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以載道,科學以致用作文

人文以載道,科學以致用作文

  “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羅素之吟誦以其深情與睿智鮮明瞭人之為人的意義。倘若“愛”象徵美好的世俗生活,“同情心”與“求知慾”則顯然代表著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兩者於生活之締造皆不可或缺;它們並非解構主義中割裂對立的兩個部分,而是如太極圖相容相生、剛柔並濟的社會存在。

  漫溯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人文與科學之流一直奔湧不息:屈原究天人之際,上下而求索冥昭瞢闇之奧秘;普羅塔哥拉以人為衡量萬物的尺度,呼喚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之下自我意識的首次覺醒;宋利國監以煤治鐵爍玉流金見精悍,阿基米德高呼“尤里卡”提出浮力定律與槓桿原理……人類文明之萌芽於千百年間不斷滋長,而枝繁葉茂於十四世紀:文藝復興燭照矇昧者的心靈,人性與理性漸次甦醒;蒙娜麗莎的笑靨在綢緞間流盼,哥白尼將視線投向更神秘的穹宇;日心體系撕破中世紀的重重陰霾,科學之光普照日耳曼大地;自由與平等的頌歌響徹巴士底獄,猴子把主教狠狠地踢下神壇去……人文主義的濫觴自多瑙河流淌,真理高於信仰的科學精神席捲歐洲大陸,兩者共同孕育出睿智開化的嶄新歲月:珍妮機紡出崛起的工業文明,隧道中呼嘯而過的是蒸汽火車的轟鳴;爾後電流交變出萬家輝煌,萊特兄弟展翅翱翔於北卡羅萊納州的晴空……正如浩瀚的海洋與廣袤的晴空相接,人文與科技在交會之際勾勒出壯麗的畫卷——並以燦爛生活為之冠名。

  人文與科學相互促進,推動著人類文明的車輪不斷前行;然而一旦科學被用於非正當目的,邪佞籠罩之下的世界便面目全非:沒有人可遺忘敦刻爾克的殘肢怎樣被坦克轟隆隆地碾過,沒有人能原諒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孩童淪為齊克隆—B的培養皿,沒有人會忘卻廣島長崎被夷為廢墟後遍地死寂惟餘淚音……愛因斯坦為原子彈的研發飲恨終生,他在給國際知識界和平大會的信中懺悔道:“科學家的悲劇性命運使我們幫忙製造出來了更可怕、威力更大的毀滅性武器;因此,防止這些武器被用於野蠻的目的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見單單靠理性並不足以解決社會的諸多弊端,專心致志於科學工作卻忽略人道主義往往會給全人類帶來悲劇性的後果。二戰為全世界留下血與淚的慘痛教訓,然而無視歷史重蹈覆轍的悲劇卻仍在某些國家上演:日本積極擴充自衛隊,蓄意挑起領土爭端侵犯鄰國主權,妄圖重溫帝國主義;朝鮮不顧國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一意孤行地投入巨大科研力量反覆進行核試驗,嚴重威脅東北亞局勢穩定……誠然科學力量能夠武裝國家,但若違背其造福人類之初衷,任再先進的技術都無以富民強國,只會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造成挑戰。科學需以人文為基礎,方能發揮積極作用,著力推動社會變革,創造人類更輝煌之明日。

  在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業已完成的今天,人文與科學皆臻於成熟階段;而新紀元亦拋給我們一個難題:在高效運轉的資訊社會中兩者予取予舍、孰輕孰重?如同無從辯駁薔薇與馬蹄蓮何者更為嬌豔,只要能為花園平添芬芳,便圓滿了其美麗;人文與科學古往今來為社會貢獻出無限價值,因而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的口號,便將科技、人文、生活完美地融為一體。雖然各自有不同的側重點,但三者之間相互交叉、緊密聯絡:綠色奧運中體現著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思想,多角度地倡導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方式;人文奧運以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為支援,全方位地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科技奧運助力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的實現,將先進科技成果裝備起來的體育盛會展現給世界……可見科技與人文雖分屬不同領域、擁有不同的發展歷程,卻並非互不相容;在高效率快節奏的當今時代,我們更需要讓兩者珠聯璧合,使之功效最大化為社會生活充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