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熱門旅遊導遊詞

河南熱門旅遊導遊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總歸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要怎麼寫好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河南熱門旅遊導遊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河南熱門旅遊導遊詞1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於東漢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xx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景區。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並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白馬寺屬於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人民政府為儲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蹟,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山門是並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佈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佔地約4萬平方米。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是優秀的石刻藝術品。白馬寺的山門為明代所重建,為一併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盤門。部分門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為東漢遺物。寺內現存五層大殿,坐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兩旁偏殿則互相對稱。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50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常開,赤腳趺坐,形象生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內兩側,坐著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是佛門的守護神。彌勒佛像(之後是韋馱天將,佛教的護法神,昂然佇立,顯示著佛法的威嚴)。白馬寺大門東走約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雲塔,直插雲霄。齊雲塔始建於五代時期,原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燬。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河南熱門旅遊導遊詞2

  少林寺,位於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說嵩》中所說:“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0幽棲,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於少室山陰,築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於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說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於石。

  少林寺原有建築較多,分佈較廣。現在少林寺包羅的範圍除主體建築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峰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少溪河北岸,院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盧閣)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門至最後大殿南北長300餘米,現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前後六所院落。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燬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係。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嶽少林寺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碑林的盡頭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即藏經閣),1920年這三座重要建築都毀於軍閥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燒燬的殿堂還有:鐘樓、鼓樓、客堂、庫房、香積廚、東西禪堂、緊那羅殿、六祖堂、閻王殿和龍王殿,還燒了7棵大柏樹和“五品封槐”等。據說,大火蔓延了40余天,這是歷史上少林寺最慘重的一次火劫。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已決定對被毀的建築進行修繕和整理,天王殿、緊那羅殿、六祖堂、東西禪房和僧院已重修復原。緊那羅殿的0、妙法、持法三尊4米多高的法身,魁梧地挺立在殿中。六祖堂內恢復了達摩、慧可等禪宗六代祖師朝拜觀世音菩薩的一組泥塑。菩薩身後是一組巨型山水圖景,表現的是達摩只履歸西的故事,寺內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重建工程於1986年6月完成,1985年7月寺內還新建了擁有14廳的捶譜堂,堂內塑造有坐撣、唸經、練功、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朝陽拳等204身拳武僧,形像逼真。特別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小山和尚掛師平倭寇等,英姿颯爽,給少林寺大增風彩。

  穿過法堂是方丈室,它的面積約有250多平方米。清乾隆皇帝於十五年(1750年)遊祭中嶽廟,路過少林寺,當晚即以方丈室為行宮。

  方丈室後是達摩亭,又稱立雪亭,相傳這裡是禪宗二祖神光為求佛法、恭候達摩、雪沒雙膝的地方。簷下有雕花柱,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單簷龐殿式建築。此亭建於明代,現石柱上有題記。亭內神龕中供奉銅質達摩坐像。龕上懸有清乾隆皇帝所題“雪印心珠”四字匾。此亭現為寺僧做佛事的場所,內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鑄造的銅鐘及其它鼓、缽等法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