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堂學具材料指導策略

小學美術課堂學具材料指導策略

  一、美術課堂學生無視準備學具材料現狀分析

  自實施課改以來,作為全程參與課改的一線美術教師,強烈感受到課改以來,美術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觀。但在教學過程中不乏有些情況,阻礙了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即,在美術課堂中,每節課總有部分學生,沒帶齊工具或不帶工具及材料,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這種現象更為嚴重。通過了解,對這種在美術課堂上,沒準備好工具材料的現象,幾乎在每所學校每節美術課上都有所存在。為什麼這種現象這麼普遍,卻又沒引起大家的重視呢?我個人認為可能是被公開課,示範課等表面現象所掩蓋,也可能是大家都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我認為學生不帶齊工具材料來上美術課,不僅是學習態度的問題,更是學習能力的問題。因為美術課有別於其他課,是需要學生動手和必要的工具材料的實踐課。學生如果沒準備好工具材料,將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程序,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就無法得到保障。

  那麼,造成學生忘帶工具材料的原因有哪些呢?本人在教學之餘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透過在我校五年(3)班和一年(2)班的問卷調查,得出這樣的結果:五年(3)班學生未帶工具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忘記,不知道帶什麼和買不到。而一年(2)班未帶工具的主要原因,依次為不知道帶什麼,買不到和忘記。透過比較我們發現高年級學生,在準備材料這方面比低年級的學生要被動,不積極。低階學生準備工具材料的積極性較高,但由於年紀小,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根據調查結果,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梳理。為了讓學生認清課前準備學具材料的重要性,本人在教學中實施了幾種指導策略,幫助學生做好學具材料的準備方法,透過不斷的加強引導,出現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學生無視準備學具材料的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觀。美術課堂的實效性透過學生的努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美術課堂引導學生主動準備學具材料的策略

  1、依據教材內容,設計學具表格,引導學生、家長共同準備學具材料。

  新教材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每一課的作業內容都可以用不同材料來表現,可以平面,可以立體,也可以拼貼等等。但對於低年級甚至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就有點難度了。由於他們年紀小,生活經驗缺少,除了幾種常用的繪畫工具外,對許多材料不熟悉甚至沒見過。老師如果只是在課前泛泛地念幾個材料的名稱,讓他們去準備的話,學生通常只是胡亂準備或是乾脆不準備,這既影響了教師的教學任務,又無法讓學生在作業形式上有所突破。於是在每學期初,我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份“X年級美術所需學具材料一覽表”,分發給學生,表格上面詳細寫明本學期每節美術課所需要的工具材料,讓學生和家長對本學期所需的學習課程和所需準備的學具材料有所瞭解。按照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學具、材料的準備。確保課堂上能夠帶齊自己的學具和材料。

  2、做好課前預習,瞭解學習要點,引導學生主動準備所學內容學具。

  按要求主動準備學習用具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表現。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興趣,自然會記得帶齊學習用具或材料。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對每節美術課的內容感興趣。為此,在每次上新課之前,我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和學生一起看書預習,並提出一些問題來幫助學生,認識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以此培養學生準備工具材料的興趣和意識。比如,在執教人教版美術第二冊的《小掛飾》一課時,我事先是這樣引導學生看書預習:先讓學生判斷這節課是繪畫課還是手工課?學生馬上回答是手工課;課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進行製作?學生也能辨別出有彩色紙、彩繩、紐扣等材料;除了這些材料還可以利用那些材料來製作漂亮的小掛飾呢?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製作好的掛飾進步啟發學生,學生們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掛飾都“哇”的驚叫起來:可以用吸管!可以用葉子!……。這時我再進行誘導:你們想不想也象老師做這些漂亮的小掛飾呢?

  “想——!”教室裡響起整齊的回答。

  “這就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哪個同學到時帶的材料最齊全最特別,那老師相信他肯定做的最漂亮!”

  望著學生們臉上興奮和意猶未盡的表情,我相信我已經充分調動起他們對下節課學習內容的興趣和好奇心。有了學習的興趣,而且又明確了所需的材料,這時候的課前準備材料工作,對孩子們來說應該是主動而且充滿樂趣的。果然到下節課正式上課時,不僅每個學生都帶足材料,而且帶來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門,有許多甚至是我沒想到的。不用說,這節課學生們利用自己選擇的材料製作的小掛飾不僅形式新穎,材料豐富而且充滿創造性。可見,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是培養低年級學生主動準備工具材料的關鍵。

  3、依照材料特性,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樂意接受準備學具材料。

  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應在材料的創新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常見的油畫棒塗色,橡皮泥捏製等表現技法不再吸引他們,對油畫棒,水彩筆,蠟光紙,橡皮泥等常見材料也失去新鮮感。這時如果在高年級的美術課堂上千篇一律的使用這些技法和材料的話,學生必然會產生厭倦的情緒。比如,我在執教人教版第十二冊的《泥浮雕》一課時,考慮到條件限制,學校無法為每位學生準備製作浮雕的泥胚,也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花錢自行購買的'情況下。就要求六年(二)班的學生們用橡皮泥來製作,結果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帶工具,有帶橡皮泥的同學上課情緒也不高,作業明顯應付了事。甚至有許多同學反映這節課沒意思。

  經過思考,在六年(三)班上課時,我調整教學方法與製作材料,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塊較大的橡皮擦。用學過的陰刻與陽刻的方法刻制自己的名字或喜歡的圖形。結果該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帶的材料齊全,甚至有學生自主創新,利用地瓜,蘿蔔等材料進行製作,效果非常好。透過兩個班在學習積極性和作業效果方面的比較,可見材料的創新是激發高年級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有的老師可能會誤以為這裡所說的材料的創新就是“奇特”,所以就要求學生準備一些生活中很難準備的材料,或者花巨資購買,這反而加重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適得其反。簡單的材料,哪怕是普通的白紙和鉛筆,如果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出動人的作品,那麼它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極大豐富。生活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廢棄物,如喝過的飲料罐,廢棄的彩色包裝紙,過期的報刊雜誌,小紐扣等,其實這些廢棄物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術課上的好材料,關鍵是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雙手。我的做法是讓每個學生給自己準備一個小整理箱,平常看到漂亮有趣的材料都收集到箱子裡,上課時就帶到學校來,根據上課的內容,自己的愛好取用不同的材料製作,而且還能和其他同學交流分享。透過這樣的做法,沒帶工具材料的學生不僅越來越少,而且創作的材料越來越豐富,最主要是養成廢棄物再生,環保的好習慣。經常有學生興奮地把口袋裡的內容展示給我看:吳老師你看,這些糖果紙漂亮嗎?這些彩色的吸管我不捨得扔……。於是我趁機引導:這糖果紙的花紋真漂亮,你想用它來做什麼呢?可以做成彩色的玻璃窗;那這吸管呢?可以把它變成小掛飾。看來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就已經對如何根據材料的特點恰到好處地利用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執教人教版第一冊《閃光的煙花》這一課時,我就發現有用畫的,有用彩紙和毛線拼貼的,還有用花瓣拼出煙花的形狀,選用的材料都非常符合煙花的特點。毛線、吸管、花瓣等等這些廢棄材料在學生充滿想象力的設計創造之下,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改變單純以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唯一評價標準,側重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重視的是學生的發展過程。所以我覺得,是否會從生活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正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一種體現。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偶爾的幾次忘記在所難免。而作為老師,應該再多點耐心和愛心。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準備學習用具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創造和諧有趣的教學氛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