意識,有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聯絡生活,思維拓展

  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聯絡生活實際設計了一道富有挑戰性、情趣性的練習。如:某商場迎國慶60週年,策劃進行一次購物摸獎活動。問題:如果你是商場經理,考慮到商場的利益,你會怎樣設計轉盤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費者,你希望這個轉盤怎樣設計呢?如果考慮到公平性,這個轉盤又應該怎樣設計呢?學生動手設計,展示作品,並闡述設計理由。

  學生在設計轉盤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出了不同的轉盤。可以說,正是教師給學生創設了種種探索的情境,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四、說板書設計:

  可能性佔的面積越大,可能性就越大;佔到面積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份數越多,中將可能性越大;份數越少,中將可能性越小。

  簡單明瞭,重點提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學設計理念:

  透過對《統計與可能性》這節教材的認識和理解。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課堂的快樂,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