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成分說課稿範文

土壤的成分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土壤的成分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以新理念為指導,改編原教材。

  原教材課文的教學目的是指導學生認識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氣、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從能力培養來看,屬於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思路是:首先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土壤,土壤是什麼樣的;然後透過實驗,分析土壤的成分;最後總結說明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氣、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

  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告訴學生“地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土叫做土壤。”;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對土壤進行野外觀察和採集土壤標本;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認識土壤的成分。

  原有教材的教學目標、思路、內容更傾向於發現式的科學學習,在我深入挖掘了本課的教材之後,感覺到這些內容可以經過加工,改編成為學生進行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新的生長點。

  1、在教學目標上,改編為:

  (1)從過程與方法上: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識與技能上:感悟有順序的科學認知程式,同時強化記錄這一科學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和手段。

  (3)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意識到土壤和動植物有著密切的關係;願意走進大自然和親近土壤,同時滲透自主和合作意識等。

  2、在設計思路與教學內容上:

  我將原有的思路與內容,改編成:首先是用“橘子的種子種到哪,才能生根、發芽、結果?”這一問題引入,讓學生說一說,隨後再由教師規範給出“土壤”的定義,緊跟著展示四幅反映某些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壤的圖片,指導學生在觀察了這種現象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為什麼這些植物都離不開土壤”,從而激起學生想要探索“土壤的成分”的求知慾;然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說出土壤裡有什麼成分,教師一一輸入電腦,再憑藉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基礎,設計自己的證明方法,教師記錄,但這些並無一定的順序可言,從而在教師明確每組只給一塊土壤的時候,學生必須開動腦筋,合理的安排好實驗的順序,才可以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最後,由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到的知識、實驗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內容。

  在改編了教材的`同時,也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多角度、多側面地尋求學生體驗科學的新生長點。

  二、充分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操作技能經驗等方面開展了學習活動。

  1、在匯入過程中,我是用“橘子的種子種到哪才能生根、發芽、結果子”這一問題引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土壤的含義,然後再由教師歸納出“土壤”的定義。

  2、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同樣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抽取已有的認知,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實驗驗證的方法,例如: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空氣佔據空間》這一課的知識,來猜測,土壤當中可能有“空氣”存在,並設計了將土壤放入水中,看一看是否有氣泡冒出這一實驗。但這些方法不一定有序、完整、科學。

  3、確定實驗順序時,也是由孩子們已有的技能經驗提出了先看、再摸、放水中、最後攪拌看沉澱,這一順序。

  小學自然說課稿:小學自然《土壤的成分》說課稿,

  4、在引入“腐殖質”這一概念時,教師提出了“那些草根、樹葉、小蟲子的屍體,在土壤裡放時間長了會有什麼變化?”這一問題,學生同樣是根據生活經驗說出了“它們會腐爛的”這一想法。

  設計了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自然,同時明白了這些自然現象是存在於生活實際當中的。

  三、幫助學生感悟解決科學問題的思路。

  1、本課的整體教學思路是:匯入新課,由問題引入;結合實際經驗確定了實驗方案;觀察實驗;形成認識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這個思路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解決科學問題的過程。

  2、本課的重點是在於實驗方案設計上,力求體現讓學生感悟、解決科學問題當中的某些重要環節。

  因此,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是這樣進行的:

  (1)探索土壤成分的證明方法,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入手,抽取已有的認知,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實驗驗證的方法,但這些方法不一定有序、完整、科學。

  (2)確定實驗順序,在這個過程中,鍛鍊學生的思維的有序性,用正確的順序進行實驗,並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貫穿這一思想。從而讓學生的觀察實驗活動有了新的生長點。

  (3)實驗並彙報,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記錄的能力,並訓練學生將直觀的資訊轉化成有條理的抽象的語言的表述能力。

  總之,對於全課的教學過程來講,是在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運用科學探究來解決科學問題的思路:提出假設、實驗證明、彙報結果。與此同時,在確定實驗順序這個主要環節上,也是體現一個解決科學問題思維方法的教與學:即先看、再摸、放入水中觀察氣泡、攪拌後看沉澱。這就是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的重難點所在。

  以上所述,就是我在《土壤的成分》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在座的各位老師多多指正。

  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