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課《分桃子》的說課稿範文

觀摩課《分桃子》的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摩課《分桃子》的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說教材

  《分桃子》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一課時,在課本第32頁和33頁,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領域。是在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及會用2--5的乘法口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平均數”和“分數”的基礎。教材呈現的是三個分層遞進的操作活動:分桃子、分魚、分骨頭。透過這幾個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感知、合作學習、個體反思的認知過程,從中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喜愛童話故事,為此我將三個活動改編成一個完整的童話故事,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透過實物操作、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的方法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感受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

  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是本課的重點。

  正確理解平均分的意義,能完成從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的轉換;並能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和有剩餘是本課的難點。

  學生能對實物進行平均分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課前需要準備的教具、學具有:電腦課件、圓片、小棒、動物頭像等。

  (接下來我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熱情很高,但學習活動缺乏有序性和自主性,為此我主要採用情境創設法、引導探究法和遊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自主學習、獲得新知。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引導學生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讓他們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共分四個環節進行)

  三、說教學程式

  (一)設境激趣匯入新課

  陶行知先生說過:“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體,所以‘樂’與‘學’是不可分離的。”新課伊始,我就利用課件呈現小豬嘟嘟搬新家的情境圖,同時配以童話故事,並適時設下懸念:“這麼多食物該怎麼分呢?”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並與下一環節自然銜接。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兒童的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功能的雙重作用。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就高;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就不高。以這一理論為指導。為此我設計了三個層次漸深的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活動一:分桃子

  (1)初步感知“分”的含義,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①首先我出示問題情境:8個桃子,分給2只小猴。讓學生說一說圖意,明確問題:有多少種分法?每種分法中每隻小猴可以分到幾個?②引導學生用學具代替桃子,全員參與、動手操作、解決問題;③之後全班交流分的過程,彙報分桃的結果及自己的想法,以此讓他們感受分法的多樣性。

  (2)體會平均分的必要性,小結平均分的意義

  在學生充分操作和交流的基礎上,我適時設問:怎麼分才能讓2只猴子都滿意呢?為什麼?再讓同桌合作,扮演小猴分桃,要求每人分到的一樣多;這樣學生就深刻地體會到平均分的必要性及答案的統一性。此時我再小結平均分的意義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像這樣把一些物體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比如:我們剛才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4個。這就是一個平均分的過程。(用圓片板書,畫圖)

  活動二:分小魚引導學生體會“多種分”的過程

  喜愛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小貓分魚的'遊戲,組織學生扮演小貓(展示頭飾),再用12根小棒代替小魚,讓他們透過遊戲的形式把12條小魚平均分給4只小貓。這樣設計寓教學內容於遊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得知識,增長才幹。在這個環節中,我不僅重視平均分的結果,更重視讓學生去感悟同一結果的不同分法。

  (3)每組派一隻“小貓”到臺前展示他們的分魚過程。他們有的會一條一條地分,3次分完,每隻小貓分得3條;還有的會第一次每隻小貓分2條,剩下的4條再分一次,最後每隻小貓也分到3條小魚……對於不同的分法我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果其間有學生能直接運用“三四十二”這句口訣得出每隻小貓分得3條小魚這個結果,我將會對他們大加讚許,讓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

  (4)引導學生用畫圖、連線、畫圈的方法表現分魚的過程。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學生的認知從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發展的重要過程。因此,我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並適時給予示範和指導。

  活動三:分骨頭

  這一活動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可以選擇用小棒代替骨頭分一分,也可以用連線畫圈的方法來分。這樣的設計體現了學習從學生個體出發,經過與老師和同伴的合作,又回到個體的過程。

  整個探索過程由一個童話故事貫穿始終,並在故事中逐層深入,以動促思這樣讓學生由淺入深體會平均分的意義,使新知的脈絡更清晰、完整。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我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第33頁的第2、3題。

  2、綜合練習:判斷幾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如果不是,想辦法使它們變成平均分。

  3、拓展練習:①課本第33頁的第4題。②將課本第33頁的第1題與本課情境相融合進行變式:小兔家來了這麼多客人,現在有16根筷子,每位用一雙夠分嗎?請你分一分。本題著重引導學生跳一跳、摘果子,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回顧總結評價激勵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採用這種提問的方式,不僅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評價,使教學主題進一步昇華。

  板書的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與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