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6冊第2——3頁上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係到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相關知識。學生對小數意義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本節課就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透過設定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笑笑買文具”讓學生經歷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並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從而實現認識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①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

  ②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③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①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②具體認識小數的特徵。

  ③學生能正確讀、寫、認小數。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五、設計理念:

  因為本課中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小數。為了完成從分數到小數的過渡,我力求在課上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元數,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情況。本節課選用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笑笑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的現實作用。

  2、體現數學教學的樸素與真實。從“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引出“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讀法”“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寫法”等知識內容,很有數學味。

  3、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學中小數的認識及小數特徵的探索,力求在學生自我觀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教師應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課堂設計中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對小數的理解到對小數特徵的體會,應具有層次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師:開學了!我們又發新書了。誰知道我們的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你能寫下來嗎?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寫的定價:7.40元。

  師:在數學上我們一般把它讀作:七點四零元。

  說一說:這個數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數呢?

  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領學生輕輕鬆鬆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地應用。另外還可以瞭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絡實際,探究發現。

  1、小數的認識。

  (1)觀察情景圖:

  板書:買文具

  讓學生看買文具的情景圖,在小組裡自由地說出每件文具的價格。

  (2)在班內彙報交流,讓學生讀出小數: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鋼筆:8.00元

  水彩筆:16.85元

  (在這個環節中,注重讓學生充分交流想法,因為小數表示價格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許多學生已經有體驗,並已瞭解部分相關知識,讓學生交流互學,效果會比較好。)

  (3)你能說說小數的特徵嗎?

  A、認識小數點

  讓學生觀察小數,跟同桌說說小數有什麼特點,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教師進行補充講解,這個數中的點叫做小數點。

  師介紹,我們原來學習的數字如:7,27等數都叫做整數。讓學生說說什麼樣的數是小數,生彙報後,師做小結:像0.50,1.06……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B、認識小數的兩個部分

  師:我們可以把小數分為三個部分: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小數點。以小數點為界限,小數點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面是小數部分。

  1.06

  整數部分小數部分

  (“小數”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觸認識。對於小數各部分的認識應以教師的介紹和強調作為重點,不必讓為學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討論,以免誤導。)

  2、小數的讀法

  讓學生再讀一讀“文具店”各商品的價格,師逐一板書“0.50讀作:零點五零元”等等。

  (讀小數和寫小數的學習過程要求每個學生都開口讀一讀,動手寫一寫,才能使知識落實到位。)

  3、小數可以表示什麼

  在本課中,用小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1)我們剛才知道了數學課本的價錢是7.40元,那麼它到底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呢?

  (2)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討論,並說明自己的想法。

  (3)班內交流:7.40元表示7元4角0分。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做小結:整數部分是幾就是幾元,小數點後的第一位數是幾就是幾角,第二位數是幾就是幾分。

  (4)讓學生說出每一件商品的標價所表示的意義。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鋼筆:8.00元水彩筆:16.85元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課本上填出答案,然後在班內反饋。

  4、小數的寫法。

  (1)師拿出10元2角5分,讓學生說出總共是多少錢,然後讓學生試著用小數表示出來。

  (2)班內反饋:10元2角5分10.25元

  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師做小結:把10元寫在小數點的左邊,2角寫在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5分寫在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

  (3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2頁的“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後在班內反饋。對做全對的學生進行鼓勵。

  (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1、完成書上練一練①②。

  2、實踐活動。

  笑笑買完文具回到家後,她想把這學期的教科書的價格統計出來,我們也一起來幫她統計一下吧。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兩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二、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知識點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初步認識了分數,這是學習小數的起始階段,是對數的認識的再一次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

  (2)過程與方法: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寫成兩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分數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元角分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五、說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思想: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驅動發展。在丟擲每一個任務時,都創設適當的情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4、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本課取材於生活,課堂知識的掌握在課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增強了情感交流,為生活創造了快樂,體驗到了運用知識的樂趣。

  六、說教學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絡。

  2、充分運用直觀演示,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絡,形成正確的表象。

  3、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

  學法:

  1、透過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經驗,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

  2、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

  3、透過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在交流中輕鬆愉快的學習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創造性學習的境界。

  七、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引出小數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一開始我便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幾月嗎?(三月)對,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你們願意做小雷鋒嗎?(願意)有個小朋友聰聰到百和超市買文具,可他看不懂標籤上的價格,大家能不能幫幫他?(能)大家一起幫他讀出這些文具的價格是多少好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愛心和自信心走進課堂。然後請學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數,跟我們以前學的整數一樣嗎?那這些數有什麼共同特點呢?透過小組同學交流發現這些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從而引出小數的概念。(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認識小數點

  透過師生交談:我們以前學習的分數中間有一條線叫什麼?(分數線)那麼小數中間的小圓點叫小數點讓學生經歷知識遷移的思考過程,認識了小數點。

  3、教學讀法

  我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廣度。聰明的學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讀出小數,有的學生家長教過或聽到過小數怎樣讀,所以我讓學生大膽試一試,然後經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尤其是超市裡隨處可見的價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充分相信兒童的能力,讓他們透過小組討論,自己總結出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2、認識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利用課件演示日常家居中搜集到到的一組有關小數的資訊,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以外,還可以用小數表示為0.1米。然後由學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數表示的方法,進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幾分之幾米的方法,學生透過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關係。然後利用知識遷移探索出兩位小數與百分之幾的關係,並瞭解到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又透過學生自己的測量活動、彙報身高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為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感知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我把練習安排成小動物的跳遠比賽成績,促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從而鞏固了對小數含義的認識。我又以猜謎語的形式展開第二個練習,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到更多關於小數的知識。

  (四)回顧總結 ,完善新知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分為1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用我們今天學的小數給自己打一個合適的分數。

  師:今天,大家學到了這麼多知識,還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留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發現更多數學的奧妙!

  又一次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首尾呼應,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九、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力求做到形象直觀,重點突出,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

  小數的初步認識

  米=0.1米

  米=0.01米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3

  一、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系統性、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本課時的目標分別為:

  1、透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應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域性、帶動全域性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後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理解周長的概念與周長的計算方法。這兩個教學重點我是這樣來突出的:

  1、理解周長的概念

  這個重點我是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 匯入

  上堂課我們已經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誰能說說“周”是什麼意思?“長”是什麼意思?

  第二步:理解認識周長這個概念

  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說出哪部分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然後再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讓學生說說周長。如書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籃球場的平面等。

  第三步:總結歸納

  小學生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透過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在感性上認識了周長,這時要將感性上升為理性認識,透過討論、總結、概括什麼叫周長?最後得出圍在每個圖形邊長的和,叫做這些圖形的周長。這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全面、自然的、主動的學習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老師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過程,教師只起到了點拔的作用。

  2、周長的計算這個重點分兩步進行

  (1)創設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題,誰能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請你想幾種方法來計算周長?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②用長方形滾動③各條邊相加。這是一次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練習。在沒有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學生的思維狀態下,透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無疑都是一種好辦法。我們可以發現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用長方形滾動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透過量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但是量幾條邊呢?透過討論,學生認為只要量長和寬就行。聯絡以前的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學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學中也使舊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遷移。然後要求學生列出求這個長方形周長的算式,並要求說出你這樣做的依據。

  透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大至會有以下幾種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長+寬+長+寬”其實這就是用繩子量和長方形滾動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長×2+寬×2”這是利用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來做的。

  ③(4+3)×2也就是“(長+寬)×2”長和寬折起來,長方形周長就是長邊與寬邊和的2倍。

  2、討論總結、歸納方法

  再次討論,說說哪一種方法好?為什麼?透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得出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是“(長+寬)×2”。

  三、課堂練習設計

  (一)第一層次:基本練習

  1、周長概念掌握的練習在新授前,安排一組圖形說說周長。

  2、圓周長計算的基本練習。

  書中的全部練習題都做為基本練習題,分三個小層次進行。

  先是進行直接計算的模仿練習,安排了練習中的第1、2小題。

  然後是動手測量後計算的題目。安排了練習中的3、4小 題。動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能起到幫助理解,尋找規律之橋樑作用。透過動手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計算周長與用線圍課本一週量出長度,這兩個結果進行比較,使學生知道,由於我們在用線圍時會形成誤差,所以結果會有些不同,其實周長應該是相等的。

  最後設計的兩道應用題。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重視與學生生活相聯絡,要結合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根據大綱要求這個練習層次我安排的是練習中的5、6兩道應用題。

  (二)變式練習

  這個練習層次我設計的練習是已知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0分米,長和寬是多少分米?

  這是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教師可採用可移動的線框進行演示,學生透過討論得出,周長不變時,長與寬是同時要發生變化的。

  練習的設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既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又使學生學掌握了周長與長、寬的關係。

  (三)第三部分:發展練習

  用長5釐米,寬4釐米的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周長是多少?

  可以發現這是一道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訓練的題目,這道題的設計是為了能讓學生更靈活地運用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特別為優等生而設計的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共有兩種不同的拼法。

  (5+8)×2=26(釐米) (10+4)×2=28(釐米)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堂課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滲透、培養。

  1、怎樣測得長方形周長時,透過學生討論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繩子、用長方形滾動、用邊長相加。這裡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2、長方形周長計算時,三種計算方法:長+寬+長+寬;長×2+寬×2;(長+寬)×2哪一種好?學生先進行嘗試練習,透過自己去嘗試練習後找出答案。

  3、變式練習中一題多解的練習,透過練習,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解決問題》是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的內容,在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問題解決的一些基本策略。

  2、教材選擇了某旅遊團到賓館住宿的事情,提出了小組合作幫助導遊設計幾個住宿方案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與同學合作。鞏固除法的知識,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聽取同伴得以斯,在各種方案的制定與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3、教學目標:

  (1)結合旅遊團的住宿問題,經理小組合作,一起設計、交流、討論住宿方案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學過得知世界決勝火種的現實問題,並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3)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1)結合旅遊團的住宿問題,經理小組合作,一起設計、交流、討論住宿方案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學過得知世界決勝火種的現實問題,並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學過得知世界決勝火種的現實問題,並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4、本節課在教材的處理上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熟悉的旅遊話題來展開討論。

  3、在教材處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討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他們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授課的手段。教學力求體現自覺性原則、運用培養自學及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採用自學講練結合的方法進行。自主性教學原則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為主動自學,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為主線。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學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保證課堂訓練的密度。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學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如何讓學生由“學會”轉變“會學”,主要要突出如下三點:

  1、本節課所要採用的是提出小組合作幫助導遊設計幾個住宿的方案,在進行小組合作之前,由學生獨立思考

  2、男遊客的住宿問題在老師的教扶下進行,學生的思路已經被打開了,在解決女遊客的住宿問題上,已經有法可依了,仍然是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說明白教師怎樣指導學生掌握所確定的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透過觀察、分析、歸納、從具體例項中抽象出

  結論的方法,逐步練就“會學’’的本領,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看書自學思考的學習能力,從而落實教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程式是教師具體施教的步驟,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體現與教學思想的展示過程。

  我教學全過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抽象概括——適時強化。

  (1)導人新課。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旅遊開始談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2)學習新課。A觀察情景,找出資訊;B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者是問題(男女分開住,導遊和司機的問題);C設計13名男遊客的住宿方案,歸納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或者說是策略;D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女遊客的住宿方案的問題,進一步形成策略。

  (3)鞏固練習。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形成,必須反覆應用中強化鞏固。所以,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吃飯用碗和登山統一帽子的問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智力同步發展。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透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kfn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裡我設計了一個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並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著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透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並說說為什麼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塗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為什麼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裡為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著是利用課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並學會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透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書本上是沒有的,加入這一內容第一為比較分數的大小作準備,第二是為估計1/3做鋪墊)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裡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為什麼。接著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透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為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透過塗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廣告,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廣告中的動態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最後一幅圖又是兩人分蛋糕,每人“半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接著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分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