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遊,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1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足石刻,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將帶大家一齊遊覽大足石刻這一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景內,始建於唐末、宋初。大足石刻群擁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驅。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像藝術的典範,是一座難得的文化藝術寶庫。

  首先,我們最為關注的是在寶頂山石刻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形體勻稱,色彩鮮豔。它有1007隻手,它身上都貼有金光閃閃的金薄。它的背後上上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都伸出了上千只纖美的手,有的手裡拿著斧頭,有的手拿著寶劍、還有的手拿著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如孔雀開屏般的美麗。

  據瞭解,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說她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一手一眼為父王合藥治病,佛感其孝行,賞還她千手千眼。所以,千手象徵其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徵其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

  其次,是寶頂臥佛是寶頂大佛灣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叫釋迦涅盤聖蹟圖。“涅盤”實際上就是死了的意思,但它和一般人所說的死又不一樣。涅盤是佛教的最高境界。釋迦頭北腳南,背東面西,右側而臥。兩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祥,平靜。在釋迦面前從地裡湧出18弟子,或內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側首佇望,皆作悲慟狀。表現了弟子對逝者崇敬厚愛而依依眷戀之情。

  今日時間有限,下頭請大家自由參見,注意安全,保護環境衛生,多謝大家的支援,與合作,期望大家度過這個完美的時光。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2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帶著你們去去遊。它是重慶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巖造像萬餘尊,與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相對,大足石刻不僅儲存完好,藝術精湛,而且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

  在參觀前,我們先認識大足這個地方。四川的大足是石刻之鄉。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它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造像集中,技藝精湛,表現“神的人化,人的神化”的特點,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說。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

  據說,北山的石刻造像近萬。這些石刻像的特點是刻工精細,形象生動,其中最精彩的是幾座觀音、文殊和普賢的造像。可惜,時間太短,我們沒有前往。

  大家跟我往前走,去參觀寶頂山的石刻。看,這就是寶頂山的石刻。它是我國石窟藝術中罕見的。在風格上和北山很不相同。這裡的刻像,大都是用一組一組的雕像來連續表達一個或幾個不同內容的佛經故事,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行先讓我們看看充滿農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場》。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它所表現的是牧童馴牛的全過程。你一幅一幅看,一看就明白意思的。牛的犟勁和牧童在馴服牛後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畫得非常真切、生動。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一組。這叫《父母恩重經變像》的石刻。它把父母養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等,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現一個主題,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相當生動、細膩,並都刻有文字說明。我們觀看這裡的石刻,彷彿在欣賞古代的連環圖畫。你們有這個感覺嗎?哈哈,小朋友都點頭了!

  大家慢走,要上臺階了,注意安全。大家再看看這組啊!這《釋迦降生圖》是頗有趣味的。釋迦降生後,半身端坐於石盆內,旁邊有兩個力士手扶石盆。上面雕有九條龍的龍頭,正中的龍頭口中吐水洗濯太子,名為“九龍浴太子”。水從何來?原來在這片崖壁上有一水池,根據這種地形是不適於崖刻的,因為日久天長會把崖壁浸蝕。但是精明的古代石匠,巧妙地利用雕刻把水池積水從龍頭排走,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這種匠心獨運,不能不使人感到欽佩吧?

  此外,裡面還有的故事也很有教益,如:酗酒有罪,勸酒更有罪;會做事的人聽大事,不聽小事,看大事不看小事等等。你們看了一定收益匪淺的!我就講解到這裡了,請大家自由參觀,也請大家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境衛生。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3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大足石刻觀光旅遊,我是負責你們今天講解的導遊員——向晶,大家可以叫我小向,在本次的旅途中我將秉著“熱心、負責”的理念全程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預祝大家本次石刻之旅豐富多彩,有趣難忘,大家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遊客朋友們,在遊覽大足石刻之前,請允許我為大家先介紹一下大足石刻的基本概括。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始建於公元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南宋,現存摩崖石刻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字,遍佈100多處,主要有寶頂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門山石刻,石篆山石刻,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於1999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聽了剛才我對大足石刻的簡要介紹,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一睹大足石刻的風采了,現在就跟隨著我走進大足石刻之一的寶頂山石刻吧!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寶頂山石刻的入口了,寶頂山石刻為南宋趙智鳳以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為宗旨,盡畢生之力,慘淡經營七十餘年營建而成的。在進行參觀之前,溫馨提醒大家一下,景區人多,請大家緊跟著我,可千萬不要掉隊!現在就開始咱們的旅程,走進寶頂山石刻。

  大家還記得在春節晚會上由聾啞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嗎?它當即成為了最感人的節目。當大家看到眼

  前這尊用石頭雕刻、全身飾以金箔的千手觀音時,相信它的視覺震撼不亞於前者。千手觀音造像是佛教中常見的神靈,中國許多的地方都有千手觀音,有的有10隻手,有的有32隻手,還有的是48隻手,但現在映入大家眼簾的這尊千手觀音造像,她有1007隻手,是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造像,堪稱“天下奇觀”。

  它充分利用了岩石空間,強調氣勢與真實,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金碧輝煌,造像面積達88平方米,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構成了一幅猶如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心搖目眩,是否有一種讓你看著看著,突覺手怎麼會越來越多的錯覺啊?

  大家可要仔細的觀察了,千手觀音造像的每隻手中還有一隻眼睛,因此她的全名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大家一定在苦思冥想,為什麼她會有那麼多隻手吧?你們一定不知道千手觀音的來歷,其實是這樣的,相傳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她是古代一位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出自己的一手一眼為父親和藥而感動了佛祖,佛祖賞還她千手千眼讓她去救助眾生,因而,她的千手象徵她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徵她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這尊千手觀音造像可真謂是鬼斧神工,讓人歎為觀止,此乃“世界石刻藝術的瑰寶”。

  遊客們,接下來我們將去的是大足石刻中體魄最宏偉的一尊造像——釋迦涅槃聖蹟圖,現在大家在此自由休息十分鐘,十分鐘後我們將一同前往釋迦涅槃聖蹟圖。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4

尊敬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請叫我張導吧,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請大家跟我去參觀寶頂山的石刻吧!看這就是寶頂山的石刻,也是佛教聖地之一。主要造像有護法神像六道輪迴牡牛道場其中最著名地就是數千手觀音了。大家瞧!那刻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的千手觀音,它有1007隻手屈身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傳說呢!大家想聽嗎?好,我講囉。

  相傳古時候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妙善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了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了廟宇,趕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這下驚動了天神,天神便讓妙莊王長了500個大膿瘡妙莊王四處求醫,均逛商店治不愈。後來,一位醫生說要親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知後,獻出了一手一眼,果然妙莊王病好了,如來佛深受感動,便賞賜了她千手千眼,從此,妙善便成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了。

  好,我們斷續往前走,小心,上臺階,注意安全,裡面的石刻還有很多,你們看了一定受益匪淺,我就講到這裡了,請大家自由參觀,也請大家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境衛生,我們兩小時後這裡會合。

  這次參觀結束,旅客朋友們,你們一定被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寶庫所感動,歡迎大家一次再來。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5

  大家好!歡迎各位遊客朋友們來到大足石刻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這天我將帶大家一齊遊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讓我們一齊去領略大足石刻神秘的風采吧!

  大足石刻位於大足區景內,建於唐末、宋初,以佛教題材為主。大足石刻群擁有石刻造像70多處,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代表,大足石刻規模宏大、藝術精湛、資料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

  遊客朋友們,請大家注意腳下臺階,以防摔倒。寶頂山石刻共有13處,造像數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大佛灣、小佛灣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150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像雷同,主要造像有:“千手觀音”、“臥佛”等等。

  在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被稱為人間一絕的“千手觀音”。此刻我們已經來到這尊佛像面前,大家請仔細觀看。“千手觀音”雕鑿於南宋中後期,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這尊造像在88平方米崖面上,高7.7米,寬12.5米,刻有800多隻手。其上下、左右、前後都伸出了手,有的手裡拿著斧頭,有的手拿著寶劍,千姿百態。真是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這尊雕像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狀如孔雀開屏,金碧輝煌。

  據瞭解,關於“千手觀音”雕像,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千手觀音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一手一眼為父王合藥治病,佛感其孝行,賞還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徵其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徵其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

  其次,寶頂臥佛是寶頂大佛灣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長31米這尊像是橫臥著的,所以人們叫它“臥佛”。佛經裡叫“釋迦涅盤聖蹟圖”。臥佛頭北腳南,背東面西,右側而臥。兩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祥平靜。在臥佛面前從地裡湧出18弟子,或內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側首佇望,表現了弟子對逝者崇敬厚愛而依依眷戀之情。

  遊客朋友們,我們這天的遊覽即將結束,期望這次遊覽能給大家留下難忘的回憶,美麗的大足石刻歡迎您們下次再來,謝謝大家。再見!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6

  遊客朋友們,此刻我們來到大足石刻精華之所在――寶頂山。

  寶頂山位於大足縣城龍崗鎮東北15公里處的寶頂鎮,海拔527.83米。寶頂山石刻包括以聖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於公元1174-1252年間(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歷時70餘年,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萬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同時,也是大足石刻精華之所在,並把中國石窟藝術推上了最高峰。

  聖壽寺依山構築,雄偉狀觀。南宋趙智鳳創立,後遭元、明兵燹,明、精兩度重修。現存山門、天王殿、帝釋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燈殿和維摩殿七重殿宇,為清代重建,建築面積1631.68平方米。

  大佛灣位於對壽寺左下一個形似"u"字形的山灣。崖面長約500米,高約8-25米。造像刻於東、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編為31號。其資料前後連線,無一雷同,尤如一幅圖文並茂的畫卷。

  小佛灣位於聖壽寺右側,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築為一座石徹的壇臺,高2.31米,東西寬16.50米,進深7.90米。壇臺上用條石徹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薩像,通編為9號。

  寶頂山石刻表現出有異於中國前期石窟多方面的特點:

  1、寶頂山石刻是中國罕見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場。大佛灣是為廣大世俗眾生進行說教的外道場,小佛灣是信徒受戒、修行的內院,體系完備而有特色。在石窟的顯著部位,圖文並茂地刻有號稱"唐瑜伽部主總持王"柳本尊的行化事蹟圖,並在二十多處造像的主尊位置刻柳本尊、趙智鳳"即身成佛"的形象。

  2、寶頂山石刻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大佛灣數千尊造像題材不重複,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絡,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資料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其間有教有理,有行有果,構成系統。經變相對應配刻經文、偈語、頌詞等,圖文並茂,且與藏經有異,是歷代藏經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獻,對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3、造像注重闡述哲理,把佛教的基本教義與中國儒家的倫理、理學的心性及道教的學說融為一體,兼收博採,顯示了中國宋代佛學思想的特色。

  4、寶頂山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民族化、生活化的典範。造像資料和表手法都力求生活化。如父母恩重經變相經過求子、懷胎、臨產,以及養育子女的過程,形象生動,感人肺腑。牧牛圖長達30餘米,刻出林泉山澗,雲霧繚繞,其間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詩般地再現了牧牛生活。又如橫笛獨奏的"吹笛女",充滿內心喜悅的"養雞女",酒後昏亂的"父子不識"、"夫妻不識"、"兄弟不識"、"姐妹不識"的"醉酒圖"等等,無不活靈活現。雕刻大師們體驗生活之精微,再現生活之準確,令人歎服。

  5、寶頂山石刻是石窟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在諸方面都有創造性的發展。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為其創作原則,藉以激發信眾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佈局、排水、採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這不可是中國千手觀音之最,也是世界佛教藝術中一大奇觀。釋迦涅般像,又稱臥佛,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之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

  這是中國山水畫於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美學思想的成功運用。地獄變相龕刻陰森恐怖的十八層地獄;牛頭馬面猙獰強悍,受罪人呼天號地;尖刀、鋸解、油鍋、寒冰、沸湯諸般酷刑慘不忍睹,令人觸目驚心。圓覺洞內的數十尊造像刻工精細,衣衫如絲似綢,臺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開一天窗採光,光線直射窟心,使洞內明暗相映,神秘莫測。高大的華嚴三聖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傾,成功地避免了透視變形,袈裟縐褶舒展,披肩持肘,直至腳下,支撐手臂,使文殊手中所託數百斤重的石塔歷千年而不下墮。九龍浴太子圖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於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範。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7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你們來到我們大足參觀我們聞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很榮幸能成為大家的導遊,請跟隨我一起欣賞這華美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主要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摩崖石刻而出名。你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積最大,佛像最多的寶頂山摩崖石刻。它始建於晚唐,興於兩宋。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目》。

  從正門出發,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千手觀音佛像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10隻手以上的觀音,就可以叫千手觀音。而大足的千手觀音,才叫真正的千手觀音。她一共有1007隻手眼,分佈在88平方米的石窟上。

  關於千手觀音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南北朝時,妙莊王有三個公主,長女叫妙金,此女叫妙銀,小女叫妙善。妙金和妙銀都常年在宮中,只有妙善出家為尼。妙莊王命妙善回宮,但妙善不願回家,妙莊王一怒之下趕走了僧尼,可這驚動了天神。他們讓妙莊王身上長滿了膿包。

  有一位大夫說,要用親身女兒的手眼方可治好。於是,妙莊王求助於妙金和妙銀,但兩位公主都拒絕了。妙善知道後,便獻出了手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這件事讓佛主知道了,便送給了妙善一千隻手眼。所以,她就成了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

  據說千手觀音刻好以後,七仙女正好下凡,看見了千手觀音。便在原來的手眼中又加上了7隻手和眼。能找出這七隻手和眼的人,便可長命百歲!

  本次參觀圓滿結束了,謝謝你們的光臨,祝你們一路順風!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8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今日將有我帶領大家遊覽大足石刻。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姓溫,大家能夠叫我溫導,也能夠親切一點二直接叫我小溫,其次女人,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餘尊,與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儲存冠好,藝術精湛,並且到達了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去一睹觀寶頂山的風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治好,妙善知後,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頭,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變相》。它把父母養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並都有文字說明,彷彿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裡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後必須空受益匪淺!

  我帶領大家的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堅持環境衛生喲!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9

  你們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遊,我叫xx,十分高興今日能夠帶領大家遊覽美麗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總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足石刻始建於公元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南宋,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先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造像5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根據行程安排,我們今日主要參觀寶頂山的摩崖造像:

  寶頂山位於大足縣內城東北15千米,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支援開鑿而成,歷時70餘年。其中以大佛灣為中心,大佛灣造像是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儲存最完好的。大佛灣東、南、北三壁石崖上,刻有19組佛經變故事造像,系統的講述了若干佛經故事,配以頌詞、經文,恰似一幅幅圖文並茂的古代連環畫。主要有:“護法神像”、“六道輪迴”、“廣大寶樓閣”、“華嚴三聖像”、“千手觀音”等。

  那裡,著重為大家介紹一下“千手觀音”: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以及之後的遊客能夠看到,我要先提醒大家一點,就是為了保護千手觀音,是不允許照相的。

  一般來說,觀音造像只要有10之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規的千手觀音多數是遭32隻手貨48隻手,以示觀音的32變相和48大願。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已到達“千”的含義。

  而我們古代的藝術家卻在這88平方米的石崖上打造了一尊擁有1007隻手的,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金碧輝煌,構成了一幅猶如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心搖目眩,感覺千手觀音的手多的無窮不盡,從而也你相信千手觀音的無所不能和法力的無邊無際。千手觀音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觀世音”即:普觀世界救苦救難之聲音。唐朝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人們在經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世”簡稱“觀音”沿用至今。“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的千手錶示普護眾生,千眼表示眼觀時間。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看,千手觀音信仰把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以顯密圓融的方式,涵攝大乘佛教的諸多共性,如對虔誠信仰的強調,對發心立誓的重視,對慈悲之心的推崇,對清靜智慧的崇拜,對極樂世界的嚮往,等等。同時,千手千眼觀音還以其鮮明的個性,為佛教信徒供給了豐富的精神滋養,異常是千手千眼的象徵意義以及各種手印、真言與觀想的綜合實施,為虔誠的信眾帶來無邊慈悲、無邊智慧、無邊神通的震撼,使他們獲得了依靠,獲得了安慰,也獲得了自信。千手觀音的威嚴與慈祥有機統一,智慧與神通隨時雙運,密法與顯教靈活並用,為古今人類供給了一種戰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對於挖掘人類自身潛力,鼓舞弱者的意志,戰勝眾多的難關以及撫慰創傷、提升境界乃至終極超越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好了,今日的遊覽到此結束了,多謝大家。

大足石刻導遊詞介紹10篇10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蔣濟州,歡迎來到重慶市大足縣,我將帶你們去參觀世界聞名,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足石刻。

  在來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西北的大足縣,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處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處,總計呢?有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的典範。石刻規模之大,資料之豐富,藝術之精湛,可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相提並論。我們旁邊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龍崗山,一共有290龕窟,我們的車正向寶頂山方向行駛,請大家系好安全帶,注意安全。

  朋友們,寶頂山到了,請隨我下車,我會便走邊給大家講解。寶頂山石刻共13處,造像數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000多軀,設計之精湛,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

  我們立刻就會到著名的千手觀音的塑像前,請大家跟緊,留意路滑,大家注意了,在我們前方就是“千手觀音”的塑像了。這位觀音比例均勻,肌膚線條柔和,臉部的雕刻尤其精細,臉龐圓潤,略呈微笑狀,神態動人;再加上服飾華麗,衣帶飄舞,看到那裡你是否有飄飄欲仙之感。

  大家明白嗎,“千手觀音”有多少條手呢?你們先數數吧!算了吧,我告訴大家,“千手觀音”有1007隻手,這麼多手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隻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裡分別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十分壯觀。此刻請大家自由參觀,十分鐘,我在那兒等你們。

  朋友們,看看縱貫千餘載,橫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聯翩的畫面和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想到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啊!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次旅行畫上了圓滿說完句號,期望以後有機會再慢慢欣賞。再見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