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4篇

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4篇

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1

  有關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畢恭畢敬

  西周末期,周幽王荒淫無度,對人民實施暴政。有人投其所好,獻給他一名美女褒姒。他對褒姒非常寵愛,為了博得褒姒一笑,命人將烽火臺的烽火點燃。附近的諸侯見到烽火燃起,以為有敵軍攻打京城,於是慌忙帶領軍隊前來勤王救駕。可是等眾諸侯趕到京城,才知道是周幽王設計欺騙,只好掃興地離開。

  褒姒見到眾諸侯的狼狽樣子,突然撫掌大笑起來。幽王見褒姒果然笑了,自己也高興起來,從此對褒姒更加寵愛。

  周幽王為了討好褒姒,將申後廢掉,立褒姒為王后,又將申後所生的太子宜臼貶為庶人,將褒姒的兒子伯服立為當朝太子。

  宜臼毫無過錯,竟然被廢,心中非常愁苦,於是就寫了《小弁》一詩,宣洩心中的塊壘。詩中寫道:

  人們看到屋邊的桑樹梓樹,

  一定要表現出恭敬的態度。

  我尊重父親,

  依戀母親。

  世間之人哪個不是父母的骨肉,哪個不是父母所生?

  上天生了我,

  可我為什麼總是沒有好日子過呢?

  周幽王無故廢后、廢太子,終於給他帶來了禍患。申後的父親申侯對幽王懷恨在心,終於在公元前771年聯合犬戎攻入京城。周幽王慌忙出逃,死於亂軍之中。

  ◎成語釋義

  形容態度十分恭敬,非常有禮貌的樣子。

  ◎故事出處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裡。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出處譯文

  人們看到屋邊的桑樹梓樹,一定要表現出恭敬的態度。我尊重父親,依戀母親。世間之人哪個不是父母的骨肉,哪個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為什麼總是沒有好日子過呢?

  有關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鍥而不捨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領域相當活躍,名家輩出。當時有一位哲學家、教育學家荀子,其博大的學問、深刻的見解,令後人敬佩不已。他寫有許多散文,《勸學》稱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勸學》篇中,提出不懈地學習可以增長人的才幹、改變人的氣質。他特別指出,學習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荀子說:“只要你不斷地堆積泥土,就能最終堆成高山,風雨就會從山裡產生出來;只要你不斷地積聚少量的水,就一定會形成深淵,那裡就會有蛟龍來潛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會養成一種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備聖賢的思想品質也就不難辦到了。

  “這裡重要的是,絕不能看輕點滴的積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匯積小河裡的水,大江大海又怎麼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馬如果只跳一下,連十步的距離都不可能超過;而最劣等的馬如果連續走十天,也能走很遠。後者的成功就在於從不停止前進啊!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總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斷地、專一地奮鬥下去!”

  荀子的這些話成為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成語釋義

  常用來比喻堅持不懈。鍥:用刀子刻。舍:放棄。

  ◎故事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出處譯文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

  有關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坐懷不亂

  春秋時魯國大夫柳下惠,以善於講究貴族禮節而著稱,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辦事,夜宿城門客棧。不久,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來到城門下夜宿。由於沒有房錢,她從後門溜進了柳下惠的房間。

  柳下惠見那女子衣服單薄,凍得瑟瑟發抖,擔心那女子受凍而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懷裡,一直到天亮,絲毫沒有其他的舉動。由於他為人正派,沒有人懷疑他有行為。

  ◎成語釋義

  形容男子在兩性方面作風正派。

  ◎故事出處

  《荀子·大略》:“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

  ◎出處譯文

  柳下惠怕從後門進來的女子受凍,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懷裡。由於他為人正派,沒有人懷疑他有行為。

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2

  同學們在寫作時,適當的加入一些還是很不錯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水到渠成

  北宋時期,有一個叫蘇軾的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當時著名的古文學家,世稱三蘇。蘇軾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公元1057年考進士時,歐陽修見他的文章連稱:快哉!快哉!這一年,二十一歲的蘇軾高中進士。

  自古雄才多磨難,蘇軾也不例外。當年王安石主持變法,蘇軾站在對立面,幾次向神宗皇帝進言,極力陳述新法的各種弊端。蘇軾的言論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滿,王安石透過親信網羅罪狀,上書彈劾蘇軾。蘇軾感到在都城舉步維艱,就請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年4月,蘇軾到達湖州,到任不久,一場災禍便從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臺(舊稱烏臺)派人將蘇軾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開封),罪名是作詩誹謗朝廷。蘇軾在獄中被關押了一百多天,受審十餘次,慘遭折磨。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團練副使。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

  蘇軾被貶官到黃州的一段時期,不但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寂寞,在生活上也是窮困潦倒,捉襟見肘。當時,朝廷給他的薪金已經用完了,蘇家人口又不少,他只得想方設法節約開支。他規定每日的開支不得超過一百五十枚錢,每月初一,他會拿出四千五百枚錢,分為三十份,裝在小袋裡,掛在屋樑上。每天早晨,他用一根平時取畫、掛畫的長叉從樑上挑下一袋,然後就把長叉收藏好。當天用不完的錢,則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做招待客人之用。當大袋子裡攢了不少錢時,就再做別的'安排。就這樣,蘇軾和家人度過了人生中最為慘淡的四年。

  蘇軾在給好友秦觀寫信時,曾說:平時過日子,一點一點地節省,等積多時再做安排,自然會水到渠成,沒必要做預先的計劃。在如此落魄之際,蘇軾仍然能夠做到泰然自若,實在非常人所及。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答秦太虛書》

  :水滴石穿

  宋朝時期,張乖崖在崇陽(今屬湖北)當縣令,為官清正廉潔。當時,經常發生一些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情。張乖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乖崖覺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問話,結果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

  張乖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讓人用杖刑猛打他。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乖崖大怒,在判決書上寫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假如每天偷一個銅錢,一千天就是一千個銅錢。同樣,如果用繩子鋸木頭,時間長了,木頭會被鋸斷。水滴時常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乖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鶴林玉露》

  :從善如流

  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其中鄭國是個小國,夾在楚、晉兩個大國之間。鄭悼公時,鄭國同北方以晉國為首的其他各國簽訂了盟約。結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國就來攻伐鄭國。晉國便派欒書為將軍,率領大軍,前去援助鄭國,兩軍在繞角(今河南魯山縣東南)相遇。楚軍不敢同晉軍對敵,便撤退而回。但晉軍並不撤走,還準備趁機侵入楚國的蔡地(今河南上蔡縣一帶)。楚國獲知這個訊息,就立刻調動近申、息二地的精銳部隊,準備迎擊。

  這時,晉將趙同、趙括仗著兵力優勢,欲揮軍南下,佔領蔡地,因此催請欒書趕緊下令進攻。就在欒書準備下令的時候,中軍佐知莊子、上軍佐範文子和中軍將韓獻子三人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一致認為:我們當初出兵是為了援救鄭國,反對侵略,是正義之師。現在進犯的楚軍既然已經撤退,我們如果藉此攻打蔡地,這樣我們就要承擔不義的罪名。而且,楚國現在派來的兩支精銳部隊,我們這一仗也不一定能打勝。而且不管打勝還是打敗都對我們晉國不利,若打贏了這一仗,別人會說以晉國的大軍,去打楚國兩個小地方的部隊,不是白白浪費兵力嗎如果失敗了,晉國便會名譽掃地,還有何面目去見晉王和晉國的百姓所以和楚國的這一仗不能打。欒書仔細考慮了他們三人的意見,覺得他們講得很有道理,便取消了攻蔡的念頭,撤軍回晉。

  過了兩年,晉國又派欒書領兵去攻打蔡國,這一次晉軍大獲全勝,還抓獲了楚國的大夫申驪。欒書本打算繼續進攻楚國本土,知莊子、範文子等人勸告他先進攻沈國再說,欒書分析了具體情況後認為有道理,於是,再次改變了作戰計劃。隨後,晉軍進攻沈國,把沈國的國君揖初都抓來了,因為這次晉軍準備充分,楚國對晉軍也無可奈何。人們認為,晉軍這次能取得這麼大的勝利,就是因為欒書上次聽從了知莊子、範文子和韓獻子等人的良言。知莊子、範文子和韓獻子等人的良言。

  其實呢,在晉軍第一次準備南侵攻蔡的時候,絕大多數將士都表示同意,而欒書卻聽從了少數人的意見。有個將士就問欒書:聖人都聽從多數人的意見,所以能成大事。現在我們六軍將佐十二人,除將軍以外的十一人中,只有三人不主張攻蔡。您為什麼不聽從多數而採納了少數人的意見呢

  欒書說:他們三人的意見都很正確,正確的意見,就是真正代表多數人的意見。我聽從他們的正確意見,難道不對嗎

  《左傳成公八年》

  :開誠佈公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是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賢臣,得到皇帝劉備的重用。

  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讓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劉備甚至誠懇地留下遺言:如果劉禪不好好聽你的話,做出危害國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諸葛亮非常感動,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劉禪。

  劉備死後,諸葛亮竭盡全力幫助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自封為王,但他嚴厲地拒絕了。他對身邊的人說:我已經受先帝委託,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又沒什麼成效,你們卻要我加官晉爵,這是不忠不義的事情啊!

  諸葛亮為人處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因為大意輕敵,失守街亭這個地方。諸葛亮因為馬謖已經立下軍令狀,所以忍痛殺了馬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主動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坦率地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所以,後人在寫史書時,就用開誠心,布公道來形容這位賢臣。

  成語開誠佈公由開誠心,布公道縮略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對人態度誠懇,

勵志的四字成語故事4

  01、一日三秋成語故事解釋:

  【意思】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個季節。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自】:《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日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勵志成語故事】:詩經這本書是我國很有名的著作,在當時其實是一則則流傳於民間的古代歌謠,其中包括了許多讚美愛情、描述男女間相戀成語故事。

  詩經裡有一篇名為《采葛》的詩,就是一首表達思念之情的詩,這首詩是寫一對男女分開之後,心中非常思念對方。全詩的意思是: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啊!你正在外面摘葛藤,我要是一天沒有看到你,就像是三個月都沒有見你那樣;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啊!你正在外面摘蕭草,我要是一天看不見你,就如同九個月沒見你一樣;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啊!你正在野外摘艾草,我要

  是一天不見你,就好象隔了三年那樣長!

  02、狹路相逢的成語故事解釋:

  【意思】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後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出自】:漢·樂府詩《相逢行》:“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

  【勵志成語故事】:古時營丘讀書人喜歡無事生非,愛與人胡亂爭辯,把無理說成有理。他來到艾子家,問艾子為什麼大車與駱駝的脖子上都掛個鈴。艾子告訴他為了防止夜裡他們狹路相逢,無法避讓。營丘人又列舉很多古怪的例子,艾子則諷刺他。

  03、笑裡藏刀的成語故事解釋:

  【意思】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卻陰險毒辣。

  【出自】:《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勵志成語故事】:唐太宗時,有個名字叫李義府的人,因善寫文章,被推薦當了監察御史。李義府還善於奉承拍馬,他曾寫文章頌揚過唐太宗,因此,博得太宗的賞識。唐高宗時,李義府又得到高宗的信任,任中書令。從此,更加飛黃騰達。李義府外表溫和謙恭,同人說話總帶微笑,但大臣們知道,他心地極其陰險,因此都說他笑裡藏刀。李義府在朝中為所欲為,培植親信,任意讓妻兒向人索取錢財,還隨意封官許願。高宗知道這些以後,曾婉轉地告誡過他,但李義府並不放在心上。有一次,李在官中看到一份任職名單,回家後,讓兒子把即將任職的人找來,對他說:“你不是想做官嗎?幾天內詔書即可下來,你該怎樣謝我?”那人見有官做,立刻奉上厚禮。之後,高宗得知了此事,不能再容忍了,就以“洩露機密”為名,將李義府父子發配邊疆。

  04、無中生有的成語故事解釋:

  【意思】道家認為自然界的物質來自視而不見的空間;把本來不存在的事說成確有其事

  【出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王弼注:“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老子》、《點絳唇》套曲:“道本無言行妙理,奪天地髓,就中只許自家知。無中生有人還會,玉爐內常把陰陽來配,要進火功,莫得遲。”

  【勵志成語故事】:岳飛堅決反對與金國議和,並多次於朝堂和奏摺中抨擊秦檜,與秦檜結怨,秦檜在皇帝面前誣陷岳飛,說他要謀反,無中生有。皇帝昏庸無能,一十三道金牌召回正在抗擊金兵的岳飛。秦檜又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岳飛,皇上又聽信了讒言,便殺了岳飛!

  《約瑟夫有件舊外套》是一個繪本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約瑟夫有件舊外套,已經很破舊了,於是他把外套改成了夾克;夾克很破舊了,他就改成了背心;背心很破舊了,他就改成了圍巾;圍巾很破舊了,他就改成了領帶;領帶很破舊了,他就改成了手帕;手帕很破舊了,他就改成了一顆釦子。後來——釦子不見了。這一下,約瑟夫什麼都沒有了。於是,他坐下來,把這個故事寫了下來——這就是無中生有的故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