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諮詢教你怎樣開啟心中的死結

心理醫生諮詢教你怎樣開啟心中的死結

  今年春節之後的半個月內,兩個人的離去讓人惋惜不已。一是華東師大40歲青年學者江緒林,二是被稱為“史學奇才”的18歲西安高中生林嘉文,前者自縊身亡,後者跳樓自殺,兩個人生前都患有抑鬱症。

  北京白領陳光(化名)也患上了典型的抑鬱症,但他對此並不十分重視,儘管媒體每年都報道有人因為抑鬱而自殺。從2014年春天開始,陳光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麻木的狀態:情緒低落,沒有活力,沒有想法,沒有追求,做事很被動。

  在過去的兩年裡,陳光的家人一度生病住院,同時,他自己的婚姻出現了不小的裂縫,所幸一切有驚無險,總算平安渡過。然而,這兩件事還是影響到了陳光的情緒和工作,他的工作那段時間並不怎麼順心如意,兩年內換了兩三個公司。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他感覺36歲的自己未老先衰,就像“行將就木的人”一樣。

  他把這種狀態歸因於自己“內向、沉寂、少言寡語、偏激”的性格,他也曾想到求助心理醫生,可是內心又有些猶疑,覺得自己不會有太大問題,可以透過自我調節改善。事實上,過去的兩年裡,他消極的心理狀況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只有自己的問題嚴重到危及生命的時刻,他才覺得是找心理醫生的時候。

  “慢慢熬唄,反正不會死。”陳光說。

  到那時再想找心理醫生就晚了

  陳光的抑鬱症比較典型,只不過程度還不算嚴重,北京禾一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德國跨文化與積極心理治療諮詢師、國家認證二級心理諮詢師王嵐表示。

  “這種惡劣心境超過六個月不能改變,就算是輕度抑鬱症。如果一直這樣持續下去,抑鬱程度就會加重。患重度抑鬱症的人需要有人時時看守,否則病人隨時都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到那時再想找心理醫生就晚了。”王嵐說。

  據《生命時報》報道,在《2010年職場九大事件》評選中,“職場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五大“最為牽動人心的職場大事件”中關注頻率最高的事件。在此基礎上,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的一項涉及5000多名調查資料再度引發關注。調查顯示,25%的上班族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包括精神壓力大、感覺不開心、鬱悶、覺得自己不能擔當有用的角色等。

  心理問題會讓人精神不振。

  陳光雖然沒有參與此次調查,但他承認,上述的心理問題他都有。

  如果這些問題未被引起重視,時間長了,往往會導致抑鬱症、焦慮症、強迫性思維和強迫性行為,王嵐說。

  把心理問題等同於精神問題是一種誤解

  在上述症狀中,抑鬱症已被媒體報道為導致中國人自殺行為的罪魁禍首。根據2009年全球頂級的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上一篇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2015年,騰訊網一篇專題報道引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精神衛生學系主任季建林的話:“在國內抑鬱症人群中,大概只有10%到20%的患者是經過正規醫院診斷出的,這個診斷率非常低。”

  抑鬱症診斷率低,是因為中國人不習慣向陌生人傾訴自己的心理疙瘩,對心理問題有病恥感;加上對心理學不瞭解,以至於對心理專家不信任,王嵐說。

  不少人把心理問題等同於精神障礙,認為諮詢心理問題就意味著自己精神上出了問題,對此心生排斥和恐懼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王嵐指出,精神疾病或精神問題是腦部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即大腦組織或細胞受損;長期內心糾結得不到解決,也會使極少數人發生腦組織病變而轉化為精神疾病;心理問題是情緒、壓力、人際交往等等給人造成困擾,以及無法調節好情緒、釋放好自己的壓力、與人相處不好等等帶來的問題;而心理諮詢就是幫助人們在情緒、壓力、人際交往等出現問題時,獲得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每個人都會面臨心理挫折、情緒低落,只要及時排解,一般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有些人會因為種種原因,把自己的不良情緒都憋悶在心裡,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天長日久就會形成心理問題,進而影響神經遞質的分泌,最後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危害人體臟器,破壞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為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提供溫床,王嵐解釋。

  有些心理問題,不僅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

  “人突然的行為、思維的異常,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定是他/她長期無法很好地解決情緒、壓力、人際交往能力,積壓到一定時候,突然爆發或發作,讓身邊的人無法理解。”她感嘆道。

  便宜的怕不靠譜收費高的愁負擔不起

  在北京一所文化機構工作的聶露(化名)在2010年有幾個月被失戀深深困擾,生活和工作都被打亂了,很久都不能走出這種狀態。她不斷找朋友傾訴,都快變成“祥林嫂”了。後來,在朋友的提醒下,她對心理諮詢張開了雙臂,但卻被心理諮詢的價格嚇退了。

  透過網上查詢,她得知北京某機構心理諮詢費是700-800元/小時,是她薪水的十分之一。她擔心還沒說清自己的問題,一小時就結束了,而可能一次諮詢達不到效果,需要去好幾次,她的工作又難以保證留出充裕的時間。多次的諮詢費用算下來,對於剛參加工作一年的她來講,的確是一筆不小的財務負擔。

  “便宜的怕不靠譜,收費高的自己又窮,所以……”33歲的聶露說。

  一個人在心理上可能具有多重人格特徵。

  心理諮詢費用在北京相差很大,從三四百元一小時到一兩千一小時都有,價格根據諮詢師的經驗和知名度而定。

  有些人認為心理諮詢就是聊天,花那麼多錢在這上面並不划算;有些人跟聶露的想法一樣,認為收費越高的諮詢師越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選擇心理諮詢師並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諮詢雙方匹配——這種匹配涉及心理諮詢療法、節奏、彼此的接納度等等——這樣會讓來訪者放鬆,在愉悅的氣氛中不斷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王嵐指出。

  有效的諮詢要看來訪者想改變的動機有多強

  “被諮詢者交了錢,對心理諮詢的期望很大,總希望能一次性解決問題。但是做心理諮詢並不像治感冒或者止疼一樣,只要開藥、打針就好了。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幫助來訪者不斷擴充套件自己能力的一個過程,幫助他們獲得自己曾經喪失的能力或者是在未知領域的能力。”王嵐說。

  而一次諮詢是難以達到效果的,通常需要20次甚至更多次數,王嵐說。這並不是每個來訪者都能堅持下來的,中途會有來訪者因為缺乏耐心、疑惑、和心理諮詢師不匹配等原因而放棄諮詢。

  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在談話中。

  有效的心理諮詢還要看來訪者想要改變的動機有多強,如果動機不強的話,多少次都沒用,王嵐解釋。“這個過程需要有耐心,也需要來訪者經常反思,自己做出改變。這一切改變都是為有一個美滿的人生而努力,保持一種平和、穩定的心態,積極地生活。”

  王嵐的`來訪者,目前更多的是文化層次高、認知水平較高、經濟能力相對較好的人群。在王嵐看來,這部分人有更大的動力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在王嵐接觸的來訪者中,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她們一般諮詢的問題以情感類居多;而男性諮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職場困境和改善親密關係方面。

  來訪者說的話絕不帶出諮詢室

  聶露大概用了一年時間,終於從失戀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去年下半年,32歲的她跨進了婚姻的大門。現在,聶露遇到心理困擾,會選擇出去走走、找朋友傾訴來排解。

  “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會排解自己的情緒,對於年輕時的困擾,也看得越來越淡。”聶露說。

  在回答遇到心理困境如何處理時,獵聘同道APP上不少使用者表示依靠美食、運動、看書、傾訴來排解,只有少數人選擇心理諮詢。

  透過這些辦法也可以排解不良情緒,如果排解後不再反覆就不用求助心理諮詢,王嵐說。“但是,確實有不少人解決了這次的情緒問題,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不良情緒會反覆;此外,向親友透露自己的心理問題,親友由於自己的身份難以給出中立的建議,也難以保證不洩漏當事人的隱私。專業的心理諮詢是幫助人們學會管理好類似的不良情緒,從業者嚴格保守來訪者的秘密,即來訪者說的話絕不帶出諮詢室。”

  在北京做編輯的工作的伍劍(化名)也相信依靠自己可以排解不良情緒。他研究生階段的專業是心理學,而自己放棄找心理諮詢師的念頭是由於他認為做心理諮詢的人素質參差不齊。“當初心理學學得不如我的同學都去做心理諮詢了,我對國內心理諮詢從業者的素質很不放心。”伍劍說。

  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心理諮詢師也不例外。

  據王嵐介紹,國內心理諮詢師的確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一個成熟的心理諮詢師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系統的知識結構和經手足夠多的案例。

  “僅僅學習一種心理療法,就需要3-10年的時間。有些從業者只是考了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證,就匆匆開張了。一個心理諮詢師在自己的工作過程中,仍然需要不斷地拓展自己。”王嵐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