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角函式說課稿

高中三角函式說課稿

  在高中的教師需要進行三角函式的教學,那麼相關的說課稿應該如何準備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三角函式說課稿,歡迎閱讀。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說明

  函式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中學數學對函式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個階段。

  三角函式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基本初等函式。本章我們將開始三角函式的入門,從最基礎的任意角和弧度制以及任意角的三角函式講起。本節課是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數形結合是數學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題方法。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詩句:......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可以說精闢地道出了數形結合的重要性。 本節透過對數形結合的進一步認識,可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另外,三角函式的曲線性質也體現了數學的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的知識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二)課時安排

  教材安排為4課時,我計劃用5課時

  (三)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考慮了以下幾點:

  (1)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形象思維在學習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節要緊緊抓住數形結合方法進行探索;

  (2)本班學生對數學科特別是函式內容的學習有畏難情緒,所以在內容上要降低深難度。

  (3)學會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本節課著眼於新知識的探索過程與方法,鞏固應用主要放在後面的三節課進行。

  由此,我確定了以下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結合單位圓的影象研究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和正切函式的性質;

  (2)能力層面:透過在教師引導下探索新知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自學能力,為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3)情感層面:透過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從抽象到形象的轉化過程,體會數學之美,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2. 重、難點

  由以上教學目標可知,本節重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正、餘函式的性質,在探索中體會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難點是:弧度制的換算以及正弦函式、餘弦函式和正切函式的簡單性質。 為什麼這樣確定呢? 因為週期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理解上易錯。

  如何克服難點呢?透過影象讓學生直觀的理解這些函式的性質,透過多做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說明 教法的確定基於如下考慮:

  (1)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只有內化的東西才能充分外顯,只有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他才能靈活應用,所以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2)本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探索、理解弧度制的轉換,和正、餘弦函式的性質。教師始終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探索,而不是自己探索、學生觀看,所以教師要引導,而且只能引導不能代辦,否則不但沒有教給學習方法,而且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和倦怠。

  (3)本節內容屬於本源性知識,一般採用觀察、實驗、歸納、總結為主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所以,根據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我採取以問題為解決為中心、啟發為主的教學方法,形成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課堂結構形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 教學手段說明: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我採取了以下三個教學手段:

  (1)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整個課堂以問題為線索,帶著問題探索新知,因為沒有問題就沒有發現。

  (2)為便於課堂操作和知識條理化,事先製作正弦函式、餘弦函式性質表,讓學生當堂完成表格的填寫;

  三、學法和能力培養

  我發現,許多學生的學習方法是:直接記住弧度制轉換的公式,以及函式性質,在解題中套用結論,對結論的來源不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應用中不能變通和遷移。

  本節的學習方法對後續內容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為了培養學法,充分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要轉換角色,站在初學者的位置上,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共同體驗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幫助學生髮現和總結學習方法,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高階合作伙伴。

  教師要做到:授之以漁,與之合作而漁,使學生享受漁之樂趣。 因此

  1.本節要教給學生看圖象、找規律、思考提問、交流協作、探索歸納的學習方法。

  2.透過本課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交流、合作、類比、歸納的學習能力及數形結合(看圖說話)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程式

  指導思想是:兩條線索、三大特點、四個環節

  (一)匯入

  引出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強調其含義和重要性,告訴學生,本節課將利用數形結合方法來研究,會使學習變得輕鬆有趣。

  採用這樣的引入方法,目的是打消學生對函式學習的畏難情緒,引起學生注意,也激起學生好奇和興趣。

  (二)新知探索 主要環節,分為兩個部分 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部分————師生共同研究得出正弦函式的性質

  1.任意角的表達形式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設計意圖:

  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透過數形結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對三角函式有一個直觀的概念。 第二部分————學習任務轉移給學生 設計意圖:

  (1)透過把學習任務轉移給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就動機,利於學生作自我評價;

  (2)透過學生自主探索,給予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權,促進生生交流,利於教師作反饋評價;

  (3)透過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使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這也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

  (三)鞏固練習

  補充和選作題體現了課堂要求的差異性。

  (四)結課

  五、板書說明

  既要體現原則性又要考慮靈活性

  1.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程序,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絡;能指導教師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同時不完全按課本上的呈現方式來編排板書。即體現系統性、程式性、概括性、指導性、啟發性、創造性的原則;(原則性)

  2.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程序更加連貫。(靈活性)

  六、效果及評價說明

  (一)知識診斷

  (二)評價說明

  1.針對本班學生情況對課本進行了適當改編、細化,有利於難點克服和學生主體性的調動。

  2. 根據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作出適時調整、補充(反饋評價);根據學生課後作業、提問等情況,反覆修改並指導下節課的設計(反覆評價)。

  3.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建構過程與方法、重視學生思想與情感的設計理念,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我校的科研課題——努力推進課堂教學結構改革。

  透過這樣的探索過程,相信學生能從中有所體會,對後續內容的學習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會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很久以後留在學生記憶中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方法與思想,是學習的習慣和熱情,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