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說課稿範文《細胞呼吸》

高三生物說課稿範文《細胞呼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生物說課稿範文《細胞呼吸》,歡迎大家分享。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義三大部分內容;它系統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植物對礦質離子的吸收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絡,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的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①識記呼吸作用的概念、型別、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別和聯絡、呼吸作用意義。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透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透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④學會用化學方程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呼吸作用的實質。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質、能量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計算能力。

  ⑤適當擴充套件認知面,培養學生聯絡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透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絡中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能透過事物的現象看事物的本質。

  ②在教學中,透過聯絡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生物呼吸的有關知識,對呼吸的氣體交換現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等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限於初中學生的化學知識和認識水平,對呼吸作用的過程幾乎未涉及。高中學習呼吸作用,重點放在使學生認識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上,可使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呼吸作用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是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絡的基礎。學生認識呼吸作用過程,有利於理解內外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有利於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透過資料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透過提問、讀書、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出。

  3、透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的化學知識,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不足。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呼吸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現又缺乏直觀教具,是學生對其理解困難的又一原因。

  教學難點:1、實驗設計過程2、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分析實驗設計過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透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3、利用化學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和相關呼吸作用的運演算法則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眾所周知,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課堂活動中起主導、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採用比較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歸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計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觀教學法: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透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知識。

  3、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絡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原則和方法,發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新性。

  建議同學們聯絡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絡課件,並運用對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討論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有氧呼吸為主,明確基本概念、場所、條件、產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來去等,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對無氧呼吸進行列表比較,最後聯絡生命活動和日常生活識記呼吸作用生理意義。

  指導學生學會形象思維,結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線粒體”“細胞質基質”的相關內容,形象地分析、記憶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及其反應機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麼,生物體內是透過什麼方式來產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學生的興趣後引入新課。

  提出課題:細胞呼吸

  探究新課:

  (一)、區分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麼區別?(圖片)

  2、“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麼聯絡?(圖片)

  3、細胞呼吸和有機物的燃燒有什麼共同點和區別?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呢?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5、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同學們能否歸納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從“反應物、產物、場所、條件、本質、方式等多方面歸納)

  細胞呼吸是指糖類等有機物在細胞內透過酶的催化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片4)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產生後代。在有氧、無氧的環境中均能生存。(簡單介紹此片:圖1、2、3)。

  (片5)首先我們看一段小資料同學們能否從這段資料中,提取出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

  資訊?

  學生:(同學們可能分析出:)酵母菌產生了CO2、酒精

  教師:(此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酵母菌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據酵母菌的介紹(有氧、無氧均能生存)酵母菌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境中產生的呢?

  教師:科學結論的得出,

  均是透過實驗探究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的標準嘛!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或推翻這位同學的分析。

  在設計實驗之前,請同學們注意幾點: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其生活方式與動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們就應該根據具體的生物物件,採用不同的實驗技術手段。(可轉回片4)

  2、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與原則:(講解實驗變數與無關變數)

  3、在檢測觀測指標時,應根據具體的觀測指標採用具體的實驗措施:CO2、酒精可透過其化學性質來的鑑定。橙色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酒精的鑑定需在黑板上寫出)

  (片6)展示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

  (片7)教師:我們來分析一下完整實驗步驟(與此同學的實驗過程比較)

  (三)、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片11)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探究的過程,能否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1、觀察現象:麵包鬆軟,啤酒的形成均與酵母菌有關

  2、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產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條件下還是在無氧條件下產生的。

  3、提出假說解釋問題:最可能假設:

  4、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操縱實驗變數;科學檢測實驗的觀測指標;限制好無關變數

  5、實驗結果預期

  6、實施實驗,

  7、得出結果,對比分析,判斷假說真偽、結果與預期相符,證明假說正確。

  8、得出結論;

  (四)、本節課小結:

  (五)、關於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和有關實際應用,我們下節課再繼續講解。

  (六)、作業:以哺乳動物(小白鼠)、植物(小麥、金魚藻)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七)、以植物種子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1、操縱實驗變數:活種子、死種子

  2、科學檢測觀測指標:(在黑板上寫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觀測指標的分析。)

  A: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有機物量(物理學方法)

  B: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氧氣量(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

  C:觀測指標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學方法結合)

  D:觀測指標為溫度變化(物理學方法)。

  (八)、板書:

  第二課時:

  提問: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型別?提問:有氧呼吸怎樣進行?

  (一)有氧呼吸全過程

  出示課件:(展示有氧呼吸過程圖)由學生先自學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提出問題要求分析並討論: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生於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麼?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再請學生講述,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處理發現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師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有氧呼吸各階段的場所、各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釋放情況及反應式,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的原因,以解決學生中的疑難。

  展示: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過程圖;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資訊

  有氧呼吸場所反應物產物釋放能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討論:總結有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關鍵詞:氧氣、酶、徹底、分解、大量)

  透過以上處理,使得有氧呼吸呼複雜、抽象的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既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無氧呼吸全過程

  提問:蘋果、香蕉儲存久了,會有什麼氣味散發出來?(回答:酒味。)轉入無氧呼吸的學習

  展示: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提出要求:閱讀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自學無氧呼吸過程、產物、能量的釋放、概念、發酵等,教師只起組織、提示、引導和歸納性總結的作用。

  (三)、有氧、無氧呼吸的比較

  提出問題:討論並分析:

  1、為什麼無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為什麼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物不同?無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麼?

  3、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異同?

  展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資訊。

  4、那細胞呼吸有什麼意義呢?學生閱讀;教師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聯絡動植物和人體的其他代謝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展示:知識目標檢驗小結:讓學生自行檢驗有無達到知識目標。

  (五)、課後探究課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農村有家庭釀製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製過程並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探究。(如:①加酒藥前為什麼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後為什麼還要保溫?②加的酒藥是什麼?③既然是酒為什麼會甜?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麼?⑤釀製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後來“酒”,為什麼?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釀嗎?等等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五、效果預測: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透過探究引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引起加強學生有意注意,透過比較歸納,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與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能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預測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後的探究性課題將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