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土方量測量方法在梯田建設中的應用範文

多種土方量測量方法在梯田建設中的應用範文

  多種土方量測量方法在梯田建設中的應用

  摘要 : 梯田工程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手段。文章著重總結和分析了四種梯田、三種梯田道路土方量測量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為今後實施梯田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

  關鍵詞 : 梯田工程;土方量;測量方法;梯田道路;涇川縣。

  涇川縣地處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總土地面積 1409.3km2,水土流失面積佔 98.6%,總耕地 45283.13 hm2[1].多年平均降水量553.4 mm,是一個典型的雨養農業區,生產耕作條件差,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群眾生活相對貧困,實施梯田專案條件充足,且為農民群眾之所盼。

  一、涇川縣梯田工程完成情況。

  按照“突出重點、集中連片、規模治理、整體推進”的原則,根據《涇川縣梯田建設實施方案》批覆內容,僅 2009-2016年,全縣完成梯田工程 201 處,共 10817.13 hm2,推修生產道路 1288 條,共 1389.04 km,總動土量 3251.79 萬 m3.

  二、多種土方量測量方法在梯田建設中的應用。

  1、總體原則。

  挖填平衡,就近回填。

  2、梯田土方量測量方法。

  (1)梯田斷面要素法[2].

  適用於坡度相對均衡的地塊V= BHL/8V:單位面積(畝)梯田土方量(m3);B:田面淨寬(m);H:田坎高度(m);L:單位面積(畝)梯田長度(m)。

  (2)均勻布點法。

  適用於坡度不均、地形複雜地塊。布點力求均勻,可採用雙直線或“S”型走線法。一般 10-20 m 為一個測點走線布點,用水準儀測得相應測點的高程。

  V方= S平×(h1+h2+…+ hn)S平= 1/n×S總h = h測-1/n×h總h總=(h測1+ h測 2+…h測 n)V方:梯田土方量(m3);S平:梯田樣方平均面積(m2);S總:梯田面積(m2);n:測點個數;h:樣方實際需填(挖)深度(m);h測:樣方相對測量值(m);h總:樣方相對測量值總合(m)。

  (3)面積-坎高加權法。

  適用於二合一地塊。寬度不足8 m,面積不足1畝,農業機械作業困難,需要改造提質的老式人工梯田。

  V方= S填×S挖/(S填+S挖)×hS填(挖):二合一填(挖)方地塊的面積(m2);h:兩個地塊之間的高差(m)。

  (4)平衡試演算法。

  適用於多地塊合一的梯田。採用試算的辦法,預先假設多地塊合一後的梯田高程,然後再根據測定的每個地塊高程與假設值比較,求出差值,算出各小地塊的填方(挖方)方量。透過試算,要使結果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V總填= V總挖h最大= h最大填+h最大挖h最大:多地塊中最大高差值(m);h最大填:填方地塊中的最大填埋值(m);h最大挖:挖方地塊中的最大挖深值(m)。

  3、梯田道路土方量測量方法。

  根據地形將設計道路劃分成若干個地形相對一致的小段,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各小段的.土方量,最後求得整個設計道路的土方量。

  (1)梯田道路簡易演算法。

  適用於坡度平緩,有一定的路基,採用整修形式修建的路段。

  V=BLhV:單位長度道路土方量(m3);B:道路設計寬度(m);L:單位道路長度(m);h:道路挖深值(m)。

  (2)梯田道路斷面要素法。

  適用於坡度相對均衡,需要在原有梯田上破坎築路,並採用半挖半填形式修建的路段。

  V= BLH/8B:道路設計寬度(m);H:田坎高度(m)。

  (3)梯田道路斷面圖解法。

  適用於地形特別破碎複雜,具有梁、峁、小沖溝發育等特殊地貌型別的路段。其方法是沿設計道路中軸線每 30 m 打一木樁,用水準儀逐樁進行高程測量,對於地形變化特別大的加樁處理。在方格網紙上繪製以長度為橫座標,高程為縱座標的長度-高程斷面曲線圖。依據反覆比較後確定的最優縱坡比降方案,在長度-高程斷面曲線圖上查得每個樁號的挖(填)深度,計算出每個樁號的斷面面積。

  V =1/2×(S1+S2)×LV:相鄰兩個樁號間道路土方量(m3);L:相鄰兩個樁號間道路長度(m);S1、S2:相鄰兩個樁號的斷面面積(m2)。

  三、結語。

  “修梯田、強基礎、興產業”已成為全縣發展農業生產、壯大農村經濟的主導優勢。經過8年的實踐與探索,總結出的梯田工程測量方法有以下優越性:一是準確率高。用以上方法計算的工程量、資金控制準確率在 99% 以上,對編制專案標底、工程施工計劃、驗收決算可提供可靠的依據;二是計算速度快。該方法計算過程簡單,易於操作,便於工程人員掌握運用;三是實用性強。該方法靈活多樣,適用範圍廣,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2015 年涇川縣統計年鑑 .

  [2] 王正秋 . 水土保持防治工 [M]. 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199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