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的人工種植技術

靈芝的人工種植技術

  靈芝,外形呈傘狀,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為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於眩暈眠、心悸氣短、虛勞咳喘。靈芝已實現人工種植,其中以林中靈品質最佳,藥用價值優於野生靈芝。

  今天來介紹靈芝人工種植的技術,首先宣告,這個靈芝種植技術適用於吉林省撫松縣區域的靈芝種植與採收,其他地區的種植戶可以參考借鑑。

  靈芝人工種植技術要點:

  1 靈芝種植環境

  靈芝人工種植現都是在大棚裡種植,人工去模擬和控制靈芝的生長環境,由於靈芝本身的生物特性,其生長環境也很複雜在種植過程中注意的細節也很繁瑣。

  2 靈芝生活條件

  2.1 營養:靈芝是以死亡倒木為生的木腐性真菌,對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複雜的有機物質具有較強的分解和吸收能力,主要依靠靈芝本身含有許多酶類,如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及糖酶,氧化酶等,能把複雜的有機物質分解為自身可以吸收利用的簡單營養物質,如木屑和一些農作物秸杆,棉籽殼,甘蔗渣,玉米芯等都可以栽培靈芝。

  2.2 溫度:靈芝屬高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範圍15-35℃,適宜25-30℃,菌絲體能忍受0℃以下的低溫和38℃的高溫,子實體原基形成和生長髮育的溫度是10-32℃,最適宜溫度是25-28℃,實驗證明,在這個溫度條件下子實體發育正常,長出的靈芝質地緊密,皮殼層良好,色澤光亮,高於30℃中培養的子實體生長較快,個體發育週期短,質地較松,皮殼及色澤較差,低於25℃時子實體生長緩慢,皮殼及色澤也差,低於20℃時,在培養基表面,菌絲易出現黃色,子實體生長也會受到抑制,高於38℃時,菌絲即將死亡。

  2.3 水分:它是靈芝生長髮育的主要條件之一,在子實體生長時,需要較高的`水分,但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水分要求不同,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基中的含水量為65%,空氣相對溼度在65%-70%,在子實體生長髮育階段,空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85%-95%,若底於60%,2-3天剛剛生長的幼嫩子實體就會有白色變為灰色而死亡。

  2.4 空氣:靈芝屬好氣性真菌,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對它生長髮育有很大影響,如果通氣不良,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影響子實體的正常發育,當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至0.1%時,有促進菌柄生長和仰制菌傘生長,當二氧化碳含量達到0.1%-1%時,雖子實體生長,但多形成分枝的鹿角狀,當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時,子實體發育極不正常,無任何組織分化,不形成皮殼,所以在生產中,為了避免畸形靈芝的出現,栽培室要經常開門開窗通風換氣,但是在製作靈芝盆景時,可以透過對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控制,以培養出不同形狀的靈芝盆景。

  2.5 光照:靈芝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對光照非常敏感,光照對菌絲體生長有抑制作用,實踐證明,當光照為0時,平均每天的生長速度為9.8mm。在光照度為50LX時為9.7mm ,而當光照度為3000LX時,則只有4.7mm,因此強光具有明顯抑制菌絲生長作用。菌絲體在黑暗中生長最快,雖然光照對菌絲體發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對靈芝子實體生長髮育有促進作用,子實體若無光照難以形成,即使形成了生長速度也非常緩慢,容易變為畸形靈芝,菌柄和菌蓋的生長對光照也十分敏感,20-100LX,只產生類似菌柄的突起物,不產生菌蓋,300-1000LX,菌柄細長,並向光源方向強烈彎曲,菌蓋瘦小;3000-10000LX菌柄和菌蓋正常,以人工栽培靈芝時,可以人為的控制光照強度,進行定向和定型培養出不同形狀的商品藥用靈芝和盆景靈芝。

  3 段木栽培

  3.1 段木處理選適生樹種,於休眠期砍伐,截成1-1.2米長,堆積發酵30-40天。

  3.2 接種、發菌當氣溫穩定在20℃左右(約4-5月)接種,接種後接"井"字形堆疊發菌,經10-15天菌絲向接種穴四周蔓延時,把菌材橫臥地面,用砂土或溼砂覆蓋,覆砂期間適當噴水,保持砂土溼潤。

  3.3 截短及埋木覆砂一個月後,將菌材截成10-15釐米的短段,堆疊在陰涼潮溼處,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5%-90%,如溼度不夠,應進行空中噴霧增溼。當斷面出現白色的靈芝氣生菌絲時,可將短菌材移入樹蔭或另搭蔭棚,垂直埋入畦床上,入土部分佔全長2/3-3/4。埋木期間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90%左右,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溼潤。一般接種後2個月能長出菌蕾,子實體成熟約需50-60天,從接種到採收需4個月左右。

  4 靈芝收集管理

  孢子粉的套袋收集。

  4.1 袋的製作:制袋比較費工,必須提早進行,免得錯過時間造成損失。一般每人每天可製作200-300個。

  選用透氣性較好的50克8開新聞紙(大小為39釐米*27釐米)製作方法分以下四步進行。

  4.1.1 先將邊長39釐米留出2釐米用做貼上膠水,然後對摺成18.5釐米粘合成高27釐米,周長37釐米的圓筒。

  4.1.2 將筒高27釐米對摺的中線,然後選任意一端再向中線對摺,得四分之一即6.75釐米做袋底。

  4.1.3 將所得的四分之一的兩邊邊線向圓筒內折,並使兩條線分別與內線對齊,得圓筒低部的平面,另兩等邊長,各為5釐米。

  4.1.4 將任意一等邊向底邊中線對摺並超過中線1釐米,將底部的封閉部分粘上膠水,然後把另一邊也向中線超過1釐米對摺壓實,粘成高20釐米,周長37釐米,底部全封閉的長筒食品袋狀即完成。

  也可選用與紙袋大小相同,後0.0004釐米的聚丙烯折角袋,每平方釐米用12號針頭扎孔20個以上備用。

  4.2 套袋時間:原基發生至子實體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一旦子實體成熟孢子也陸續開始釋放。子實體成熟的標準是,菌蓋邊緣白色生長圈已基本消失,菌蓋有黃色變成棕黃和褐色,菌管開始成熟並出現棕色絲狀孢子或近菌基部落有棕色孢子粉出現,這時即進入套袋最佳時間。

  4.3 套袋方法:套袋前排去積水降低溼度,同時用清潔的毛巾將套袋的靈芝周圍搽乾淨,然後套上袋子至靈芝的最低部,套袋務須適時,做到子實體成熟一個套一個,分期分批進行。若套袋過早,菌蓋生長圈尚未消失,以後繼續生長與袋壁粘在一起或向袋外生長,造成區域性菌管分化困難影響產孢,若套袋過遲則孢子釋放後隨氣流飄失,影響產量。一般每萬袋需陸續套袋10-15天結束。

  4.4 套袋後管理:

  4.4.1 保溼:靈芝孢子發生後仍需要較高的相對溼度,以滿足子實體後期生長髮育的條件,促使多產孢。室內常噴水,必要時仍可灌水,控制相對溼度達90%。

  4.4.2 通氣:靈芝子實體成熟後,呼吸作用逐漸減少,但套袋後區域性二氧化碳濃度也會增加,因此仍需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一般套袋半個月後子實體釋放孢子可佔總量的60%以上。

  5 靈芝的採收

  根據早套袋早採收,晚套袋晚採收的原則,套袋後20天就可採收,採集後的孢子粉攤入墊有清潔光滑白紙的竹匾內,放在避風的烈日下暴曬2天,用厚度0.0004釐米的聚乙烯袋密封儲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