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

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

  作為一位傑出的導遊,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1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早在遠古時代,天台山即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開明時期,古蜀國國王鱉靈在此“登高祭天”;漢代,道家在此相山鑿洞,築壇祭神;隋唐時代,三教(儒、佛、道)蓬勃發展,蔚為壯觀;兩宋期間,三教合流政教合一。鑑於此,官府便在天台山設立了總管川西地區宗教事務的官房——即“和尚衙門”。宋代,天台山道觀、佛寺、官房多達108處,規模曾達到“三里一廟、五里一寺”,蜿蜒三十餘里而上天台,形成了龐大的宗教山城。當時的繁榮之況甚至勝過當時的峨眉山,所以民間有“先天台而後峨眉”的說法。至今,天台山還留存有和尚衙門、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禪林等眾多罕見的歷史文化遺蹟。北宋畫家文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謫居時曾在此主管教事,和尚衙門的主要功能是協調處理三教共山的各種是是非非,同時兼顧接待帝王朝山進香歇腳之用。自此,天台山進入鼎盛時期。

  1644年,成都平原遭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入川,成都淪陷,張獻忠稱帝,隨即在成都拉開了一幕四川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大x。據文史記載“城內雜樹成拱,狗食人肉若猛獸虎豹…民逃深山中,草衣木食,遍體皆生毛”。這場史無前例的慘劇,讓古蜀以來四川三千年文明史,跌入最黑暗的年代。天台山在這場浩劫中也未能倖免。民間流傳,張獻忠軍馬敗退時路過邛州夾門關,有三千棍僧堵截,張部繞青草坡從天台後山,襲擊成功。於是,天台山玉石俱焚,宮、觀、寺、庵盡毀。我們現在從出土石碑上還能看到,“因獻賊蹂躪半遭毀盡僅存十餘院”的文字。雷音寺是當時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在這場浩劫中也被付之一炬。今天,從雷音寺遺址留下來的照壁、宋代石獅和殘垣斷壁中,我們依稀還能看到昔日天台宗教事業的鼎盛。

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2

  現在我們來到入口處,大家看到右邊山岩上聳立著“智者大師隱修處”石碑。天湖風景區曾是智者大師隱修處。智者法名智,陳、隋時的高僧。生於公元538年,卒於597年,俗姓陳,字德安。祖籍河南許昌。其父為梁時大官。智者十八歲出家,陳太建七年(575年),即智者37歲那年,來到天台山,在天湖景區首建草菴。智者大師在天台山弘法歷時九年。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應晉王楊廣之請到揚州被授予“智者”的稱號,成為天台宗的創始人,世稱“天台大師”“智者大師“。智者生前造大寺35處,度僧4000多人,傳業弟子32人。大家看左邊就是天台宗的九祖塔林。智者大師是漢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真正創始人。

  各位來賓:這一景稱為“龍游曲澗”,各位請往右邊看,山岩上刻著“龍游”二字,這是宋代頂尖的書法家之一,他與蘇東坡、黃庭堅、蔡襄等四人合稱為“宋代四大書法家”,前面一景被稱為“飛瀑迎賓”,這也是天湖景區水景最具動感之處。晴天形成珍珠瀑,大雨天一泓瀑布飛流而下,如蛟龍出海,奔騰歡躍。人們在參觀山水景觀時,有這樣一句話有道是:有水無山單調,有山無水枯燥,有水有山美妙,在這山青水秀之處,人們不妨駐足觀賞,留下美好回憶!

  看罷飛瀑,便來到下天湖景區,這是一處觀賞型湖畔,其自然的生態景觀,十分古樸、原始,令人不禁想起古人‘採菊東籬下,悠然風南山“的意境。

  遊客們:這天湖景區,除了遊山,還有玩水,山為根,乃大地之根基,水為魂,是高山之靈魂。而玩水又各有千秋,下天湖古樸,適宜觀賞;中天湖悠閒,可作垂釣;上天湖開闊,兼具遊湖和休閒兩大功能。可以說三個湖定位不同,但歉收並蓄,將“玩水”的遊賞價值發揮到了極致。

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3

尊敬的各位來賓:

  歡迎大家來天台山天湖景區參觀瀏覽,我是台州華頂旅行社的導遊小許。天台山天湖風景區是一處聚山水;集人文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區。距天台縣城公3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天湖景區具有四大特徵。一是此山為天台山之龍脈,天台山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唯獨此山橫臥盆地正中,其型如龍,故名龍山,為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入天台山隱修之地。山上峰巒疊翠,怪石聳峭,有“松隱林泉”`“熊貓戲龜”等景點。

  二是水清湖碧,水為蛟龍藏身之處,自古就有“龍游曲澗”`蛟龍飛瀑”,景區由下天湖、中天湖、上天湖、串成的三疊湖,分別具有觀賞、垂釣、休閒等功能。

  三是佛教興盛,“自古名山僧佔多”,歷史上天湖景區曾接納了智者這樣的一代宗師,如今尚有如來古洞,智者宴座、觀音峰、濟公巖等遺蹟勝景。

  四是名人薈萃,歷代名人對天湖景區都情有獨鍾,詞賦大家蘇東坡、書法大家米芾、風流倜儻的唐伯虎、清高宗弘曆都曾遊歷此地,並留下了珍貴的墨寶。下面請大家隨我進入景區盡情欣賞

  各位來賓:天湖風景區是塊風水寶地,前有綠水環繞,後有青山相靠。前面映入大家眼瞼的這條溪流,叫做始豐溪,是天台人民的母親河全場68公里,匯入靈江流入東海。天湖風景區所在的青山名叫龍山。說起龍山,有一個“九龍造天台”的古老傳說。天台“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分野,上應臺宿,故名天台”,台州天台山因而得名。這八重山象徵著八條龍,我們身下的這座龍山們於盆地中心,與周圍大山不相連,乃是九龍之首。

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4

  在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後,天台風光依舊山靈水秀,管理和服務日臻完善,。它不僅完整地傳承了長達兩千多年的精神遺產,還汲取了更為廣闊豐厚的外來思想與文化基因。1994年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4年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被評為國家AAx旅遊區,2006年成功申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天台山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是天台山的.真實寫照。水是天台山之靈魂,“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金龍河自天台山頂蜿蜒而下,形成長灘、疊溪、瀑布、海子……諸多景物又依水幻化,向世人展示出一幅“九十里長河八百川,九千顆怪石兩千峰”的中國山水畫長卷。天台山獨特的向斜地形,造就了景區罕見的高山長河地貌,古木參天,綠油油的香草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於天台山景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邛崍山脈),景區幾乎毫髮無傷,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高山玩水”是天台山特色旅遊品牌,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彰顯了天台山“高山流水”的浪漫情懷。天台山的十里香草溝在親水指數在川內景區屈指可數:換上草鞋,坐上竹筏劃過忘憂海,便進入了天然的香草溝中,溪水從山澗流下淌過身邊,各種各樣玩水內容,讓遊人和水來一個最親密接觸。水上蜘蛛網、溪降、蜻蜓點水、神仙擔、水上步行球、水上鞦韆、碰碰船等十餘個親水玩水專案,讓你在酷暑難賴的夏季與天台山的碧水山泉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涼愜意。在十八里香草溝,聚集了子母木船、龍拱車翻水、溯溪尋源、水上鞦韆、水上爬梯、翻水車等十八般水上娛樂專案。讓所有參與的遊客,不僅能觀賞天台山豐富的水景,還能來到水邊,與水嬉戲,同水共舞,最大限度的滿足遊客渴望水、親近水的強烈願望。因而享有“九寨歸來不看水,天台歸來不玩水”的美譽。從山波上順著水流滑下,掉入潭中;飛快的跑過水麵的泡沫,不小心就掉下水池;光腳蹬水車,爬水梯,大人小孩在香草溝中個個玩得一身是水,喜笑顏開。而景區在玩水區域更貼心的設計了x室,讓遊客“溼身”之後無後顧之憂。

四川天台山導遊詞介紹5

  請大家繼續前行,前面有座九曲橋,名叫“經為橋”。佛語云:“欲登披岸經為橋。”此橋不同於一般的九曲橋,因為它中間直,旁邊曲,也就是說其心是直的,橋是曲的,又稱為”直心曲橋“。此橋寓意深刻,欲登彼岸超凡入聖,是可以實現的,但需要潛心修行,用現代的話說,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走完曲橋,現在來看這邊的山崖旁有石刻大佛一尊,只見他笑容可掬,一看便知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彌勒佛。這尊彌勒佛高18米,大肚上能容30人。據我們所知它是目前華東地區露天石刻彌勒之最。由於天湖景區自古便是佛教勝地,景區山岩刻有“彌勒尊皇佛”五個古字,如今尚存,故此這尊彌勒佛在景區入口不遠處恭迎大家,起到了引導人們“步入佳境,尋寶攬勝”的作用。

  接著我們來到財神殿。大凡名山勝地,必是風水好、財氣旺的地方,天湖景區也不例外,風水有九龍相聚,財運與五路會合,這“九和五”又被看作九五之尊,是皇權的象徵。請看這五路財神,東南西北中,方方面面,各路俱全,只要您心誠則靈,恭敬相迎,財神一定會鼎力助您飛黃騰達。

  拜過財神,現在我們來看景區的另個二件“寶貝”。一件是這塊“觀自在菩薩”照壁,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系乾隆四十七年親筆所題,此照壁原是禪林寺照壁,立於禪林寺寺門前,禪林寺原系智者大師建立的天台宗十二剎之一,清朝晚年,因僧俗紛爭,寺院被焚燬,古壁散落民間,被用於砌牆、造橋、鋪路等,後當地老人協會歷經數年搶救,古壁才得以重現。終因年代久遠,“薩”字無處蒐集,乃後人臨摩而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