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摩擦力》說課稿範文

《滑動摩擦力》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滑動摩擦力》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滑動摩擦力》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摩擦力是高中力學重要的性質力之一,正確認識摩擦力有助於後面的受力分析、牛頓運動定律及動能定理等知識的學習,而且摩擦力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識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於摩擦力的不可觀察性,在許多情形下似乎是方向不定,使學生對摩擦力的方向分析有一定的難度。教材將這節內容安排在重力和彈力之後,以生活例項展開,以實驗探究摩擦力的規律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歸納出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②透過實驗探究能發現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與接觸面性質。

  ③能知道動摩擦因數μ與哪些因素有關。

  ④會利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①進一步熟悉實驗探究的一般程式和方法。

  ②注重實驗探究方案設計的思考與改善。

  ③透過參與實驗探究能進一步熟悉控制變數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參與觀察、敢於實驗,體會實驗在探索物理規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養成嚴謹、細緻、耐心的實驗修養。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透過實驗探究得出F=μFN。透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只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知道他們之間的定性關係,而透過這節課的探究,我們就能得到這些量之間的定量關係,所以選此為這節課的重點。

  難點:滑動摩擦力方向判斷。因為摩擦力的方向許多情形下似乎是不定的,使學生對摩擦力方向的分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將摩擦力方向的判斷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和實驗教學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五、說學法

  引導學生透過實驗,自己觀察、描述實驗現象,思考、討論、分析原因,自己總結得出結論。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同時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六、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看錄影匯入摩擦力,透過兩個影片對比,讓學生了解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他們學習摩擦力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並能應用於生活教學理念。

  2、探究摩擦力:

  (1)先讓學生透過實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師生共同做如下實驗:

  ①小木塊從傾斜的木板上滑下後在水平方向上運動一段距離後靜止。

  ②將一紙條夾入書中向外拉。

  ③將手平放在桌面上向前推(在部分學生手上塗洗潔精)

  讓學生主動參與,成為學習主體,在體驗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動手中開始思考摩擦現象,為下面的探究打基礎。

  在上面實驗的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從例子中找尋它們的共同特徵,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和產生條件。學生透過對上面實驗的研究、討論、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2)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學生動手體驗摩擦力的大小,老師引導學生,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要透過實驗來探究。

  再現物理實驗探究的流程:提出問題——討論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分析總結歸納。老師要求每小組將自己的探究過程、注意事項、成果及存在問題寫成實驗報告並向全班彙報。在討論過程中,要求是設計的實驗方案一定要是科學的;透過相互交流,發現其它小組設計的優點和缺點,可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是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透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尊重實驗結果。

  透過探究得到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F=μFN

  F為滑動摩擦力,FN為壓力(對物表面的垂直作用力),μ為動摩擦因數。

  透過實驗我們還得知動摩擦因數μ的數值與相互接觸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課件給出幾種材料間的動摩擦因數)。

  透過思考題的設定,不僅對上節課的靜摩擦力進行了複習,而且更加深了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使學生對摩擦力有進一步的認識。

  最後老師有針對性的整理網路上的相關資料,不僅可以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而且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想將來有一天找出摩擦力的本質),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求的精神。

  七、說板書設計

  第3節滑動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的定義

  2.產生條件

  3.方向

  4.大小:Ff=μFN

  透過羅列式的板書設計,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能夠一目瞭然。

  八、說教學反思

  本堂課是一堂設有探究實驗的新課,學生對探究的物件——摩擦力並不陌生,能舉出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但他們對探究的內容——滑動摩擦力與什麼因素有關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猜想的層面上,並沒有很深的瞭解,這樣的情況對課堂教學來說,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有了一定淺層面的瞭解後,在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自己解決問題的好勝心的驅使下,肯定會開動腦筋,積極地思考出自己的實驗方案,並透過實驗,自己得出問題的結論。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將自己擺在了課堂主人翁的位置上,老師僅僅是起了一定的引導作用,但卻能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新課程理念就是要體現這樣一種學生為課堂主人的教育方式來達到一定的教育功能。所以,我認為在這一節的教學中,加設探究實驗能更好地發揮教學功能,培養出能力強、科學素養高的學生。

  《滑動摩擦力》說課稿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探究得出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瞭解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實驗探究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以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實驗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提高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度,鍛鍊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和計算式。

  【難點】

  實驗探究的過程。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展示幾個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車急剎車、冰壺運動等。

  透過提問這些情景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匯出新課。

  (二)科學探究

  問題1:滑動摩擦力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結合前面學的靜摩擦力條件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需要有壓力、粗糙的接觸面以及相對運動。

  問題2:為什麼冰壺、火車、孩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呢?

  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與壓力有關,與速度有關,與質量有關,與粗糙程度有關等等。

  2.設計實驗: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可透過加減砝碼改變壓力,改變拉動速度,更換接觸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彈簧秤示數便是滑動摩擦力示數,設計表格進行記錄。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交流討論:分享實驗中的資料和實驗細節,誤差處理等;討論控制變數法的注意事項,即控制無關變數相同,只改變探究的物理量等;實驗安全問題、保護器材問題等等。

  6.總結:結合實驗結論和教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

  問題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呢?結合示例分析並討論。

  示例:木塊在地面上滑動、木塊在木板上滑動並帶動木板一起滑動。

  學生討論: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運動方向有時並不是運動方向。

  問題4:滑動摩擦力有什麼作用呢?舉例說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見到滑動摩擦力,車輛的剎車系統是利用滑動摩擦力進行減速,打磨東西也是利用了滑動摩擦力,同時機器中的滑動摩擦力會損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潤滑油來減小滑動摩擦力等等。

  (三)鞏固提高

  給出適當例題,運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斷摩擦力方向。

  (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穫。

  作業:課下繼續探索,拓展科學知識。

  《滑動摩擦力》說課稿3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動摩擦力”的教學設計方案。

  對於“滑動摩擦力產生的現象、機理及其應用”部分,主要是採用接受性學習(瞭解)的方式,具體思路是:先透過生活中常見的有關滑動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動摩擦力;接著介紹摩擦力是怎樣產生的;再說明滑動摩擦力的特點(方向等);最後說明生活中的應用(利與弊)。

  對於“滑動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採用實驗探究學習的方式,具體設計思路是:把學生分成三組,自己設計實驗分別探究不同接觸面性質、接觸面積和接觸面壓力情況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然後一起分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公式;最後舉例鞏固一下。

  學習任務分析

  滑動摩擦力是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主要是滑動摩擦力。該內容是學習了重力與重心和形變與彈力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摩擦力。其主要特點是實驗探究學習“滑動摩擦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強化學生分析和論證的能力;強調滑動摩擦力的實際生活應用,為以後動力學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1)教學重點

  1透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並尋找其中規律,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對“滑動摩擦力”的理解(條件與方向);

  3正確理解滑動摩擦力的產生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教學難點

  1學會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

  2瞭解滑動摩擦力的產生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者分析

  學生是普通水平的高一學生。

  1已學習了重力與重心、形變與彈力;

  2平時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但對知識的實際應用瞭解甚少,比如滑動摩擦力的日常應用(利與弊);

  3學生對自己動手實驗有著較濃厚的興趣,利用實驗探究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透過實驗探究、理解滑動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尋找其中規律並匯出滑動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產生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生活中的例項瞭解摩擦現象的普遍存在,並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透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3透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培養學生的資訊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絡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與原理的精神;

  2培養學生實踐-----認識(規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

  3透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善於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學裝置砝碼(若干個)木板貼有砂紙的木板木板(長寬高不等)彈簧秤

  板書設計

  滑動摩擦力

  一定義:滑動摩擦力是當兩個物體彼此接觸和擠壓,併發生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一種阻礙相對滑動的力。

  二條件接觸擠壓相對滑動

  方向阻礙相對滑動-----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二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壓力大小(N)接觸面粗糙程度(μ)(將教學過程設計中的表格畫在黑板上)

  三公式:f=μN(0<μ<1)

  四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1)複習彈力、匯入新課

  複習彈力,聯絡實際說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的現象(例如:一個彈簧板上放著一個物體,當換放一個更重的物體時,彈簧板的形變數會增大,說明物體和彈簧板間的彈力變大;與此相對應的另外一種現象是,當我們用力推講桌時,我們會感覺到好象有一種阻礙的力量(老師實驗)。我們知道,這種力量決不是彈力,但它一定和彈力有關係,因為當我們推一個較小的物體時,我們就會覺得很輕鬆。那麼,這種力到底是一種什麼力呢?)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卻能拉很重的貨物,在普通路面卻不行。走路時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這些是為什麼?引入。

  師:當兩個物體彼此接觸和擠壓,併發生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一種阻礙相對滑動的力稱為滑動摩擦力。(板書)

  師:從定義中可以知道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方向。提問。

  生1:條件是接觸、擠壓、相對滑動。

  生2:方向是阻礙相對滑動的力,即與相對滑動的力方向相反。

  (2)探究思考

  師:那讓我們實驗探究一下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生1:彈力。

  生2:接觸面大小。

  師:很好!其實呢,老師認為還與接觸面的'性質有關。那我們現在對其進行實驗探究,分別對它們進行探究,看看我們的推測是否正確。

  老師把學生分成甲乙丙三組,完成下表中的實驗,並完成下列表格的內容。(在實驗過程中,老師要下來觀看同學實驗,並指導。)

  根據每組同學們測出的資料填入以下表格;

  壓力N

  摩擦力f

  作出壓力N與摩擦力f的影象,尋找其規律。並對實驗過程和結論進行評估和交流吧!

  師:好!那從影象中我們得出什麼呢?

  生:壓力與摩擦力成正比。

  師:對。其比例係數由接觸面得材料決定,我們稱之為動摩擦因數,記為μ。即有:μ=f/N。(板書)故f=μN。(補充說明: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還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從式子中可知μ沒有單位並由大量的實驗證明0<μ<1。)

  師:下面我們舉幾個題目鞏固一下。

  題1.課本73頁的例題。

  題2:課本77頁作業的第一題。

  題3:一個橡皮繩,原長為l0,用它懸掛一本書,靜止時測出橡皮繩的長度為l1。用橡皮繩沿水平方向拉書使書做勻速運動,測得橡皮繩的長度為l2。設橡皮繩伸長的長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書與桌面的動摩擦因數。(μ=(l2--l0)/(l1--l0))

  師:下面談談滑動摩擦力的應用。運用我們今天課堂上學的知識,同學們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嗎?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體之間的壓力。

  生2: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減少接觸面得粗糙程度或減少物體之間的壓力。

  師:生活的運用有:加潤滑油,使用氣墊;釘鞋,在輪胎上刻花紋等。

  (拓展:如果時間充足的話講課本中的資訊窗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作業:課本77頁第二、四題。

  教學總結

  更為精確的實驗表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兩個物體間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與接觸面面積大小和滑動的速度大小無關。如果f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壓力的大小,則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動摩擦因數,它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關,是一個無單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響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其取值範圍是0<μ<1。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由學生小組自行進行探究,最後形成結論。實現學科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透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不會由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和創新。

  教學設計後記

  1.透過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動摩擦力,並瞭解其產生的條件和其方向;

  2.透過互動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變“以往以定論式的結論告訴學生”的教學,使學生對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探究過程中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