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東漢皇帝劉秀作文

走近東漢皇帝劉秀作文

  劉秀(公元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即開國皇帝的意思)兩項頭銜的帝王。他是怎樣從一個放牛娃一舉成為一代明君的呢?

  NO.1:用兵如神——昆陽之戰

  昆陽,位於昆水北岸,故而得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面對著聲勢滔天的新莽大軍,昆陽守軍只有區區萬餘人,諸將皆惶恐,憂念妻子家人的安全,都欲棄守昆陽,遠走他城。此時,新莽大軍已開到昆陽城下,開始攻城,小小的昆陽城經受著非常大的壓力,危機之中,劉秀親自率步、騎千餘人為先鋒,在距新莽大軍數里外的地方佈陣。二公見劉秀兵少,只率數千人迎戰,結果數戰不利,被劉秀軍斬殺千餘人。初戰獲勝的劉秀軍隊士氣大振,此時,劉秀遣人故意遺落書信於戰場:“宛城已下,宛城之漢軍正回援昆陽。”這時劉秀選三千精兵,組成敢死之師,劉秀親自率兵反覆衝擊新莽大軍,混戰中大司徒王尋被殺,新莽的中軍大營崩潰,昆陽之戰取得了勝利!

  NO.2:雄才大略——得隴望蜀

  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建武八年,劉秀再次親臨長安,指揮平隴作戰,突然,洛陽附近的郡縣發生了變亂,京師震動,劉秀不得不星夜東返,臨行時,劉秀對岑彭道:“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得隴望蜀”的典故。

  NO.3:治國有方——注意民生

  自西漢後期以來,農民淪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在一些割據勢力的軍隊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劉漢封建政權中,為了瓦解敵軍、壯大自己的'力量,也為了安定社會秩序、緩和階級矛盾,曾多次下詔釋放奴婢,並規定凡虐、殺傷奴婢者皆處罪。他還規定不許任意殺傷奴婢以及廢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同時,在省減刑罰的詔令中,還多次宣佈釋放刑徒,即“見徒免為庶民”。另外,他整頓吏治,提倡節儉; 抑制豪強勢力,實行度田政策;提倡儒學表彰氣節,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劉秀,僅用三年時間就從一個不起眼放牛娃一舉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代明君。這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軍事、政治才能。 毛主席曾經說:“劉秀是歷史上最會用兵、最會打仗的人 。” 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經評價說:“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