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相變化》說課稿

關於《月相變化》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月相變化》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月相變化》說課稿1

  教材分析:

  《月相變化》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本單元要讓學生在星空下來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淺顯的、有系統的對宇宙的認識,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們最熟悉的天體,而我們對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各種形狀的月相,所以本課在這一單元中佔有重要地位。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畫月相、給月相排序、模擬月相變化、觀察白天的月相。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並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一、引入:

  1、說說興趣愛好

  2、在白板上畫:月亮

  首先和學生聊一聊自己的興趣愛好,活躍一下課堂的氛圍,讓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隨即展示自己的愛好:畫畫,這時利用白板的鋼筆工具,畫下一個月亮,這樣揭示今天我們要研究的物件就是月亮。

  3、說說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

  4、講解: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二、展開

  1、畫一畫看到過的月相(白板上畫)

  接下來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自己所見到過的月亮的樣子,由於電子白板繼承和發展了黑板的書寫功能,同時又克服了多媒體投影幕只能用於展示的缺點,把教師置於課堂注意的中心,能夠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以互動方式展示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月相,知道月相就是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

  2、交流:透過剛才大家畫的月相你有什麼發現?

  所畫的月相是什麼時間發生的?

  按照時間先後給月相排排順序(初一到十五)

  (個別同學在白板上拖拉操作)

  3、提問:為什麼同一時間你們畫的月相不同?

  為什麼有的月相是亮面在左,有的在右?

  月相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麼樣的規律呢?

  <接著觀察白板上的各種月相,透過交流發現它們的不同,如:明亮部分面積不同,出現的時間不同,然後根據時間先後給所畫的月相排一下順序,這時候使用白板就能方便靈活地編輯組織、展示多媒體材料,解決了過去多媒體投影系統環境下,使用和幻燈講稿教學材料結構高度固化的問題。並且讓操作的同學和下面的同學同步思考,及時產生疑問:這樣子排序對不對?一個月的月相到底是怎麼變化的?有些什麼規律?帶著這些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模擬月相變化。

  4、模擬月相變化

  (1)為了瞭解月相的變化規律,我們可以做一個模擬實驗

  (2)交流:

  ①用什麼表示月球、太陽、地球?

  ②在模擬前我們先要了解月亮、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

  白板展示

  ③你們小組準備怎麼做?

  ④要注意些什麼?

  今天我們研究的物件是在太空中的月球,所以只能用相應的材料進行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學生對於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相對位置等知識還不是很熟悉,那麼讓他們自己來討論怎樣進行模擬就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可以透過提問交流,再讓學生來把自己的想法透過拖拉太陽、地球、月亮表現出來,有同學質疑的再次進行拖拉操作,這樣來了解它們的相對位置,並能透過自己的操作直觀地觀察到實驗成功的關鍵點即模擬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體,明亮的一面始終向著太陽,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觀看影片展示月球的公轉,讓學生更好地去思考如何進行月相變化模擬實驗,為解決本課重難點打下基礎。

  (3)小組實驗

  注意:

  ①觀察月相亮面的'大小如何變化

  ②觀察月相亮面的方向

  (4)交流:①交流你觀察到的月相

  ②透過這個模擬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③月相變化有什麼規律嗎?

  <透過模擬實驗觀察月相的變化,在白板上畫出自己觀察到的月相,在交流時互動的力度更強,而且可以隨時改正錯誤的月相,在白板上的靈活移動,不用再象使用那樣事先在後臺操作好,而且學生有的想法你課前沒有預設進去就不能展示出來,而白板可以隨時編輯,把學生的想法表現出來,這樣便於他們得出月相變化的規律,解決本課重難點。

  (5)播放月相變化解釋月相成因

  接著再次播放月相變化解釋月相成因加深對月相變化的理解。

  5、觀察白天的月相

  (1)我們從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推測了月相變化的規律,要知道規律是否正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你們認為在什麼時候觀察月相比較合適?觀察時間?如何記錄?

  在觀察中有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你們準備怎麼解決?

  從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推測出的規律是否正確,需要進行實地觀察來驗證,接著和學生制定觀察計劃、確定觀察時間和記錄內容,想辦法解決觀察中可能遇到的難題。觀察白天的月相既是一個課外觀察活動,又是一個課堂延伸的實證活動,有利於幫助學生完成科學概念的建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

  三、拓展

  1、做個小小偵探員:

  20xx年2月25日晚上辦公室失竊,警察抓到兩個嫌疑犯:A說:“我晚上一直在睡覺,沒出去過。”B說:“我看到A往辦公室去的。”警察問:“天黑了你怎麼能確定是A?”B說:“他正好回過頭來月光照在他臉上。”

  到底誰說謊了呢?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蒐集月相以及月球地貌特徵的圖片或資料。

  為學習下一課做好準備

  《月相變化》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月相變化》是小學科學六下《宇宙》單元的第二課。我對這課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及它與其他課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理解的(ppt展示)。

  對《月相變化》這一課,教材的編排是讓學生透過畫月相的活動,瞭解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對月相變化的規律有所認識,並透過模擬活動試著解釋月相變化的原因。最後,讓學生觀察白天的月相,對月相變化的情況進行實踐檢驗。

  二、說學生

  學生對於月球並不陌生,在生活中經常能獲得很多關於月球的資訊。在本單元的第一節課中,更是系統的瞭解了月球的運動、月球的一些重要資料,可以說,學生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甚至對於月相,學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但是很少有學生有指向性地、系統地觀察過月球和月相的變化,因此學生其實對於月相的瞭解還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學習過《運動中的地球》這個單元,對於利用模型幫助他們瞭解天體的運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概念目標:

  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確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線始終處於圓的直徑兩端。

  2、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形狀,它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3、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形成的。。

  過程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資訊進行思維加工並做出合理的解釋。

  2、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3、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學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會有效的提問。

  4、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情感目標:

  1、問題意識得到提高。

  2、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3、意識到持續觀察的重要性。

  四、說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我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模擬月相變化,並對月相有規律變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釋。難點是學生能解釋月相有規律的變化的原因。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較好的完成本節課教學目標並順利解決重難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對於學生不能直觀感受的客觀事物,採用模擬實驗法,讓學生能親眼見到、親身體驗到。對於學生較難操作的模擬實驗,採用演示法,這樣能使學生看到更科學的現象。大量採用研討法,讓學生在教師提問、學生提問、交流、爭論、討論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六、說教學流程

  我在上《月相變化》這課時,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複習匯入。第二部分是認識正確的月相。第三部分是探究月相變化的規律及成因。第四部分是拓展和後續研究。

  第一部分複習匯入,主要是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使學生再次清晰明確月球是不發光的球體,太陽只能照射到它的一半。為後面環節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在第二部分“認識正確的月相”中,先引導學生說月相,然後是自己畫月相,審視大家畫的月相是否符合實際,再用藉助黑白小球用簡單的模擬實驗驗證所畫月相是否正確,最後去偽存真,去掉不符合實際的月相,留下正確的月相,從而掌握判斷正確的月相的技能。

  原教材在這個環節中,對於“怎樣的月相是正確的”並沒有讓學生開展探究,而是教師以教授的方法告訴了學生。而我在這裡將這個內容作為一個獨立的環節設定,並且以濃筆墨渲染,是有一定深意的。首先是為了讓學生會判斷正確的月相,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其次是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學生在自主探究正確的月相時,用各種方法轉動黑白球都能看到不同的月相,如:月球自轉、月球公轉、公轉同時又自轉等。但是究竟哪種是符合實際的,就需要進一步探究了。並且這是學生自己產生的問題,學生探究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

  在第三部分“探究月相變化規律及成因”中,先請學生給上個環節留下的月相進行粗略的排序,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明確月相變化的規律,再引發學生思考月相有規律變化的原因,繼而推測月相變化的成因,設計實驗驗證,之後在教師的幫助下,利用一系列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演示驗證。

  原教材中,給月相排序是一個單獨的環節,請學生分別排出初一到十五的月相,並貼在黑板上,最後進行交流分析,得出上半月月相變化規律。而我在處理教材時,弱化了的探究月相變化規律這個環節,沒有花很多時間讓學生排序、探究,而是改讓學生大致排序,以教師呈現正確順序來解決。這樣做的原因是我覺得這樣的排序比較花時間,學生也很難精確的對月相進行排序。弱化這個環節,這樣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也就是進行月相變化成因的探究。

  對於月相成因的解釋,由於學生在第二環節“認識正確月相”的簡單實驗中已經有了基礎,因此很容易提出他們自己的解釋。教師對於這些解釋都不予否定,而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學生在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模擬實驗中會逐步發下,有很多解釋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會自動予以否決。教師在學生髮現的基礎上,再幫助整理,並且採用全班演示實驗的方法再次加強對月相變化成因正確解釋的理解。

  在第四部分中,教師呈現了更多實際生活中拍到的照片,目的是讓學生產生問題,瞭解我們對於月相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課堂上,實際月相和我們今天研究的還存在很多不同。要知道更多的知識,只能透過實際觀察進行。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月相的長期觀察。白天觀察月相最好的時段是傍晚和清晨,上半月,傍晚放學時候觀察西邊天空;下半月,清晨觀察東面月相。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比較簡潔,但是從中可以體現我這節課主要的流程和幾個重要的科學概念。(ppt展示)

  八、小結本課

  總體來說,我對本節課的思考和處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處理教材方面,關注效率,注重詳略得當。適當改動教學環節,弱化探究月相規律這樣益處不大的的環節,強化對後續研究有益的環節。

  2、在教具學具和實驗教學改進方面,關注細節,注重材料的結構性。改“剪”月相為在黑紙上“畫”月相,節省時間。改貼月相在黑板上為黑紙上,節省空間。改給每天的月相排序為以幾天為一時段排序,降低難度。改部分學生模擬實驗為教師演示實驗,提高實驗效率。

  3、在重難點突破方面,採用學生自己先模擬實驗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帶著這樣的問題,然後師生共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即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又使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養,也有效的突破了重難點。

  4、此外是我最近有點思考,也專門做了一個課題,題目是《依託科學探究過程關鍵節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能力的研究》。因此我把我最近的這一點想法也滲透到了本堂課中,在課堂教學中比較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大家在有些地方或許會聽到我這點思考的火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