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

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麼一遍條理清晰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1

  天台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早在南北朝時代就名聞國內外。歷代不少著名詩人寫下了很多讚美天台山景色的詩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遊記中即有詳細描敘天台山風景,讚美天台山景色的篇章"遊天台山日記"。天台山還是我國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坐落在天台山麓的規模宏大的國清寺,被認為是天台宗的祖寺。而天台山的勝蹟,也主要集中於國清寺附近,稱為"國清風景區"。國清寺是一座擁有19600平方米麵積,600多間屋宇的大型建築群,它以四條縱軸為主體,其中包括四殿(彌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五樓(鐘樓、鼓樓、方丈樓、近塔樓、藏經樓),四堂(妙法堂、安養堂、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文物室),成為我國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國清寺的文物室珍藏著兩千多件文物,其中有的很珍貴。

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2

  唐代以後,國清寺屢有興廢,現在的建築為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佛像是用青銅鑄成的,重達13噸;其左右兩旁分坐著的十八羅漢,是用楠木雕成,外貼真金。佛像後面的"慈航普渡"壁畫,十分精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壇植有老梅一株,蒼老挺拔,傳為天台宗五祖手栽,俗稱"隋梅"。這大概是我國現存最老的一棵梅樹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數度枯萎;解放後,經過精心照料,隋梅轉青,當花開時,疏枝橫空,暗香浮動。在國清寺外,有一行遺蹟和寒拾亭、豐幹橋。一行禪師是唐代高僧,佛教密宗的傳法大師和佛經的翻譯家,並在天文學和歷學上做出過卓越的貢獻。寒拾亭是後人為紀念唐代兩位詩僧寒山和拾得而建造的`。豐幹橋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是為紀念詩僧豐幹而命名的。

  天台山主峰華頂,海拔1138米,是看日出的好地方。石樑是天台山的一個重要的遊覽點,在國清寺東北方。這裡,兩山門立,山腰間一塊巨石橫空,銜接兩山,因這巨石頗似屋樑,故稱石樑,長約2丈,最狹處不過五六寸,最寬處約1.5尺,梁下有一飛瀑直瀉深谷。如從石樑上透過,十分驚險。 1200多年前,唐代高僧鑑真和沿東渡日本時,曾朝拜國清寺,並拜國清寺住持為師,赴日時帶去國清寺的大量經典。唐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大師來國清寺取經,回國後選擇了與天台山風光相似的比睿山興建一座仿擬國清寺的延歷寺,大興天台宗教義。從此稱該山為日本"天台山",該寺為日本"國清寺",日本天台宗稱天台國清寺為"祖庭"。最澄大師還把天台山的荼葉引種到日本。最澄以後,日本許多佛學大師也相繼來天台山求法。

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3

  天台山主峰風景名勝區分為4個景區:蒙峪溝景區,以蒙峪炎帝出生地為中心,輔以神農泉、姜炎聖母廟和茹家莊古遺址等,展現久遠的古代文明;燒香臺景區,以燒香臺為中心,包括伯陽山、猴娃石、玄關和十二灣等景點;楊家灘景區,以楊家灘緩坡谷地為中心,包括白馬關,千尺崖、躍馬澗、東西湖及蕎麥山;蓮花頂景區,包括天台山的廟區、老君頂、蓮花頂、繫馬樁、人頭峰等景點。

  天台山主峰景區位於雞峰山景區西南部,主峰蓮花峰海拔2198米,為天台山風景名勝區海拔最高景區,亦是集古、奇、雄、秀、險、幽為一體的景區。各位朋友,請大家看!這處景觀叫燒香臺。燒香臺海拔1000多米,是天台山名勝風景區第一道山峰,青松翠柏,鬱鬱蔥蔥,是從寶雞市區進天台山兩條道路的交會處。傳說這裡曾是黃帝求援於炎帝的地方。相傳蚩尤為九黎之首,炎帝之裔,他對黃帝統一天下不服,又想替祖父炎帝報“阪泉之戰”被黃帝戰敗之仇,於是,打著炎帝的旗號,率領81個兄弟(氏族),揭竿而起,兵發涿鹿。黃帝九戰九敗,便向炎帝求援。炎帝、黃帝為“同胞兄弟”,曾共同管理過華夏族團。炎帝因年老體弱而離開中原,回到天台山安度晚年。黃帝從涿鹿來到蒙峪溝,進了南天門,單上第一道山峰,點燃信香,虜誠祈禱。此時炎帝正與九天玄女在天台山採藥,聞得信香,占卜知道黃帝來此之意,便告訴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敬重炎帝之仁厚,便下山向黃帝面授軍機。黃帝學得九天玄女的戰法,又焚香3日,以謝炎帝不計前嫌之恩德。回到涿鹿後打敗了蚩尤。後人為紀念炎帝、黃帝這兩位中華始祖,將這座山稱“燒香臺”。建宮造亭,朝拜祭奠。從至今遺留的古建築群遺址和史料記載看,這一東西長50米、南北寬20餘米的平地,原建有大雄寶殿等廟宇,洞內供香臺,上置一鐵鑄香爐,為清代道光年間所鑄,這裡迄今香火不斷。

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4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台州天台山。天台山位於浙江東南,臨東海,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海內外。幾千年來,天台山以其無窮的魅力,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詩仙李白高吟:“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表達了人們對天台山的無限嚮往。

  大家看,那就是天台宗道源國清寺。國清寺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自唐宋時起,國清寺就是中外天台宗信徒朝拜之地。國清寺現有6000多間房舍,2. 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佔地達7. 3萬平方米。

  快看,這就是最著名的石樑飛瀑。石樑飛瀑以奇山秀水聞名天下,是天台山最著名的風景點,在中方廣寺旁。石樑飛瀑中的石樑是指一道天然形成的巨石似橋似梁橫空銜接兩山,故名石樑。石樑有六米,龜背龍形,其背最窄小處僅寬0.2米,最寬處約0.3米,梁下有洞2.3米,為飛瀑穿來處。飛瀑從這裡落下去35米,成三折,氣勢壯觀。

  接下去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不要亂扔果皮垃圾,一小時後門口集合。

關於陝西天台山導遊詞5

  寶雞天台山為1994年國務院第三批公佈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它位於寶雞市南部,秦嶺山脈北麓。主景區距寶雞市中心不足10公里,面積約133平方公里。景區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主峰天柱峰海拔2198米,屬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婁莽的城郊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寶雞天台山,自然景色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景區內群峰競秀,植被繁茂,水清林幽,氣候宜人。據歷史文獻記載,“炎帝成於姜水”。寶雞是炎帝故里,天台山相傳是炎帝採嘗百草而中毒遇難安葬之處。

  天台山濃縮秦嶺山脈風光於二處,具有峻峰、幽谷、翠綠、碧水四大風景特色。峻峰:天台山重巒疊障,峭壁對峙,群山萬壑之間,雲霧迷漫,氣象萬千。風景區內的天台蓮花峰、天柱峰、人頭峰、神農峰、雞峰山、大散嶺等山峰均為花崗岩峰林地貌,群峰爭雄,凌空險峻。幽谷:天台山溝塑眾多,崖峻谷深,林木蔽日,使人置身於“偶聞松濤聲,卻是萬籟靜”的境界。不少深谷至今人跡罕至,奧秘莫測。翠綠:天台山林海茫茫,群峰巨石隱於蒼松翠柏之中,組成一幅幅色彩斑讕的自然畫面。碧水:天台山水量豐富,河、湖(水庫)、溪、瀑、潭、泉俱全,山環水繞,縱橫交錯。其水質潔淨,清幽嫻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