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課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與克服

小學體育課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與克服

  優勝劣汰,這是競爭的必然規律。對於強者,跌倒了,大不了再爬起來。而那些心理素質差的人,這時候自卑心理很快佔據了主導位置,難以再站起來。面對這種現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我們不得不把目光停留在自卑心理的形成初期——小學階段。

  一、小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首先,由於客觀條件引發的。有的學生家境不好,吃穿談不上講究,只能稍做到有,由於習慣了這種生活現狀,開始自己也不在乎。可日久天長,因周圍的同學和一些不良的風氣影響,逐漸注意到別人優越條件。覺得自己家裡很窮,沒有資格談這說那,繼而給自己的心理造成壓力,以至於以後做什麼事都是顧慮重重,對自己毫無信心。還有的同學因自己的相貌產生自卑,總是認為自己太醜了,沒有什麼值得自豪,甚至於連抬頭舉手都小心翼翼,生怕會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而引來別人的歧視與嘲諷……由於小學生認識和理解事物還不能夠達到理解程度,這也就很難避免使他們產生偏激的一面。

  其次,教師不負責任的結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的每一句話很可能造成一個學生一輩子的跌落。如果我們的教師對學生是抱著不負責的態度,動不動就以打擊、謾罵來抵制學生的積極性,那麼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由極度的自尊變為自卑。這樣看來,我們教師的素質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

  再次,學生的個性差異。個性是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個性的差異是指人們在穩定的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小學生由於遺傳素質不同,受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不同,因而在體力、智力、興趣、氣質等方面各有不同特點。學生在發現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學就感到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偶爾一兩次的失敗便完全氣餒了,認為自己天生就這樣,無法再改變。

  最後,學生認知能力的限制。這一點是上一點的分點,之所以分作一點來講是因為其對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有著直接的關係。以上二點所談及的方面都是由於小學生的認識能力不夠理髮化、客觀化,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處理事物。小學階段是小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向理性認識發展的階段。它是不成熟的階段。小學生的認識能力受著周圍環境的影響,環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這也就直接決定著他們的評價標準,正是由於學生的認識能力不夠才導致了自卑的形成和進一步發展。所以教師在給有著自卑心理的學生做工作時,一定要注意不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也要防止挫敗他們的自尊心,因人施教,選擇適當的方法,一位好的老師,也應該是一位好的“醫生”,只有因人而異,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二、善於發現,善於引導

  小學生對教師有著很強的依賴心理,即使在家人面前也常說:“我們老師講的”。對於兒童的這種特殊心理,教師應珍惜它,利用好它。在整個克服自卑心理的過程中,教師依舊起主導作用。

  1.小學生的感知覺情緒化比較明顯。小學生自卑時,心情比較低落,面部表情暗淡,容易走神,發呆,他的內心活動多寫在臉上。教師應對每一位學生都留心觀察,對學生進行愛的陶冶教育。

  2.經常利用身邊的小事和創造條件教育學生。有的學生因為動作不會做而感到自卑的,教師可以透過指導,給一些難度適中的動作讓學生完成,增加其信心;有的學生以自己的品德不好而自卑的,教師可以設計好一個“陷阱”讓其自我滿足,消除這方面的自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堅持原則辦事,平等對待,正確引導;要分清主導與主體的關係,認識到克服過程中學生是主體。

  三、透過比較,抵制自卑

  說實話,這不能說是一個好辦法,但也可適當選用,像那些有著自卑心理且容易滿足的學生易採用。教師透過某一方面的比較,讓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還有,自己不是沒有希望的,暫借用一下精神勝利法。不過要注意的是:防止後遺症的發生,不可以幫助了這個同學又打擊了另一個同學。也可以透過優點來糾正缺點。

  四、最佳化環境,滲透薰陶

  1.學校是傳遞文化和育人的基地,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體現在校園物質和精神環境中。校園文化具有暗示性、滲透性等特點,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因此,有人稱它為學校的隱性課程。

  2.需要注意的是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社會大環境,必然受社會文化的影響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透過環境對學生進行滲透和薰陶,從而形成優秀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克服自卑。

  3.最後教師還要注意由“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等舊的封建思想引起的自卑現象。總之,要抵制一切對小學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質不利的因素,幫助他們克服自卑,為他們將來更好地立足於社會奠定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