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的基本介紹

茵陳的基本介紹

  茵陳:又名茵陳蒿,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乾燥地上部分。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春季幼苗高6~10釐米,採收,或者秋季採收。春季採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割的稱"茵陳蒿"。除去雜質及老莖,曬乾,生用。《本草拾遺》:"雖蒿類,苗細,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茵陳,後加蒿字也。"《神農本草經》:"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現代研究,茵陳有顯著利膽作用,並有解熱、保肝、抗腫瘤和降壓等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菌陳的相關知識。一、菌陳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功效:

  清熱解毒,祛瘀涼血,利溼退黃。用於肝膽溼熱證,脅肋脹痛,噁心嘔吐,納呆腹脹,大便溏洩,小便短赤,或見黃疸,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急性傳染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作用:

  茵陳有顯著利膽作用,並有解熱、保肝、抗腫瘤和降壓作用。其煎劑對人型結核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劑對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菌陳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乙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有利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改善微迴圈,並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的作用。

  食用方法:

  茵陳蒿炒肉絲:茵陳蒿嫩莖葉250g,豬肉100g,蔥花10g,薑末5g。將茵陳蒿洗淨,入沸水鍋焯片刻,撈出擠幹水分,切段 豬肉洗淨切絲 將料酒、精鹽、味精、醬油、蔥花、薑末放入碗內,攪勻成調味汁 炒勺加油燒熱,下入肉絲偏炒至發白,倒入調味汁,炒至肉絲入味,投入茵陳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醬紅透綠,嫩爽韌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溼的功效。適用於脾胃不和,不欲飲食,小便不暢,大便溏洩等病症。

  茵陳窩頭:鮮茵陳100g,米麵適量。將茵陳洗淨,搗爛取汁,加清水適量調和米麵,做成窩頭,蒸熟食,或做成饅頭亦可。此法對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茵陳蒿荷葉粥:茵陳蒿25g,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g,白糖適量。先將茵陳蒿、荷葉洗淨煎湯,取汁去渣,加入洗淨的粳米同煮,待粥將熟時,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綠,質濃,清香甘甜,具有健補脾胃、利膽退黃的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恢復期,對疾病的痊癒有一定的作用。

  二、菌陳的形態特徵

  1、茵陳,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250px時採收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採割,除去雜質和老莖,曬乾。春季採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割的'稱"花茵陳"。

  2、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後近無毛。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長如發,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頭狀花序小而多,密整合復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層橢圓形,中央綠色,邊緣膜質;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層花兩性5~7,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3、多捲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三、菌陳的名典鑑別

  1、《神農本草經》:“茵陳,味苦平。生丘陵阪岸上。”

  2、梁·《名醫別錄》:茵陳生太山丘陵及坂坡岸上、五月及立秋採,陰乾。”

  3、陶弘景曰:“今處處有之,似蓬蒿而葉緊細,秋後莖枯,經冬不死,至秋又生。”

  4、五代·韓保昇曰:“葉似青蒿背白。”

  5、唐末宋初《日華子諸家本草》:“茵陳出和州及南山嶺上,一名石茵陳。”

  6、宋·蘇頌曰:“近道皆有之,不及太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葉緊細,無花實,五月、七月採莖葉陰乾,今謂之山茵陳。江寧府一種茵陳,葉大根粗,黃白色,至夏有花實。階州一種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以茵陳入藥。今南方醫家用山茵陳,乃有數種。或者其說雲:山茵陳,汴京及北地用者,如艾蒿,葉細而背白,其氣亦如艾,味苦,幹則生黑。江南所用者,莖葉都似家茵陳而大,高三四尺,氣極芬香,葉甘辛,俗又名龍腦薄荷。吳中所用,為石香柔也,葉至細、色黃味辛、甚香烈、性溫,若誤作解脾藥服,大令人煩。以本草論之,但有茵陳蒿,無山茵陳,注云:葉似蓬蒿而緊細。今汴京北地所用山茵陳是也。

  四、菌陳對肝臟的影響

  1、給於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陳煎劑0.61g,第8天作組織學檢查,可見治療組動物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脂肪變與壞死等均較對照組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2、原與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復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顯著下降,表明仍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茵陳蒿水煎劑0.25ml/10g 灌胃 給於小鼠,每日2次,連續4天,測定肝P450含量。結果表明:茵陳水煎劑能使小鼠肝P450含量增加,肝/體重比增大,異戊巴比妥鈉誘導的睡眠時間縮短,初步表明茵陳水煎劑對小鼠肝酶有誘導作用。由於肝酶除參與藥物代謝外,還參與膽汁酸、膽紅素、類酯和某些毒物的代謝,誘導肝酶可能與茵陳利膽、退黃等功能有關。

  3、茵陳中某些黃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CCl4或半乳糖誘發的大白鼠肝細胞細胞毒性的作用,其強度依次為茵陳色原酮、東莨菪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陳黃酮、槲皮素、異鼠李黃素。茵陳蒿湯複方中的有效成分能非常顯著地降低急性黃疸大白鼠的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和穀草轉氨酶(SGOT)含量,對血清膽紅素(SB)的作用則較輕微。此外,6,7-二甲氧基香豆素對肝細胞損害呈強抑制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