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雜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雜文

  ——表現出此症狀的人質比例為:8%

  當人質處於一個非常態環境,人為地失去了行動和自由的意志,便會在絕望狀態下建立起自我保護機制。

  和sm不同,sm是雙方在獨立思考下經協商以後的一種“達成共識”:P

  除非有強制性因素。

  故(shi)事(gu)開端:

  曾經她們都是花一樣的少女,或許失足,或許天生條件不足,或艱難地躲避著現實。

  但有一天,那個男人突然闖入,讓一間破敗的地下室完全遮蔽住了她們對未來的所有好壞的幻想。

  她們被綁架,被關押在不見天日的地窖裡。只有不足十平米的空間,幾個女孩、兩張髒兮兮的被褥蜷在地上,一個粘膩的尿壺,一碗沒有筷子的餿味飯菜、一部沒有網路的手機。

  他時不時地,從僅容一人透過的通風口爬下來。

  有時候臉色佈滿烏雲;有時候噼裡啪啦地打著閃電;有時候又像雨過天晴後來挑選待宰羔羊款待家人的屠夫一樣。精心挑選出一個女孩,狠狠地把她拍暈,放在案板上褪去外衣,在她體內放入他能想得到的調味品。

  在日復一日的辱罵、鞭打、折磨、x虐待下,由恐懼,反抗,到明白如果自己不順從的話會得到更多的痛苦。她們漸漸失去了逃生的氣力,麻木地匍匐在這個男人的腳邊苟活著。忘了曾經在路邊投食過的貓咪;忘了角落裡那具殺一儆百的人肉玩具;忘了自己恨過外界遺忘了她這微不足道的傀儡。

  她們只知道,他說她們的生命只屬於他。

  不知過了多久,這一天,他怒火中燒地爬下來,拿起沾了血水的鞭子就開始毒打她,嘴裡罵罵咧咧道著惡毒的語言。其他人坐在一旁呆呆地看著地面。

  打著打著,時間彷彿突然定格,他舉著的手停在了半空中,鞭子無力地落在地上。他環顧了一下這混亂的地窖,頭頂的昏黃燈光打在她們新傷舊痕疊加的傷口上,折射著點點殷紅的光。

  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從他的腦海裡析出,情緒逐漸蔓延。只見他突然跪下,把自己的腦袋重重地擲在水泥地上,沉悶的聲響“咚”地淹沒在狹小的空間裡。

  “?”

  女孩們從似有若無的思緒中艱難地擠出一個問號、一絲忽然失控的無助、一絲恐慌。

  過了片刻,他緩緩地抬起頭,看著眼前一絲不掛的女孩,向來嗜血為樂的眼神此刻竟有些柔和。

  他伸手抱住了她,一起傾倒在地上。他隨著思緒的深入收緊著力道,女孩滲著血的肌膚混合著灰塵,與地面摩擦。

  女孩們在這詭謐的氣氛中,忽而瞪大了雙眼。

  “她憑什麼得到這樣的賞賜?”

  而那個被眷顧的女孩,彷彿從這懷抱中捕捉到了一絲久違的人性。

  “看來,他不過是個做錯了事的孩子罷了。”

  end.

  各位看到這或憤怒、難過、啞然、咋舌、或事不關己、或暗自興奮。

  無妨,人性是複雜的,各有千秋。

  有的人會把自己代入角色,覺得自己就是聖母心氾濫,相信人性本善,對暗黑邪惡的`力量(!)和牢獄裡窮兇極惡的罪犯持有一種崇拜,迷戀的心理。

  會說,我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希望有“強者”來庇護自己。

  想太多了吧。

  這樣的“患者”,通常臆想yy的比例佔高,部分或許有表演型人格的傾向(新標籤哦)。現實中他們並未真正遭遇過這種泯滅了人性的惡性的事件。

  還有……你要知道……長得像演電影一樣的壞人是很少的,大部分樣貌和內心一樣醜惡。

  接下來貼出在心理學家結合案例研究分析得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特徵:

  1.人質必須真正感受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遇挾持中,人質認出綁匪略施小惠的舉動;

  3.除了綁匪單一的看法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外界觀點隔離;

  4.人質必須相信,你無路可逃。

  按照這一標準,家庭暴力、綁架、監獄中被體制化的犯人、大家熟知的某網戒中心的孩子等,才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大肆攻略的物件。

  所以,在生活中:容易受到感動、有聖母情結、在親密關係中過度依賴、易受打擊,熱衷於逃避現實、重度(笑)的人,雖然稱不上患者,但在事態變得嚴峻之前,請好好愛惜自己。從熟悉、擅長的小事開始,累積自信。對家暴,渣男渣女說“不”!當機立斷,及時止損。

  有的痛苦啊,雖然能招致片刻安慰,但無法昇華的話,也會成長為尖刺,變成使你暫忘美好的魔鬼。

  你知道嗎,那個強大而溫柔的人啊,他在等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