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時代父母該如何平衡愛

二孩時代父母該如何平衡愛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很多父母開始計劃孕育第二個寶貝。上期,本報探討了高齡父母養育孩子的歡喜與憂愁。其實,跨越年齡的制約,家長(微博)也很關注“兩個孩子之間如何平衡”。

  網路上“大孩打二孩”的報道屢見不鮮。不久前,一篇《媽媽更愛妹妹,她看不到我流淚》的作文也在網上流傳。小女孩的作文令人心酸:“媽媽,我想對你說,你愛我嗎?自從有了妹妹以後,我感受到你更愛妹妹了。我像一個被全世界拋棄的孩子,為了這一件小事我哭了一整個晚上……”

  心理學有個“同胞競爭”的專用名詞,意思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有潛在的比較或者競爭的關係。父母如何做,才會讓孩子感覺到公平?給孩子的愛到底該如何平衡?又如何能讓孩子真切地體會到手足之情?

  01

  父母的愛是否能做到平衡?

  因材施教滿足每個孩子的獨特需求

  一對男孩女孩的爸爸我認為父母的愛是完全可以做到平衡的。首先,我們給予每個孩子的愛都應該是“全部”的,不是分著給。給每個孩子全部的愛包括精神和物質的。孩子們在吃喝拉撒睡的底層需求是基本一致的,而高一層的不同需求各有不同,父母需要給予不同的滿足。

  因人而異,因孩子年齡和個性而異。因材施教,即使是對物質的需求,即使是性別相同,也會根據各自的身心發展規律有不同的需求。滿足每個孩子的內心需求才是真正的公平。

  02

  無法平衡的愛也是一種成長的體驗

  兩個女孩的爸爸,在我看來,父母給予子女們完全平衡的愛,也許是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一項任務。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段經歷對於孩子們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研究都發現,家中老二的情商會更高。“大孩有責任感,二孩情商高”確實與長幼次序有關。父母要尊重這個天然的次序,讓孩子們互為榜樣,協同發展。

  我的二女兒才剛剛兩歲,就會趁姐姐不在家時,突然抱著我的腿對說:“爸爸我最愛你了!”而在二孩出生前,大孩就是家裡的焦點,讓她在小時候體驗一次愛被分走、被剝奪的感覺,當她長大再遇挫折時,會更加堅強。

  其實,二孩父母首先要調整心態,要接納現實,允許孩子之間打架和爭奪。父母不要總是糾結是否平衡的問題。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但家長卻過分介入,激化孩子之間的矛盾,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父母心態放輕鬆,孩子之間相處也會更輕鬆。

  在家裡,父母可以透過干預,人為地製造出平等的環境,而學校和社會里沒有絕對的公平。從幼兒時期就讓孩子摸索出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03

  如何消除大孩愛的被剝奪感?

  滿足大孩的需求,讓大孩有大哥(大姐)的角色感。

  我覺得如果父母很好地滿足了大孩的需要,他根本就關注不到這個問題。現實中很多大孩覺得愛被剝奪了,是因為父母或身邊大人不當言行造成的。

  比如,有人總當著孩子的面說:“你媽媽不愛你,開始愛弟弟(妹妹)啦”,導致孩子信以為真。或者父母因照顧不暇,而把大孩放到老人家,過一年半載才接回來。這種做法會極其傷害大孩,讓他有被拋棄、被遺棄之感。

  還有一點,家長和身邊人都要端正想法,一定要意識到你有了二孩是收穫,大孩有了弟弟(妹妹)也是一種收穫。我從懷二孩時,就給大孩分享了這個喜訊。他要當哥哥了,這當然是一種喜訊,是他的一種“財富”。

  千萬不要要求孩子一瞬間長大。一定要看到他雖然當哥哥了,但也只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大孩的一些言行符合他年齡的特點,父母對他的要求也要符合其年齡。

  一定要讓老大參與到照顧二孩之中,讓他有自己是“大哥”“大姐”的角色感。我在家就會經常問:“大哥,能幫著弟弟拿一個尿不溼過來嗎”,但我不要求大孩一定做到。如果他幫著做了,我會用弟弟的口氣向他致謝。

  這種做法會促進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讓老大有參與感、有價值感,讓他對家庭有貢獻,覺得自己在家庭中不可或缺。

  04

  二孩的降臨,讓大孩多了一個陪伴

  在相處之中感受到自己獨特的價值,他怎麼會還有喪失感呢?給每個孩子一點單獨愛的時間。

  日本著名的繪本作家,四個孩子的爸爸,我最新出版的“恐龍系列”第7本繪本——《最愛的,是我》。它的主題就是圍繞擁有多個子女的家庭該如何平衡父母對孩子的愛這一話題展開。原型就是來自我和4個孩子,是我的真實的生活體驗。

  當孩子們年幼時,我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出名和忙碌,我們家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我會有充裕的時間去陪四個孩子玩耍。玩紙牌、講故事、爬樹、燒烤……

  一個好爸爸首先要跟孩子玩到一塊兒。然後要在陪伴之中,觀察到每個孩子的需求。比如,我會發現家裡老大的照片和衣服是最多,而越小的孩子也就越少。我們家的老三經常穿著姐姐們的傳下來的.舊衣服。我發現到這點後,會嘗試在其他事情上對老三做一個彌補。不讓老三有被忽視的感覺。

  建議父母給每個孩子一段單獨相處的“父愛時間”“母愛時間”。我就會給每個孩子一段單獨玩耍的時間。比如,當哥哥姐姐上學時,我就帶著老四單獨去玩耍,並在相處中,誇獎道:“你是最乖的”。但其實私下裡,我對每個孩子都曾這樣誇讚過。

  05

  特寫 1+1=4的失衡與平衡

  張女士的大女兒上三年級,小兒子上幼兒園大班,倆娃相差三歲。在張女士看來公平就是“一視同仁”。比如,給二寶買玩具時,也不忘給大女兒挑選一個合適的禮物;如果兩人打鬧犯錯,就一塊兒懲罰,不偏不袒。但兩個孩子似乎並不認同,都覺得父母偏心對方。張女士苦惱地說道:“我都絕對公平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李先生相對就更有策略一些。“我們家兩個孩子相差兩歲。我家的具體做法就是經常把學習和鍛鍊弄成遊戲,利用遊戲的特性,讓兩個孩子有這種秩序感,讓他們有被規則和秩序所管理的公平感。

  ”遊戲都有先後順序,李先生就透過不同規則,比如用“石頭剪刀布”的形式來決定誰先玩,或者從大到小的形式,或者比賽的形式。讓孩子嘗試不同的秩序,嘗試不同的公平來源。“兩個孩子對這種形式很認同,不會覺得父母偏向誰。”李先生建議其他父母都嘗試一下游戲的方式。

  和一些家長“二孩降臨,家庭失衡”的擔心不同,也有家長表示二孩出生之後,自己變得更淡定,給大孩更多的空間,親子關係更好了。“獨生子女,成敗都是百分百,對孩子就會過於關注。

  有了老二之後,心態很自然就變了。”牛牛媽稱,自從生活裡有了二寶後,簡直就是人生觀、教育觀的大顛覆。對二寶的這份淡定,也潛移默化到大孩身上,父母的放手反而令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大孩對二寶也很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