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說課稿範文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說課稿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些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透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

  3、情感目標:透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透過觀察照片,用遊戲猜一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介紹各位置的名稱。

  2、發現法

  藉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引導同學仔細觀察玩具。透過自主探索的本位觀察和換位觀察,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的形狀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向學生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1、自主探究法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2、觀察法

  例1觀察物體教學中的觀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例1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透過讓學生觀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對應不同的照片,為什麼同一只小熊,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樣子的照片。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1、激疑引入,讓學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誰?

  2、明確位置,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麼位置。照相是每個學生所熟知的,但從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物件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學,給學生一個懸念。讓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初步參與感知的過程。

  3、本位觀察。

  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件。

  請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樣子選照片,說一說。

  4、質疑明理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樣一隻小熊,為什麼他們照片出來的形狀卻不一樣呢?組織各小組同學討論。

  然後反饋彙報結果。最後引導小結:因為這三個同學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就不一樣。

  5、全面觀察,體驗新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全面觀察,這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全面去觀察這隻小熊,並引導總結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必須全面地去觀察。

  (二)聯絡生活實際

  1、比比誰的反應快(做一做)

  看老師出示的數學課本,想一你應該在什麼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設想: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為學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間,是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

  2、書上例6完成,書上連線

  3、猜一猜遊戲。

  分別出示從前面拍攝課室的圖、從上面看的桶、從左右前後位置看都一樣的杯子、側面的紙。引導學生說出:觀察物體,不能只看一個面,要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當學生猜得五花八門,展現了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透過猜測,也從中體會到要全面地觀察一個物體,才能真正地認清此物,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三)應用拓展。

  看立體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