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災樂禍同義詞

幸災樂禍同義詞

      有時同學朋友之間開玩笑也會幸災樂禍,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

 

 

  同義詞:落井下石、坐視不救

  幸災樂禍,漢語成語。拼音: xìng zāi lè huò釋義: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宮閫;幸災樂禍;首為逆亂;……此皆陷身滅族之本也。”

  為什麼會幸災樂禍?

  史密斯在這本書中認為,幸災樂禍這個看起來有悖常理的情感,對人來說是有適應意義的。人們多透過社會比較,來確定自己的優勢,和在社會中的地位,他認為幸災樂禍就來源於社會性比較。一些研究表明猴子和狗也會和自己的同類攀比,所以說樂於比較似乎是天性使然。

  心理學家羅伊· 鮑邁斯特(Roy F. Baumeister)和布拉德·布什曼(Brad J. Bushman)將自私的衝動和自我控制之間的鬥爭稱為“人類靈魂最基本矛盾”,這一點從幸災樂禍中似乎能窺見一斑。專欄作者謝麗爾·史翠德(Cheryl Strayed)說過:“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一頭猛獸。我們都期待被接受、被愛和尊重。”

  但生活畢竟並非事事順心,當我們遇上某個人,並且他更受別人歡迎、愛戴和尊重的時候,我們本能地就想詆譭他,把他變成和我們一樣的人。當一個偶發的事件,比如醜聞恰恰能滿足我們這種願望時,幸災樂禍便隨之產生了。詩人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在一首詩中表達了這種情感——“聽聞死對頭的書正廉價處理,我內心湧起歡愉。”

  當我們難以忍受嫉妒引發的痛苦時,幸災樂禍就成了有效的止痛劑。史密斯博士認為,老虎伍茲在高爾夫球場上的巨大成功和看似完美的生活——美麗的妻子、溫馨的家庭和毫無汙點的聲譽,和普通人的平庸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不管人們喜歡高爾夫與否都經受著這樣的對比落差。儘管有些人確實非常喜歡伍茲並用其成功激勵自己,隨著醜聞的爆出,這些人可能更覺得自尊受損。所以伍茲的性醜聞降低了其社會地位,並讓那些他的嫉妒者自我感覺良好起來。

  17世紀的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認為幽默來源於人們突然覺察到的自身優越感。史密斯博士也寫到,將名人拉下神壇的確能給普通民眾帶來意外的狂歡,而我們的文化正是在這種狂歡中繁榮。

  他問:“我們看電視是為了更加了解人類生活麼?”“得了吧!我們喜歡看那些尷尬的場景不過是讓我們對自己搬不上熒屏的平庸生活感覺好一點兒而已。”

  這樣的情感需求也養活了八卦雜誌。史密斯博士和印度心理學家卡迪·鮑徹(Katie Boucher)對著名八卦雜誌《國家詢問者》(The National Enquirer)十週內容的分析結果表明,一個明星的社會地位越高,該雜誌越有可能將報道的重點放在他們的負面新聞上。

  並且當某個人在道德上優於我們的人犯錯時,我們似乎更加享受幸災樂禍的心情。斯坦福大學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勃諾瓦·莫林(Benoît Monin)的一個研究表明,僅僅向肉食者呈現素食者的'圖片就能引起肉食者道德上的自卑感。史密斯博士說:“素食者根本不用說什麼,他們的存在對於肉食者來說就是一種道德上的刺激。”如果能證實這些素食者的虛偽就會緩解他們所帶來的道德焦慮,所以如果能逮到素食者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大塊牛排,就會激發一種強烈的幸災樂禍感。人們就會想:“差點就相信自己道德上有問題,現在終於能重新審視那些光鮮靚麗的道德楷模了。

  幸災樂禍而不是復仇

  從傳統的定義來看,幸災樂禍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多產生於那些不能左右別人苦難的旁觀者。但史密斯博士認為這樣的劃分太過狹隘了,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在某人的苦難中扮演了角色,可能讓情況變得更復雜,但是這樣也不能避免幸災樂禍的情緒。

  然而,如果將幸災樂禍擴充套件到復仇,或者其他行為上,反而會剝奪這種情緒所帶來的特殊滿足感。因為正是由於人們沒有參與別人的不幸,僅僅是圍觀才會給幸災樂禍一種真正的愉悅,並且認為這種愉悅是合理存在的——“你栽了個大跟頭,哈哈哈,這可和我沒什麼關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