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工作中技術管理的原則和關鍵

監理工作中技術管理的原則和關鍵

  1技術的定義及概念

  技術是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的目標而協同動作的方法、手段和規則的完整體系。

  技術包括以下幾個概念:

  (1)技術是人類基於實踐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

  (2)技術是以客觀自然規律為基礎,又是客觀自然規律的運用;

  (3)技術是打上人類印記的創造性產品;

  (4)技術既包括工具、機器等物質手段,也包括組織管理和操作方法等非物質因素,還包括技術文化;

  (5)技術不是單個的具體技術,而是指技術的整體和體系。

  2技術管理在監理工作中的地位和核心工作

  2.1技術管理是監理管理的核心

  一般的觀念認為,工程監理的主要工作是綜合管理,技術管理是施工單位的事情。實際上,監理的“三控兩管一協調一履行”等管理工作,都應建立在技術管理的基礎上。比如:監理要“協調”某項工作,就必須熟悉施工工序之間的邏輯關係和間歇時間;監理要“履行安全職責”,監理人員必須對安全技術方案的可靠性進行稽核。沒有技術管理,監理的其他管理工作無從談起。

  2.2技術管理的核心是計算和規則

  2.2.1計算

  幾乎所有的技術管理(特別是施工技術)都離不開數學和計算,如:邊坡穩定、腳手架校核、大體混凝土熱工計算、吊裝方案、軸系揚度、電氣定值等都建立在嚴謹計算的基礎之上。實際上所謂的計算公式就是人類發現的數學規則,比如傅立葉級數等;同時也是自然界的規律,如電氣的諧波就和傅立葉級數是吻合的。當然,數學還有更深層次的拓撲學、數學分析、離散分析等。這些都是專業研究的內容。

  總之,沒有嚴謹準確的計算,技術管理就失去了基礎。

  2.2.2規則

  技術管理除了遵循嚴謹的計算外,還要遵循規則。在施工技術管理方面,規則就是各類規程規範規定的典式和法則。這些規則往往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來人類進行工程建設積累的.經驗教訓和關鍵點。比如:吊裝鋼絲繩規範規定安全係數為6~8倍,而不是常規的1.5倍左右,是因為以前按計算是滿足要求的,但實踐中屢屢出現問題,所以就要加強,並制定成規則。其他類似的還有腳手架的構造要求(步距不大於1.8m)、屋面防水卷材上翻高度(350mm)、抬吊單機不能超過額定負荷的80%等。

  3監理技術管理的原則

  3.1以技術方案和措施為基礎的原則

  為了保證工程的安全、質量和進度,施工方案和措施的準確、完整和可靠性是關鍵。技術方案不可靠,實施過程就會出現問題,而且技術方案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技術管理者包括監理的責任就非常大。

  3.2技術管理要堅持系統性的原則

  技術管理有它的系統性。廣義的系統性範圍較廣,這裡不做描述。狹義的系統性是指技術管理要覆蓋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技術管理不能僅關注某個環節或某個點。技術管理的系統性同樣適用木桶理論:高度最低的木板決定木桶是不是能裝水、能裝多少水。

  以吊裝作業為例,機具起吊能力可以很高、鋼絲繩的直徑可以遠超最低安全要求,卸扣、吊耳、吊物的生根點同樣必須經過校核計算;否則,任何一項不符合要求,形成短板,都會導致整個作業的失敗。

  3.3技術管理要堅持預留冗餘量的原則

  技術管理必須預留一定的冗餘量。目前,市場上的材料、裝置規格尺寸大多處於負公差狀態,如腳手管直徑和壁厚、扣件、可調託撐、鋼絲繩直徑等。但在引數計算時是取標準尺寸計算的,而實際使用的明顯達不到標準要求,所有的負公差累積在一起,就會出現問題;加上現階段工人作業水平普遍下降,如扣件扭力不足、鋼絲繩保養不善等,這就更容易出問題。因此在稽核方案時要預留冗餘量。比如:對支撐腳手架進行校核時,長細比驗算的λ值不能太接近210;抗壓強度計算值f不能太接近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建議預留15%左右的餘量。

  3.4技術管理執行“就高(標準)不就低(標準)”的原則

  過程中執行標準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如:土建專業自身不同標準之間的差異(如大體積混凝土規範和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範對測溫點的要求不同)、土建和安裝之間的差異、行業之間標準的差異等。如何執行這些標準,作為監理,原則上應該採取“就高(標準)不就低(標準)”的原則。

  如國家能源局釋出的《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2015年3月1日實施)中,對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部分標準進行了調整。如原建設部87號文規定起重量超過300kN及以上的起重的裝置安裝屬於超過一定規模,要組織專家評審;而《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規定起重量超過600kN及以上的起重機械屬於超過一定規模,兩者標準差異較大。但建議在實施中還是應該按建設部高的標準執行,採用300kN的標準。

  3.5技術管理要充分利用社會技術管理資源

  對技術要求高、風險大或專業性很強的專案,應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技術管理資源。在任何單位和專案部,專業技術管理人員都有其管理的專業侷限性。對一些技術要求高、風險大或專業性很強的專案,如果自身沒有十分的把握,可以採取邀請專家會審或向專業機構諮詢的方法來處理。專家的範圍可以來自行業內、高校或科研機構等。透過專家會審可以使施工技術、施工方案更合理、更可靠、更嚴謹。

  4監理技術管理的要點

  4.1技術管理要抓住工程的特點

  在審查重要的施工方案時,要注意針對相關工程的特點和關鍵環節,對涉及安全和質量的重點問題進行詳細地稽核,及時發現方案中的錯誤及不合理處。

  以頂管和盾構為例,兩者工藝相近,但各有特點。

  (1)頂管的特點及關鍵環節。頂管工藝的特點:頂進裝置位置固定;頂進距離越大,頂力越大;如果在方案設計時計算錯誤或採取的減阻措施不當,將導致頂管失敗,無法達到接收井或水體內。因此,頂管施工方案的審查重點是頂力計算和減阻措施。如果計算下來頂力不符合要求,就需要增設中繼裝置。

  (2)盾構的特點或關鍵環節。盾構施工的特點:盾構裝置是移動的;隨著盾構的推進,工具頭向前移動;除了前期負環時的推進有些特殊外,正常情況下,盾構工具頭僅需克服端部阻力和工具頭段側壁阻力(該阻力的特點是基本固定、數值較小)。但是由於盾構環片是現場拼裝的,接縫非常多,任何一個接縫出現大的滲漏,就會出現管湧、流砂現象,都有可能導致盾構失敗,頭部作業工人的安全也無法保障,後果都不堪設想。

  以1000m長、直徑4m的盾構為例,盾構環片寬一般為0.9m,每環有6塊環片拼接而成,共有6個縱向接縫,縱、橫接縫總長度將達到19933m.也就是說,這近2萬m拼縫有一處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災難性後果。因此對盾構控制的重點是環片間防滲漏處理和相關的應急預案。

  4.2稽核技術方案時要注重對基礎資料的校核

  監理稽核施工單位技術方案時,應注意校核基礎資料的準確性。施工單位引數取值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計算書引數直接從類似工程複製過來或未仔細核對,一些基礎資料是錯誤的。如:在某工程主廠房腳手架計算時,混凝土板厚的資料為100mm,而本工程設計的實際板厚為120mm,顯然是套用了其他工程的引數或沒仔細核對圖紙。第二種是引數選擇錯誤或弄虛作假。這些引數選用錯誤,將導致錯誤的結果,施工中就會出現問題。

  4.3利用軟體輔助計算時要注意甄別取捨並進行復核

  目前,各類工程類計算軟體應用非常普遍。如:建築施工安全設施計算軟體、腳手架計算軟體、邊坡穩定分析軟體等。但這些軟體只能作為參考;在正常進行工程校核計算的情況下,應採用兩種以上軟體進行獨立計算,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手工計算校核。如對深基坑支護的穩定性採用啟明星等軟體計算校核後,還要採用瑞典條分法進行復核,避免有系統性錯誤,確保校核計算的可靠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