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導遊詞範文介紹(精選11篇)

宜昌市導遊詞範文介紹(精選11篇)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遊,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宜昌市導遊詞範文介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1

  宜昌歷史悠久,在宜昌境內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週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縣,改夷陵置巫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

  三國時,吳黃武元年(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巖至黑巖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於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

  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北周改為硤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硤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硤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硤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

  五代時,硤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複稱硤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硤”為“峽”。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佈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

  清順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併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民國元年(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中共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八個行政區。其中有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區和宜昌市合併,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2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遊小趙,緊隨著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我一起漫遊宜昌。預祝大家在這裡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裡。

  在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國古戰場,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國新興的工業和旅遊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水電城!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峽畔有著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土地富饒,風光旖旎。這顆明珠正是“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於湖北省西部重慶市東部,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西陵峽畔,因而譽為峽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著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三國時吳蜀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有415萬人口,全市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249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33.8萬,市內有三條主要幹道,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貫穿整個城區,市內橫跨長江兩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謂水路,公路,鐵路,空路,路路皆通。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長江八大港口之一。焦柳鐵路和宜萬鐵路在宜昌交匯。三峽機場是三峽地區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國際備降機場。以宜黃高速,滬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條國道為主幹的公路四通八達。

  宜昌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縣治,曾有過夷陵,宜州,峽州,東湖等十幾個名字,用的最長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勢而得名。它的意思是說:“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說奔騰咆哮的長江一到宜昌,江面變的開闊,兩岸的高山也逐漸成為丘陵,清朝雍正年間,朝庭認為這個夷字犯了忌諱,因為漢人們把他們稱為夷族,所以改名宜昌,為什麼叫宜昌呢?宜昌有順應天時宜於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地扼長江三峽之口,故有峽州之稱。清朝雍正13年改稱為宜昌取於“宜於昌盛”之意。更因位於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於是又有著“川鄂咽喉”“三峽門戶”的美稱。

  夷陵千年滄桑話,距今20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戰國時期為楚邑,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於此,夷陵之名始見於史。東漢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吳魏夷陵之戰;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發生於此地,三國時期,劉備為關羽報仇,率領幾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吳國。吳將陸遜僅有五萬人,退入夷陵一線,等蜀軍“兵疲意詛”反攻條件成熟,命令以火攻蜀,大火燒了四十座營寨,蜀軍大敗,劉備連夜退入白帝城。這就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故事。夷陵大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歷史悠久的宜昌文化源遠流長,作為楚文化的搖籃,巴文化的發祥地。一些特有的風俗如土家族的“哭嫁”被約定成熟的沿傳下來。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3

  近代的宜昌,由於葛洲壩的興建,帶來了宜昌的第一次振興,實現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躍,而三峽工程的興建給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興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當然宜昌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援,在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江開放城市,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西部大開發的東大門,也是湖北大角戰略的一個支撐點。

  宜昌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18度,是非常適合人居住和旅遊的城市,宜昌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具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生物,旅遊四大資源。

  那麼在這裡呢,我就說說咱們宜昌的水能資源,市域內江河縱橫,除長江、清江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水能可開發量3000萬千瓦,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電站————清江隔河巖水電站,有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以及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此外還有300多座星落密佈的中小水電站,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如此充分的開發密度,世界上是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礦產資源也相當富集,市域內探明的礦種53種,大礦床14處,磷礦是全國6大磷礦之一,石墨礦是全世界四大優質石墨礦床之一,煤礦、金、銀,銅等都有極大的工業開採價值。

  宜昌市氣候宜人,優質的土壤為柑桔、茶樹各種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因此宜昌也被譽為“柑橘之鄉”“茶葉之鄉”。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就曾提到此地是茶葉種植發展的“最適宜區”。宜昌茶葉主要分佈在半高山地帶,“高山雲霧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宜昌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產量居湖北省前列。在五峰後河、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儲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尤其是五峰後河原始森林中的珙桐,是第四紀冰川未被滅絕的倖存者,被成為世界植物的“活化石”。

  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擁有各類旅遊資源747處。以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為代表的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這裡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雄風猶存的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今日宜昌,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宜昌正以她獨特的風采,昂首屹立在長江之濱,朝世界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闊首前進。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4

  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的三峽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您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

  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軍事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專案(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和楊家溪軍事漂流專案),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餘。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裡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秘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註定是三峽旅遊的傳奇。

  三峽人家,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

  既壯美雄奇,又幽深秀麗的三峽,在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建成,壩區水位將抬高175米,以往雄奇秀美的長江三峽景色將大為改觀,惟有兩壩之間的燈影峽保持了真正原汁原味的峽谷風光。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5

尊敬的各位貴賓:

  您好,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詩人筆下的第一次遇見,今天也是我們的第一次遇見,非常榮幸能夠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叫宋小妞,宋江的宋,大小的小,妞妞的妞,大家可以叫我宋導,也可以像我的朋友一樣叫我小妞,在我的右手邊是我們宜昌的10佳駕駛員李師傅,這次行程將由我和李師傅為大家服務,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可以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想去看土家么妹,不一定要去湖南,宜昌也可以。想去看大峽谷,不一定要去美國科羅拉多,宜昌也可以。想去找張藝謀筆下山楂樹之戀的世界,不一定要去橫店,在宜昌,你會在百里荒找到世界上最純潔的愛情的發生地。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宜昌是一座怎麼樣的城市,那讓我來慢慢告訴你?宜昌是太陽昇起的地方,是月亮歇著的地方,是男人嚮往的地方,是女人夢裡的地方。宜昌古稱夷陵,意義是山至此地而陵水至此地而夷,這裡的人口約413萬人,下轄5縣3市5區,2018的gdp是4064億,在湖北省排名第三位。2019年,在中國的地級市百強榜排名15位。

  這裡是三峽明珠,這裡是中國的動力心臟,世界的水電之都。這裡有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這裡有世界第一壩——三峽大壩。

  這裡有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作者屈原,這裡是中國四大美女王昭君的家鄉。三國演藝120回,其中有36回發生在湖北宜昌。

  宜昌是中國首批公佈的40佳旅遊城市,當然更是中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在湖北只有11個5a級的景點,但是你知道嗎?宜昌這裡佔有4個。

  你說有人喜歡海,而你喜歡山水,所以來宜昌,我們宜見鍾情。你說有人喜歡陽光和沙灘,而你喜歡滿城煙雨,所以在宜昌,我們一起去看煙雨三峽.你說有人喜歡豔遇,而你喜歡偶遇,所以在宜昌,我帶你去找最純潔的愛情。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我是宜昌導遊宋小妞,希望因為我,你們會愛上這座有人情味的城市——宜昌。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6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國古沙場,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巨大的愛國墨客屈原、民族和氣使者王昭君的家園。

  宜昌位於湖北西部,長江中上游分界處,素有“川鄂咽喉”、“三峽派別”之稱。宜昌市轄5個城區、3個縣級市和5個縣,市域面積21083.58平方公里,生齒415萬,箇中城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1.53平方公里,城區生齒133萬。

  宜昌汗青久長,在夏、商、週期間為古荊州地。戰國為楚邑,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燒夷陵於此。東漢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吳魏夷陵之戰;蜀漢章武二年(222年)的吳蜀夷陵之戰均產生在這裡。明、清時期,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及近郊設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濟很是落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座古城開始抖擻芳華。宜昌人傑地靈。聞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勾當,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於此,相傳為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天下文假紳士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氣使者佳麗王昭君、清代聞名學者楊守敬等很多汗青文假紳士都降生在這塊瑰麗的土地上。聞名詩仙李白、武聖關羽、茶聖陸羽以及唐宋八各人之一的歐陽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女中豪傑秦良玉等等等等太多的汗青紳士都在宜昌留下他們的足跡。

  宜昌水淨水秀,"中國十大風光勝景"之一的長江三峽就在境內,現已形成了以天然風物、當代工程、人文景觀為代表的旅遊文化品牌,現已起源形成"一體四線"的旅遊名堂。即:以宜昌城區、葛洲壩工程、峽口風光區、三峽大壩為主,集上述周邊景觀的一體。以長江三峽的三峽線,清江土家風氣、民情、習慣的三民線,三國古沙場遺蹟的三國線,天下文假紳士屈原、中國古代佳麗王昭君、神農架野人探險的三人線的四 線。另外近幾年還相繼推出了大老嶺、玉泉寺、龍門河、柴埠溪等景區。這些景區,相得益彰,彼此輝映,為宜昌的旅遊增加了非凡的魅力。宜昌的旅遊正形成一種以三峽旅遊為龍頭的奇異的旅遊文化。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7

遊客伴侶們:

  各人好,一起辛勤了,起首接待列位來到天下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本日各人的導遊小王,緊跟著汽車的步驟,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興奮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各人一路周遊宜昌。預祝各人在這裡玩的開心,讓瑰麗的宜昌永久留在您的影象裡。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改稱“宜昌”,取“宜於鬱勃”之意。全市現轄5縣3市5區,疆域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生齒415萬。

  宜昌汗青久長,文化光輝燦爛。宜昌是一座擁有2400多年汗青的文明古城,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是天下汗青文假紳士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連合使者王昭君的家鄉。神奇的土家歌舞、鼓動的峽江號子、壯闊的.歷代戰事、原生的端午祭奠,配合組成了宜昌深摯的文化源流。

  宜昌是長江中上游的重要交通關節。全市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立體運輸系統。焦柳鐵路、宜萬鐵路、滬蓉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在宜昌交匯。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0多公里,宜昌港是全海內河28個首要口岸和長江8大口岸之一。三峽機場已開通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的海內航線和至香港、東瀛鬼子的國際包機航線,是國度對外開放的重要航空港口。

  宜昌情形美妙。城區群山擁抱,長江穿城而過。宏偉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橫鎖長江,西陵長江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夷陵長江大橋等三座當代化的大橋將宜昌的南北北臺灣牢牢地連在一路,天塹釀成了通途。綠蔭環抱、山川相依、 大壩雄姿 、三遊古洞、白馬仙蹤、東山圖畫、桃花新村、兒童公園 、濱江畫廊、廣場夜景、宜昌自然塔、鎮江閣等都市景觀勾畫出“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瑰麗名勝。全市叢林包圍率高出55.3%,城區氛圍質量二級以上精良天數到達349天。

  宜昌地質結構偉大。距今25億年前的元古界到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期間的地層均有漫衍,且發育完備,出露一切,被譽為“自然地質博物館”。箇中震旦系、奧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是中外地質學界研究的尺度剖面之一。

  宜昌地形偉大多樣。陣勢西高東底,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是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東的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屬丘陵山區僻靜原;宜昌城以西的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等縣屬於山區,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抵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名堂。

  宜昌的水系為外流水系,以長江為主脈,河道浩瀚,河麋集,水量富厚。除長江,清江外,10公里以上的河道有99條。因為河道落差大,水流湍急,為開拓水能提供了精采的前提。宜昌水能可開拓量達3000萬千瓦,佔世界可開拓量的8%。除三峽工程外,宜昌還擁有葛洲壩電站,隔河巖電站等鉅細水電站。在周遭直徑不到100公里的範疇內,擁有云雲富厚的水電資源和云云充實的開拓水平,宜昌是天下上是僅有的,因此宜昌成為天下上最大的水電基地,真可謂是天下水電之都。

  宜昌在長江經濟帶中,東接武漢,西連重慶,處於南北經濟文化來往、物件資源要素對流的交匯處和過渡地帶,素來是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地。跟著我國對外開放由沿海向內陸梯次推進,長江開鋪開拓、西部大開拓計謀的實驗和三峽工程的興建,宜昌處於承東啟西的計謀部位,是重慶和武漢之間重要的地區性中心都市。

  宜昌有六大農業特色財富:即以柑橘為特色的生果財富、以草食動物為特色的蓄牧財富、以庫區特種養殖為特色的水財富、以無公害反季候為特色的蔬菜財富、以優質綠茶為特色的茶葉財富、以烏紅天麻為特色的中藥材財富。同時有六人人產上風財富:即以發電和輸配電為特色的水電財富、以綠色康健食物為特色的食物財富、以磷化工為特色的化學財富、生物工程及新醫藥財富、以新型建材為特色的建材財富、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測財富。有五大出口基地:即以船舶及零部件為主的機電產物出口基地;以五鈉為主的磷化工產物出口基地;以棉紗棉布為主的紡織出口基地;以活性酵母和生果罐頭為主的農產物出口基地;以化成箔為主的電子元器件出口基地。

  宜昌市是世界11個重點旅遊都市之一;是世界首批發布的40佳旅遊都市;2000年進入中國優越旅遊都市佇列;今朝正在向中國聞名的旅遊名城邁進。宜昌境內擁有三峽大壩和三峽人家等2處5A級景區,有西陵峽口、三峽竹海景、石牌要塞、三峽觀壩旅遊區、九畹溪、柴埠溪大峽谷、車溪、三遊洞、清江畫廊和三峽大瀑布等10處4A景區,尚有3A景區14處。全市已開放的旅遊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關節為世界旅遊熱線,天下聞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光勝景”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於本市境內,其奇峽險灘,令人歎為觀止,有“西陵山川全國佳”之稱。這裡有汗青久長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沙場遺址,有被譽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有“全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宜昌是天下四大文假紳士之一的我國愛國墨客屈原的降生地,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愛使者王昭君的家園。千姿百態的五峰、聞名的三遊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永生洞、燕子洞等迷宮異景,風範各異,美不勝收。浩瀚的山川風物,天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雄偉的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隔河巖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宜昌風清氣正,連合調和,務實創新,政通人和。連年來,宜昌市委市當局當真貫徹落實科學成長觀,牢牢抓住中部崛起、建樹省域副中心都市和承接沿海財富轉移等重大機會,出力實驗開放先導計謀和沿江打破計謀,全面推進地區性經濟中心、交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三峽旅遊龍頭“三此中心一個龍頭”建樹,首要經濟指標已位居全省火線,綜合氣力躋身世界百強都市佇列。宜昌先後榮獲中國優越旅遊都市、國度園林都市、國度衛生都市、世界雙擁楷模都市、中國十佳宜居都市和世界文明都市等聲譽稱謂。

  再次接待列位旅客降臨宜昌,但願瑰麗的宜昌給您留下柔美的影象。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8

  朝天吼“激情”漂流 (最驚險的遊戲)--朝天吼漂流位於昭君故里-興山縣境內,包括孔子河和夏陽河兩條河流,漂流風格剛柔並濟:孔子河全長4.5公里,落差78米,河內景觀秀美,水質清澈,柔中帶剛,適合年齡偏大、小朋友以及喜歡觀賞風光的遊客;夏陽河全長5公里,落差128米,開敞大氣,急流處,亂石穿空,驚險刺激,剛中有柔,是偏愛冒險、運動的年輕人的選擇。兩種不同風格適應了不同市場層面的需求。風景名勝朝天吼漂流夏陽河段,位於高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外十里畫廊,全長6公里,落差高達148米,途經臥佛山、八緞錦、將軍柱、朝天吼等景觀,急流處,亂石穿空、跌宕起伏、驚險絕倫!“朝天吼”,既是興山高嵐一處奇特的地理景觀,更象朝天吼漂流者宣洩激情的“怒吼”!朝天吼漂流,位於神農門戶、美人故里興山高嵐,三峽絕秀、高嵐內外十里畫廊覆蓋漂亮全程。

  朝天吼漂流轄夏陽河和孔雀河,從東、北兩端起漂,殊途同歸於兩河交匯處的朝天吼。夏陽河段,全長6公里,落差高達148迷,漂流途經臥佛山、八緞錦、將軍柱、紅山筍等景觀,急流處,亂石穿空、跌巖起伏、驚險絕倫;孔雀河段,全長4.5公里,落差78米,沿途可觀太公釣魚、孔雀嶺、駱駝峰、昭君石等景觀,全程水質清澈、古樸原始、風光秀美!夏陽河桀驁難馴,孔雀河溫柔多情,兩條河流剛柔並濟,構成漂流絕唱。 最佳旅遊時間宜昌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四季分明,春秋較長。年平均水量為992.1~1404.1毫米之間。雨水豐沛,多在夏季,比較長的降水過程都發生在6~7月份,雨熱同季,全年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歷史文化宜昌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前先人已在宜昌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戰國為楚西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西漢初年(約公元前二百年)為縣治,東漢建安年間(約公元二百年)又為郡治。此後各代,稱郡或稱州或稱府。宜昌是鄂西政治、軍事的中心。

  近代以來,進出口四川、重慶的物資都要在這裡換載,成為重要轉口碼頭。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闢為通商口岸。宜昌古名較多,使用時間較長的是夷陵和峽州。古稱峽州,因位於長江西陵峽口而得名。稱夷陵,緣於“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1648年改“夷陵”為“彝陵”,1735年撤州升府置縣,名府“宜昌”,名縣“東湖”。民國時期,廢府留縣,定名宜昌。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9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美麗的宜昌參觀遊覽!我姓黃,是大家此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小黃就可以了,今天我們遊覽是美麗的三峽人家。一路上如果大家有什麼要求,請儘管提出,我一定會竭誠為大家服務,後預祝大家玩的開心、玩的愉快。

  現在我們的遊船已經行駛在燈影峽中,駛向龍進溪碼頭。現在,我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三峽人家。

  三峽人家以其“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及原汁原味的西陵百里畫廊,融合地質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峽江碼頭文化,抗戰軍事文化,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洗禮。

  好啦,我們的遊船現在已經到達了龍進溪碼頭,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準備下船。

  看!咱們的溪邊人家正在舉行“娶親”儀式,咱們也一起去湊湊熱鬧吧!聽!咱們土家姑娘正在吊腳樓上哭嫁呢!我想一時半會也出不來。藉此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土家婚俗。

  說到哭嫁,那麼有誰知道什麼是哭嫁呢?對。咱們三峽人家的土家姑娘在出嫁時是一定要會哭,這個就叫做哭嫁。哭要哭得動聽,哭要哭得感人。關於哭嫁還有專門的“哭嫁歌”,這是一門傳統的藝術,土家姑娘從十二三歲時就要開始學習哭嫁。哭嫁是土家人婚禮的序曲,他們認為“不哭不熱鬧,不哭不好看”。親朋好友前來送別,哭是一種友好,哭是一種禮貌。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愛恨交織,可以說哭嫁是豐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種特有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個月就開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就開始哭的。孃家人邊為她置辦嫁妝,邊傾訴離別之情。會哭的姑娘一個月內不哭重複,要哭祖先、哭爹媽、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其中哭嫁的歌詞有傳統模式的,也有聰明姑娘觸景生情的即興創作。土家姑娘用“哭”這一形式傾訴心中的情感,當然,也有真傷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亂點鴛鴦譜,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親朋好友都前來祝賀和哭別。新娘家要邀請九位的未婚女伴,陪著新娘哭,叫“陪十姊妹”。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無論她們的家是近還是遠,無論是風雨還是陰晴,新娘家都要打轎派專人去接。十姊妹聚齊之後,新娘家將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擺在堂屋的中間,比新娘年長的坐在上方,與新娘年齡一般大的姑娘坐在兩旁,新娘坐在姑娘們的中間。哭的內容主要是敘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勵、勸慰的話語。 哭到半夜,新娘家裡擺上夜宵讓十姐妹吃,新娘以此為題還要哭一段,以感謝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媒約之言的婚配年代裡,媒人包辦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罵媒人,表達對舊式婚姻的不滿。

  除了哭嫁以外,咱們三峽人家的“娶親”也是別具一格的哦。

  當新郎來迎親的時候,媒人走在前面,一隊人敲鑼,一隊人拿銃,先向舅家送上厚禮一份,這叫做“代還骨種”。另外咱們土家人的攔門禮也是獨有特色的,男女雙方各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當總管,男方的總管率領迎親隊伍到女方門口,女方則在大門前擺放一張桌子,雙方總管對歌,如果男方總管贏便可進門迎親,如果是女方總管贏,則只從桌子底下爬過去了。

  在新娘出嫁的時候,鳳冠霞帔,百花襉裙,大紅繡鞋,由孃家的兄長就用七尺紅稜作“背親帶”,攔腰將新娘背起;嫂嫂開啟新郎送來的紅傘,將新娘遮住送上花轎,這就叫“遮露水”;親兄弟要站在轎子兩旁,意為“守護”;孃家的總管則提著兩壺美酒,在周圍灑酒,意為“辭行酒”。這時新娘還要唱“哭上轎”。等新娘上路以後,如果遇到了別家的迎親隊伍,兩位新娘就要互換一隻露水鞋,以此來表示姊妹的友誼;新娘進新房要猛踩一下門檻,拜天地後要搶坐新床,俗稱“守床”,關於守床的坐床習慣是,以床的中線為界,男的坐在左邊,女的坐在右邊,而有心計的新娘呢,常常搶坐在床的中線上,以象徵日後新娘在婆家的地位,儘管如此,新郎也不甘示弱,彼此互不相讓,直到揭開蓋頭,新娘才嫣然一笑。

  哭嫁”、“娶親”是三峽人家繁衍生命的儀式,是對生命的嚮往、對生命的重視、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各位朋友,鑼鼓已經敲響,娶親儀式即將開始了,新娘有許多嫁妝,需要人手去挑去扛,讓我們也過一把癮,去扛嫁妝,加入到娶親隊伍中去吧!

  作別溪邊人家,魂兒卻丟在了吊樓裡。置身這一方瀰漫著風情的山水間,無須說話,就象溪谷裡點綴的一條漁船,一個棒棰,甚或一隻鴨,那種融合,只須用心體會。返回龍溪樓,依依不捨的感覺逐漸浸染了整個身心,潛意識裡的那種騷動與渴望,在這條風情的溪谷裡得到滿足,那段漸已逝去的歲月,在這裡重拾起。漫步溪邊人家,既是心靈的放鬆,更是風情的體驗,是令人魂牽夢繞的生命靈魂之旅。

  好了,我們今天的行程到此就要結束了。今天遊覽了三峽人家的: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專案(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和楊家溪軍事漂流專案),三個(三峽灣——明月灣、中華神牌——石令牌、長江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親身體驗了一下三峽人家的的特色。感謝大家今天對我工作的配合和給予我工作的支援與幫助,在這次旅遊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還請各位多多包涵,希望這次美好的三峽之旅能夠在你們的記憶中留下美麗的一幅夢幻的山水圖。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10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的導遊小李,宜昌人,古稱夷陵。是三國古戰場,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民族和諧使者王昭君的故鄉。易澤興,何澤昌。宜昌,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一個美麗的家園,在為財富、生活、美好、和諧而奮鬥。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你的記憶裡。清朝改名叫“宜昌”,意為“適宜繁華”。它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城。

  雄偉的長江三峽在這個山區綿延400多英里。從幾千米的高度俯瞰,蜿蜒的峽江就像一條奢華的玉帶漂浮在山峰和雲層之間。

  三峽之子宜昌作為長江的結晶,是鑲嵌在三峽奢華玉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宜昌位於長江中上游的西陵峽口,是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所在地。三峽大壩位於宜昌市中心。它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中上游交匯處,湖北、重慶、湖南三省交界處。被譽為三峽門戶,川鄂咽喉。宜昌東連武漢,西連重慶。它是西部的重要入口,是西部開發的東門。處於承東啟西的戰略地位,是重慶和武漢之間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宜昌歷史悠久,有2400多年的歷史。秦從無到有攻楚,史書上都有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宜昌被稱為楚地,楚文化和巴文化的發源地。葛洲壩的建設帶來了宜昌的第一次振興,實現了從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的飛躍。三峽工程的建設給了宜昌第二次振興的翅膀,宜昌正在從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當然,宜昌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支援。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為長江經濟帶開放城市。宜昌東連武漢,西連重慶。它是東部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體,西部大開發的東門,湖北大腳戰略的支撐點。

  今天,宜昌是中國新興的工業和旅遊城市,也是中國著名的水電城市。宜昌轄五縣三市五區。全市有東山大道、夷陵大道、姜妍路三條主幹道,自北向南貫穿全市,橫跨長江兩岸。宜昌的魅力就是水的魅力。

  宜昌市除長江、清江外,還有99條10公里以上的河流。宜昌有湖北省最大的水電站——清江隔河巖水電站,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世界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此外,還有分佈在世界各地的300多箇中小型水電站,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和足夠的開發密度,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宜昌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和水電之都

  宜昌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隨著三峽工程的完成和“高峽平湖”的出現,一批世界級的旅遊品牌將在這裡形成。以長江三峽為代表的自然風光和以三峽電站為代表的現代工程,奠定了宜昌在國內外旅遊中的重要地位,與以詩人屈原、美女王昭君、聖人關羽、學者楊壽敬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相匹配。以巴人遺風和土家習俗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國古戰場、三幽洞為代表的歷史遺蹟,以神龍甲、大老嶺、柴步溪國家森林公園為代表的生態旅遊度假區,構成了“金三峽、銀壩、綠宜昌”的城市旅遊形象。遊三峽,遊屈原,問昭君,將成為中外遊客的時尚追求。

  宜昌市導遊詞介紹 篇11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遊xxx,緊隨著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大家一起漫遊宜昌。預祝大家在這裡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裡。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全市現轄5縣3市5區,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15萬。

  宜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宜昌是一座擁有24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城,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神奇的土家歌舞、激昂的峽江號子、壯闊的歷代戰事、原生的端午祭祀,共同構成了宜昌深厚的文化源流。

  宜昌是長江中上游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立體運輸體系。焦柳鐵路、宜萬鐵路、滬蓉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在宜昌交匯。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0多公里,宜昌港是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和長江8大港口之一。三峽機場已開通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的國內航線和至香港、日本的國際包機航線,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航空口岸。

  宜昌環境優美。城區群山擁抱,長江穿城而過。雄偉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橫鎖長江,西陵長江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夷陵長江大橋等三座現代化的大橋將宜昌的南北北兩岸緊緊地連在一起,天塹變成了通途。綠蔭環繞、山水相依、大壩雄姿、三遊古洞、白馬仙蹤、東山圖畫、桃花新村、兒童公園、濱江畫廊、廣場夜景、宜昌天然塔、鎮江閣等城市景觀勾畫出“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美麗勝景。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55.3%,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到349天。

  宜昌地質構造複雜。距今25億年前的元古界到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均有分佈,且發育完整,出露齊全,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其中震旦系、奧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是中外地質學界研究的標準剖面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