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導遊詞介紹

湖北省博物館導遊詞介紹

  作為一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要怎麼寫好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湖北省博物館導遊詞介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徜徉於歷史的長河中,看荊楚風雲,聽古曲清音,與古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是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景區(點)。其中一級文物近千餘件(套),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有《鄖縣人——長江中游的遠古人類》、《曾侯乙墓》、《九連墩紀事》、《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土與火的藝術——古代瓷器專題展》等十多個展覽。

  館藏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舉世聞名,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館區內綠蔭掩映,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臨時展覽館等高臺基、寬屋簷、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築三足鼎立,構成一個碩大無朋的“品”字。其總體佈局高度體現了楚國建築的中軸對稱、“一臺一殿”、“多臺成組”、“多組成群”的高臺建築佈局格式。整個建築風格突出了楚國多層寬屋簷、大坡式屋頂等楚式建築特點,建築外牆為淺灰色花崗石裝飾,屋面採用深藍灰色琉璃瓦鋪裝。是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也是武漢市一座光彩奪目的標誌性建築和對外開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觀。

  今天我們主要參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的曾侯乙編鐘和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在到博物館前,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曾侯乙編鐘出土的曾侯乙墓發現的經過和出土文物的情況。

  曾侯乙墓。所謂曾,就是曾國,侯,就是諸侯國的國君,乙是他的名字,連起來講,就是曾國國君乙的墳墓。這座木槨墓,木槨儲存完好、墓坑呈不規則多邊形、面積達220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在當時乃全國之最。它比1972年在長沙發掘出土西漢女屍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大了整整五倍。踞後來考證,這就是距當時發掘已有2411年,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包括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的曾侯乙墓。曾侯乙墓經過發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萬餘件。許多都是前所未見的珍品。其中有規模巨大的樂器、製作精美的青銅器及造型美觀的漆木器等,它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學術研究價值。

  下面我們專門來看看墓中出土的各種器具古玩。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包括兵器和樂器)共有6千多件,都是實用器,總重量2340多公斤。它們大多數出自東室。成組成套,排列有序,顯然是根據墓主人生前宴樂的情景特意安排的。像這樣完整的陳放場面,在古墓的發掘中是罕見的。曾侯乙墓的青銅禮器中,食器、酒器、水器三大器類齊備,器物組合大體沿襲了周代傳統的“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組,豆成對,盤、匜匹配”的格局。不過在器形、器物紋飾、鑄造工藝等方面則呈現許多新的特徵和文化。

  鼎是中國古代食器中最多的一種。大家對“鼎”瞭解嗎?先秦時人們對鼎特別重視。在祭祀天神、地祀、先祖等重大儀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食糧,是最重要的祭器。曾侯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鑊鼎、蓋鼎多種。在曾侯乙墓所出土的食器中,最重要的是能反映禮制和曾侯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們製作精巧,完好如初,十分珍貴。簋在祭祀、宴享等儀式和活動中與鼎配合使用。周禮規定,在儀式中,諸侯用九鼎八簋,曾侯乙墓出土九件正鼎、八件銅簋,這便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成語“一言九鼎”的淵源,正好和其身份相符。這套“九鼎八簋”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曾侯乙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金玉料器,數量之多,實在罕見。中國古代有所謂君子佩玉之說,所以玉器是身份的象徵。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最精美的玉器要算十六節龍鳳玉掛飾。出土時這件玉飾置於墓主頭部,可能為冠上的玉纓(帽帶)。

  應該說,曾侯乙墓出土的最大收穫就是樂器,墓中出土的樂器有鍾、磬、鼓、瑟、琴、

  笙、排蕭等,樂器中最重要的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共65件,全部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鍾架為銅木結構,由兩列三層漆繪木質橫樑聯結成曲尺形,橫樑以蟠龍紋青銅套加固,中下層橫樑各有三個佩劍銅人,以頭、手託頂樑架。全套編鐘有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音律如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的.樂曲。這套編鐘以其造型美觀,鑄造精美,儲存完好,配備齊全,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音訊準確而成為我國古代編鐘之最。

  講了這麼多,大家對曾侯乙出土的豐富精美的文物一定已有所瞭解,對神奇的曾侯乙編鐘一定心馳神往,我們可以在這裡稍作逗留,看看漆器字畫、車馬兵器。一會兒我們將參觀博物館裡的另一件寶貝——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大家看,這柄劍,就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兵器之王”的越王勾踐劍。該劍於1965年12月出土於湖北望山1號楚墓。劍全長55。6釐米,劍格寬5釐米,劍型挺拔、莊重,製作精良考究,儲存完好如新,劍身上面滿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的一面由綠松石鑲嵌,組成美麗的圖案,另一面則鑲嵌著藍色琉璃,整個裝飾顯得典雅、華貴。靠近劍格處有兩行錯金鳥篆銘文,內容為“越王鳩淺自乍用劍”。“鳩淺”就是“勾踐”,這八字銘文準確無誤地標明瞭劍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們知道面對的是一件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插在木質劍鞘裡,出鞘時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劍刃薄而鋒利,令人讚歎不已。平時我們只是在電視裡看到閃著寒光的劍,今天大家可以一飽眼福了。迄今為止,越王青銅兵器先後出土已達近二十件,但越王勾踐劍的工藝之精美,造型之奇特,製作之精良,則首屈一指,無與倫比。越王勾踐劍作為建國以來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當之無愧的原因,不僅在於劍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絕倫的工藝價值,還由於劍主人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顯赫的經歷,那便是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越王勾踐劍以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無可辯駁地展示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

  好了,朋友們,湖北省博物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希望這次歷史之旅能在您的心裡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後能等到大家的再次來臨。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