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天台山導遊詞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在遊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導遊詞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陝西天台山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1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是天台山的真實寫照。水是天台山之靈魂,“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金龍河自天台山頂蜿蜒而下,形成長灘、疊溪、瀑布、海子……諸多景物又依水幻化,向世人展示出一幅“九十里長河八百川,九千顆怪石兩千峰”的中國山水畫長卷。天台山獨特的向斜地形,造就了景區罕見的高山長河地貌,古木參天,綠油油的香草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於天台山景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邛崍山脈),景區幾乎毫髮無傷,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高山玩水”是天台山特色旅遊品牌,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彰顯了天台山“高山流水”的浪漫情懷。天台山的十里香草溝在親水指數在川內景區屈指可數:換上草鞋,坐上竹筏劃過忘憂海,便進入了天然的香草溝中,溪水從山澗流下淌過身邊,各種各樣玩水內容,讓遊人和水來一個最親密接觸。水上蜘蛛網、溪降、蜻蜓點水、神仙擔、水上步行球、水上鞦韆、碰碰船等十餘個親水玩水專案,讓你在酷暑難賴的夏季與天台山的碧水山泉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涼愜意。在十八里香草溝,聚集了子母木船、龍拱車翻水、溯溪尋源、水上鞦韆、水上爬梯、翻水車等十八般水上娛樂專案。讓所有參與的遊客,不僅能觀賞天台山豐富的水景,還能來到水邊,與水嬉戲,同水共舞,最大限度的滿足遊客渴望水、親近水的強烈願望。因而享有“九寨歸來不看水,天台歸來不玩水”的美譽。從山波上順著水流滑下,掉入潭中;飛快的跑過水麵的泡沫,不小心就掉下水池;光腳蹬水車,爬水梯,大人小孩在香草溝中個個玩得一身是水,喜笑顏開。而景區在玩水區域更貼心的設計了內室,讓遊客“溼身”之後無後顧之憂。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2

  這個地方叫白馬關。白馬洞居白馬關半山腰危崖之上。洞楣刻有“白馬關”三個字。內有天然石供臺,上塑白馬泥像,馬背坐一白馬將軍。馬渾身潔白如玉,盤蹄而臥,膘肥體健,活靈活現。白馬將軍披掛白色皚甲,手持利器,環目圓睜,威風凜凜。傳說,當年炎帝神農氏,一天上天台山採藥,突遇狂風暴雨,困在山中,眼看就要被洪水吞噬,這時,天空一聲炸響,黑雲裂開一道縫隙,一匹白馬,沿著電光飛馳而來,馱上炎帝跑到一個遮風擋雨的山洞裡。後來,這匹白馬天天馱著炎帶上山採藥,為民治病。後人為了紀念這匹白馬的功德,遂將這洞建為“白馬祠”。在白馬關周圍,還有楊家灘、磊石山等景點。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天台山的主峰蓮花頂。這裡有一塊大50餘畝的平坦開闊地,建有山門,寬7米,高5米,氣勢雄偉,古色古香。門額書“天台山”,兩邊有對聯,右書:“天台蓮花震萬方”,左書:“聲威氣勢雄千里”。門前有5級石臺階;兩尊石獅蹲臥兩旁。此門為現在重建。據志書記載,這裡原建有上殿5間,東側有3間姑皇爺廟,中間是八角亭子,北面為7間王爺樓,兩邊有鐘樓、鼓樓,中為過道,北面臺階下方建有3間佛爺廟。從現在所遺留的許多柱石看,這裡當年廟宇規模宏大,香火旺盛。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3

  天台山歷史悠久,炎帝遺蹟甚多。故世有“天台天下古,天台古天下”之美譽。天台山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互為表裡,相互輝映,不僅在時空佈局和審美情趣上相互滲透組合,而且還處處表現出歷史遺蹟、宗教建築等與周圍環境的交融和襯托。天台山以道教文化著稱於世,為道家“祖庭”、“玄都”之地。天台山神秘幽美的自然環境,吸引歷代著名道教人物隱居養性、修煉傳道,千餘年來香火不斷,祖神盛行,形成了頗具地方色彩的道教文化。天台山自古以來為“聖人踐地”,歷代在此舉行祭祀炎帝活動,節日廟會亦頻繁舉辦,因此,廟會中社火、戲曲、祭祖活動與各種富有地方風情特色的民俗活動,不僅具有古老淳樸之色彩,與寶雞悠久的歷史文化一脈相承,而且增添了天台山人文景觀的神秘性和多彩性。據實際勘察,天台山有宗教活動遺蹟30處,民俗文化6處,奇石13處,碑碣8處,古遺址4處,炎帝活動遺蹟10處,古道2處,祠廟5處,摩崖石刻5處。

  天台山獨特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遊人置身其中,不僅能領略到旖旎絢麗的風光奇景,探討大自然的神奇奧秘,賞心悅目,陶冶性情,而且還能從中瞭解到許多鮮為人知的奇聞逸事、神話傳說,學到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因而,今天寶雞天台山已成為人們遊覽、休閒、度假、科研的極佳境地。清人張式仲在其一首題名為《夏日登天台山》中寫道:“遊客登南嶺,孤峰峙茂林。颯然風人戶,長嘯人開襟。酷夏可忘暑,高樓堪息心。”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4

  另外,邛崍還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邛窯遺址和南宋石塔,被專家譽為無價之寶;西漢勝蹟文君井、精美絕倫的石筍山唐代摩崖造像、全國第二高磚塔回瀾塔,讓人歎為觀止。

  同時,邛崍也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地方,在火井鎮境內。在二千多年的秦漢時期,邛崍人民就在鑽井鹽過程中,發現了天然氣。公元前61年,在距邛崍市30公里處的火井鄉鑿了第一批天然氣井,這是我國最早,也是世界最早鑽鑿的天然氣井。據《史記》載,在公元前三世紀,當時擔任蜀郡太守的水利專家李冰就曾在今天的四川邛崍一帶鑿井汲滷,並利用開採鹽井過程中取得的天然氣煮滷熬鹽。到了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四川的鹽井已遍及臨邛、成都、南充等地十多個縣,利用天然氣做飯熬鹽隨著也普及到上述地區。在歐洲,英國是最早開採和利用天然氣的國家,但那是公元1668年的事,比我國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5

  千百年來,很多人把這個故事奉為“佳話”。為了愛情,富家千金卓文君居然能夠素面朝天地當一個小酒館的女掌櫃,而大才子司馬相如則放下架子當起了“小開”(堂倌),負責清洗酒具。

  司馬相如真的是為了愛情嗎?如果是為了愛情,他們已經結合,本可以就此長相廝守。雖然是透過私奔這種方式,相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這次回臨邛,是為了錢,是衝著卓王孫的財產來的。

  開酒館的開酒館,做財主的做財主,這同財產有什麼關係呢?司馬相如開酒館的目的,就是要向卓王孫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岳父大人啊,您是對的,文君確實不該嫁給我這樣一個窮書生。可是,現在已經成為既成事實,不可更改了,她現在正跟著我受苦哩!只能靠開小酒館為生了。下一步怎麼辦?您老看著辦,您總要給自己留點面子吧!”。

  本來,家財萬貫的卓王孫之女居然當壚賣酒,這就是一種“淪落”,作為父親,面子上肯定不好看。司馬相如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讓文君“拋頭露面”,迫使卓王孫就範。否則,天下能開酒館的地方多的是,何必一定要開在臨邛呢?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按照司馬相如的設想實現了。卓王孫承認了他和卓文君的關係,也賙濟他們了。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6

  1644年,成都平原遭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入川,成都淪陷,張獻忠稱帝,隨即在成都拉開了一幕四川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大災難。據文史記載“城內雜樹成拱,狗食人肉若猛獸虎豹…民逃深山中,草衣木食,遍體皆生毛”。這場史無前例的慘劇,讓古蜀以來四川三千年文明史,跌入最黑暗的年代。天台山在這場浩劫中也未能倖免。民間流傳,張獻忠軍馬敗退時路過邛州夾門關,有三千棍僧堵截,張部繞青草坡從天台後山,襲擊成功。於是,天台山玉石俱焚,宮、觀、寺、庵盡毀。我們現在從出土石碑上還能看到,“因獻賊蹂躪半遭毀盡僅存十餘院”的文字。雷音寺是當時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在這場浩劫中也被付之一炬。今天,從雷音寺遺址留下來的照壁、宋代石獅和殘垣斷壁中,我們依稀還能看到昔日天台宗教事業的鼎盛。

  在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後,天台風光依舊山靈水秀,管理和服務日臻完善,。它不僅完整地傳承了長達兩千多年的精神遺產,還汲取了更為廣闊豐厚的外來思想與文化基因。1994年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xx年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旅遊區,20xx年成功申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天台山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7

  大家看這兩塊巨石像不像金劍劈石的姿態。當地人給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劍劈石”,也有人叫它“試劍石”。但見兩塊巨百對峙而立,如刀劈一般;兩石中間,僅容一人側身而過。傳說當年九天玄女在燒香臺教會了黃帝用兵佈陣之法,又授予他一把長劍。黃帝舉劍朝一塊巨石劈去,只聽一聲巨響,火花四濺,這塊巨石便被劈成兩半。數千年來,巨石巋然聳立,風雨不動。現成為遊人撫摸攀援的一大景觀。在此周圍,還有玄女洞、玄女梳妝檯等景觀,它們都流傳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叫伯陽山。伯陽山是天台山風景區的第二大景觀,亦為第一大險山。石崖突兀,巍峨挺拔,它是以老子(李耳)之字“伯陽”而命名。傳說當年老子在華山潛心修煉,混元老祖感其心誠,便為他指點迷津。混元老祖說:華山雖好,但在此修煉者多,極不清靜,你可到寶雞天台山去修行,那兒山高景深,很是幽靜。老子聽了師傅的話,便打點行裝,騎著青牛,西奔而來。到了寶雞天台山後,為這裡的青山綠水所吸引,便選定了此山居住。因有玄關擋道,老子便催動青牛,以角拱石,穿石為洞。洞高2.5米,寬2米,山風穿洞而過。從此,留下“風透玄關”的自然美景和“老子騎牛過玄關”的動人故事。在伯陽山,還傳說伏羲氏、鴻鈞老祖、孫臏、葛洪等在此留居過。現在這裡有一天然、人工合成的山洞,內供老子坐像一尊。在此山道,還有支鍋石、老鷹石、迴心石、八卦石等景點,它們都流傳有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8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位於“文君故里”邛崍市西南端天台山鎮境內,屬邛崍山脈,距離成都130公里。景區面積達192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為國內罕見的箱狀向斜山地,丹霞地貌變化豐富,山體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成U字形,山勢亦由低到高,形成的臺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臺”之說。景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森林覆蓋率達94.4%,動植物種類豐富,有珙桐、紅豆杉、銀杏等20餘種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及大熊貓、紅腹角雉、大鯢等7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目前天台山已納入四川省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範圍。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早在遠古時代,天台山即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開明時期,古蜀國國王鱉靈在此“登高祭天”;漢代,道家在此相山鑿洞,築壇祭神;隋唐時代,三教(儒、佛、道)蓬勃發展,蔚為壯觀;兩宋期間,三教合流政教合一。鑑於此,官府便在天台山設立了總管川西地區宗教事務的官房——即“和尚衙門”。宋代,天台山道觀、佛寺、官房多達108處,規模曾達到“三里一廟、五里一寺”,蜿蜒三十餘里而上天台,形成了龐大的宗教山城。當時的繁榮之況甚至勝過當時的峨眉山,所以民間有“先天台而後峨眉”的說法。至今,天台山還留存有和尚衙門、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禪林等眾多罕見的歷史文化遺蹟。北宋畫家文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謫居時曾在此主管教事,和尚衙門的主要功能是協調處理三教共山的.各種是是非非,同時兼顧接待帝王朝山進香歇腳之用。自此,天台山進入鼎盛時期。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9

  天台山按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各自特點的不同,分為6大景區,即“黃丹寺景區”、“茵香河景區”、“西岔河景區”、“神農谷(東南溝)景區”、“雞峰山景區”、“天台山主峰景區”。因時間關係,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天台山主峰景區。

  天台山主峰風景名勝區分為4個景區:蒙峪溝景區,以蒙峪炎帝出生地為中心,輔以神農泉、姜炎聖母廟和茹家莊古遺址等,展現久遠的古代文明;燒香臺景區,以燒香臺為中心,包括伯陽山、猴娃石、玄關和十二灣等景點;楊家灘景區,以楊家灘緩坡谷地為中心,包括白馬關,千尺崖、躍馬澗、東西湖及蕎麥山;蓮花頂景區,包括天台山的廟區、老君頂、蓮花頂、繫馬樁、人頭峰等景點。

  天台山主峰景區位於雞峰山景區西南部,主峰蓮花峰海拔2198米,為天台山風景名勝區海拔最高景區,亦是集古、奇、雄、秀、險、幽為一體的景區。各位朋友,請大家看!這處景觀叫燒香臺。燒香臺海拔1000多米,是天台山名勝風景區第一道山峰,青松翠柏,鬱鬱蔥蔥,是從寶雞市區進天台山兩條道路的交會處。傳說這裡曾是黃帝求援於炎帝的地方。相傳蚩尤為九黎之首,炎帝之裔,他對黃帝統一天下不服,又想替祖父炎帝報“阪泉之戰”被黃帝戰敗之仇,於是,打著炎帝的旗號,率領81個兄弟(氏族),揭竿而起,兵發涿鹿。黃帝九戰九敗,便向炎帝求援。炎帝、黃帝為“同胞兄弟”,曾共同管理過華夏族團。炎帝因年老體弱而離開中原,回到天台山安度晚年。黃帝從涿鹿來到蒙峪溝,進了南天門,單上第一道山峰,點燃信香,虜誠祈禱。此時炎帝正與九天玄女在天台山採藥,聞得信香,占卜知道黃帝來此之意,便告訴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敬重炎帝之仁厚,便下山向黃帝面授軍機。黃帝學得九天玄女的戰法,又焚香3日,以謝炎帝不計前嫌之恩德。回到涿鹿後打敗了蚩尤。後人為紀念炎帝、黃帝這兩位中華始祖,將這座山稱“燒香臺”。建宮造亭,朝拜祭奠。從至今遺留的古建築群遺址和史料記載看,這一東西長50米、南北寬20餘米的平地,原建有大雄寶殿等廟宇,洞內供香臺,上置一鐵鑄香爐,為清代道光年間所鑄,這裡迄今香火不斷。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10

  這個地方就是炎帝的寢殿區,由3座大殿、骨臺、聖母梳妝檯組成。現存殿基遺址,有基石5個,從場地能看出當年的規模。現在,除炎帝停屍臺保持原樣外,三寢宮為今人重修。中間這座大殿就是炎帝寢殿,塑有炎帝手握草藥之像,左為玉皇殿,右為三聖母、九聖母合殿,西邊還有黃老真人廟。炎帝神農停屍臺基面對三寢宮正中,為漢白玉石板,長2.5米,寬1.4米。以此推測炎帝是個身材魁梧的人。傳說,炎帝為“醫藥之神”。他曾嚐遍百草,研製草藥,造福人類,先後發明“三黃湯”(黃蓖、黃連、大黃)、馬鞭草、柴胡、茶等中草藥,還將自己發明百種草藥的藥味、藥性,整理為《神農本草》一書。當他140歲高齡時,仍不顧年邁體弱,登上天台山挖草嘗藥,因誤嘗“火焰子”,而仙逝於天台山老君頂下。他的妻子、兒子、族民們為了悼念他,便在天台山設祠以祭長達10日。後來,世人為了紀念這位“華宗漢祖”,曾在此建造了炎帝寢宮,修築了神農骨床,幾千年來,祭祀不斷。三寢宮四周山環水繞,草碧樹綠,風景極為優美,既是尋根祭祖之聖地,又是賞花玩水之佳境。 燕麥嶺

  現在,我們來到了燕麥嶺。燕麥嶺位於天台山東北方,距其半里路處。傳說,炎帝教民稼耕,種的第一季糧食是養麥,第二季是麥子。當時,麥子沒有名字,大家起名為“炎麥”,這種麥子隨部落的遷徒、擴大,傳遍黃河中上游,甘肅人稱其為“燕麥”。因這座嶺遍種此麥,亦叫“燕麥嶺”。此嶺的半山腰有一石洞。相傳,此洞為古代軍事家孫臏死後,化作神仙來天台山修身養性、面壁坐禪之處。距孫臏坐洞20米處,有一平臺,約有10平方米,可容二三十人,名日:觀景臺。站在臺上,若是晴天,可看到瑰麗壯觀的日出。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11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這是西漢辭賦名家司馬相如為表達對“巴蜀第一美女”卓文君的暗慕,在靈光一現之間寫下的千古名句,至今讀來仍能感覺到言語間流淌的款款深情。在國外媒體評出的全球十大經典愛情傳奇中,中國有三對情人榜上有名:相如文君位列第一,唐明皇楊玉環位列第三,徐志摩陸曉曼位列第十。女人往往把愛情擺在首位,其次才輪到生命、財富、親情,其他的一切更是十分遙遠無暇多作計較。一個公孫王侯的富貴小姐,敢於跳出豪門庭院,與落魄的才子到窮家破舍裡,兩人以賣酒為生。數年前,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這段千古愛情絕唱為題材的大型古裝劇《鳳求凰》曾在CCTV黃金時間播出。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12

  也許,他當時會略略分神,琴聲也有點亂了。也許,他會彈得更投入,琴聲更好聽了。那一切不可能重現,我們只能去猜想。或許,這隔簾一瞥——就是“一見傾城,再見傾國。”古代成都經典的愛情故事,就在那隔簾一瞥之中寫就了。

  我曾經是很佩服司馬相如的,他僅憑藉一曲悠揚悅耳的琴聲就讓卓文君動了心。文君隔著簾子相中瞭如意郎君,便芳心暗許。可她知道,這件事是萬萬不能讓她的父親卓王孫知道的。現在要談婚論嫁,得先看男方是否有“房子”“車子”“票子”(即名車代步、資產豐厚、花園洋房)。

  卓王孫是大財主,是幹實業的;司馬相如只是一介書生,書生窮啊。但書生又頗自負,常常把希望寄託在未來,希望有朝一日,有帝王相中其文采,皇上一高興,便可加官晉爵。司馬相如雖然得到過景帝、梁孝王的賞識,但他目前的處境實在不怎麼樣。而卓王孫之對其恭敬,一是看縣令王吉的面子;再則,司馬相如還算有名,一般商人都好附庸風雅,一起談談詩沒什麼,一起喝喝酒也沒什麼,他們也樂意做東。但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這樣一個窮書生,肯定不會同意。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13

  蜀中山明水秀,地靈人傑,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因慕戰國時代趙國藺相如的為人行事,以“相如”作為自己的名字,也立志要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漢景帝即位不久,司馬相如來到長安,遇到頗有書卷氣息的梁王。司馬相如十分傾慕,便追隨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賦彈琴,生活過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讚其才情高華,賜給他一把名叫綠綺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這把琴就是後來司馬相如用來彈奏“鳳求凰”,卓文君聽後夜奔的那把琴,所謂“綠綺傳情”使這把琴更富傳奇色彩。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卓文君的家庭背景。卓家祖居趙國,趙國的邯鄲是當時著名的冶鐵中心,卓家就以冶鐵致富,卓家輾轉遷到蜀地的邊僻小邑臨邛定居,仍以冶鐵為業。到漢代文景之治,卓家傳到卓王孫這一代,由於社會安定,經營得法,已成鉅富,擁有良田千頃,高車駟馬;至於金銀珠寶,古董珍玩,更是不可勝數。在今天看來,500多工人的生產規模不算太大——但在那個時代,就是一家大規模的集團公司、全球五百強了。卓文君是西漢才女,是臨邛大富商、蜀國首富卓王孫的女兒,眉如遠山,面如芙蓉,通曉琴棋書畫。文君十七歲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孃家過寡居生活。自然是面對春花秋月,感物傷人,倍感淒涼。

陝西天台山導遊詞14

  寶雞天台山為1994年國務院第三批公佈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它位於寶雞市南部,秦嶺山脈北麓。主景區距寶雞市中心不足10公里,面積約133平方公里。景區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主峰天柱峰海拔2198米,屬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婁莽的城郊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寶雞天台山,自然景色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景區內群峰競秀,植被繁茂,水清林幽,氣候宜人。據歷史文獻記載,“炎帝成於姜水”。寶雞是炎帝故里,天台山相傳是炎帝採嘗百草而中毒遇難安葬之處。

  天台山濃縮秦嶺山脈風光於二處,具有峻峰、幽谷、翠綠、碧水四大風景特色。峻峰:天台山重巒疊障,峭壁對峙,群山萬壑之間,雲霧迷漫,氣象萬千。風景區內的天台蓮花峰、天柱峰、人頭峰、神農峰、雞峰山、大散嶺等山峰均為花崗岩峰林地貌,群峰爭雄,凌空險峻。幽谷:天台山溝塑眾多,崖峻谷深,林木蔽日,使人置身於“偶聞松濤聲,卻是萬籟靜”的境界。不少深谷至今人跡罕至,奧秘莫測。翠綠:天台山林海茫茫,群峰巨石隱於蒼松翠柏之中,組成一幅幅色彩斑讕的自然畫面。碧水:天台山水量豐富,河、湖(水庫)、溪、瀑、潭、泉俱全,山環水繞,縱橫交錯。其水質潔淨,清幽嫻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