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北禪寺導遊詞

青海北禪寺導遊詞

  作為一名樂於為遊客排憂解難的導遊,時常要開展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青海北禪寺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海北禪寺導遊詞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北湟水之濱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又名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風景名勝靈官殿來到山腳,首先看到的是靈官殿。靈官殿修建於明洪武年間,因戰火毀燒,重修於1910年。原有山門,東西兩邊有廂房,房中間有橫匾上書“靈官殿”三個大字,清宣統二年(1910年)西寧各界捐資將靈官殿整修一新。殿內,供奉著護法王靈官。靈官赤面三眼,手執金鞭。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王母大殿靈官殿後,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個土觀樓的主殿,也是平常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20年大殿失火王母大殿[2],現在看到的是20年重建的。據說,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青海,而這裡是西王母顯靈聖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禪寺現為青海省內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眾多的海內外華人前來遊覽觀光,也會不時在這裡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還會張燈結綵,屆時,數萬人雲集於此,更是熱鬧非凡。

  王母大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王母,上層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城隍殿王母大殿西邊是財神殿,東邊是城隍殿。財神殿供奉著比干、關聖、趙公明三大財神,城隍殿則供奉著本省城隍殿[2]城隍、東漢時期的西寧護羌校尉鄧訓。據載,鄧訓生於40年,卒於92年,字平叔,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子。鄧訓任護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愛戴。羌人“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寧壽塔土樓山頂峰,有座寧壽塔,該塔為六面形五層翹角塔,塔中實心,青磚砌成。一寧壽塔[2]說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開國功臣、駐西寧長興侯耿炳文所建,一說是清代所建。

青海北禪寺導遊詞2

  北禪寺位於西寧市湟水北岸土樓山腰,又名土樓觀,其建築風格和文化建築被稱為“絲綢之路”南道的一顆明珠。北山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西寧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佈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北山寺已經修葺,為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築。位於北山頂峰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簷磚塔,為北山寺的組成部分。

  北禪寺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築,初建於北魏明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個建築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紅砂岩天然斷層由西向東依次而建,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立,結構奇巧,寺院錯落有序,蔚為奇觀。

  北禪寺歷史悠久,寺內留存有魏晉時期的藻井圖案及佛教藝術壁畫,塑立各種佛尊神像。

  北禪寺的古蹟很多,有聖母殿、呂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無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內曲經通幽,冷風襲身。這些洞由棧橋曲廊連線,虛實相望,獨具匠心,是一種罕見的建築藝術。

  北禪寺內有棧道、小橋、遊廊連線著名的“九窟十八洞”,遠遠望去,似一座長廊懸空在半山腰中,頗有山西懸空寺的風格。現在九窟十八洞內還保留著塑像和古代壁畫,被譽為“絲稠之路”南線古代文化的一顆明珠。從北禪寺鳥瞰西寧市全景,別有一番情趣。土樓山天然大佛在北禪寺側旁,這座天然大佛高約百米,由紅白岩石相間構成,經過風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青海北禪寺導遊詞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是依土樓山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這裡的岩石是紫紅色的砂岩、礫岩,其間還夾有石膏和芒硝層,巖性軟硬相間,在長期地質、流水、風化等的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險峰為主要特徵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發育。軟岩層向裡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當地人稱“九窟十八洞”,洞內塑有玉皇、觀世音、文殊、普賢、關雲長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繪的神像圖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漢、藏佛教繪畫藝術風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稱。從藝術風格來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因為是道教道觀,所以寺內又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築。硬岩層向外凸起,猶如屋簷,廟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懸,棧道迴廊將殿宇樓閣與洞穴群相連,使殿中有洞,洞內套洞,洞中藏佛,棧道迴廊緊靠懸崖,甚至懸空架設,因此有“中國第二大懸空寺”之稱。

  據說,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頂,可遠眺群山之巍峨,可攬西寧全城之風貌。從土樓山下來,經供奉三教堂、迎仙橋、百花亭,可到萬聖殿。萬聖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鬥姥、驪山老母、觀音老母。萬聖殿左邊,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宮,玄女宮東西兩側,則分別是會仙閣、聚仙閣。穿過玄女宮坊,跨過山腳的引水渠,就從道家叢林回到塵世。最佳旅遊時間北禪寺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最佳旅遊時間為夏季。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北山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為“永興寺”才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

青海北禪寺導遊詞4

  在歷史上,北禪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名為“永興寺”才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餘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隻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隻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個雅號叫“鳳翼山”。

  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的一大名勝古蹟。由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遊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土樓山和山中神祠最早在北涼(397或401—439)時的`十三州志中就有記載。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於鄯州(今西寧),有信徒作龕於土樓山斷巖之間、藻井繪畫、雕牆故壁、建築寺閣棧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時。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魏明帝五年前後,後涼呂光佔據武威、河西走廊,絲綢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蘭州到樂都、西寧經北川、達坂山到張掖,前往印度,從此佛教盛行於河湟地區。

  明代,曾有印籍僧人主持山寺,永樂年間,寺僧桑兒加朵應詔入京,明成祖朱棣親敕“永興寺”之名,清代以後,古洞殿宇多毀於兵火。

  道教進入土樓山是清代末年的事。

  新中國成立後,土樓山舊貌逐有改善,五十年代曾闢為北山公園,1983年起,西寧市政府將土樓山的殿宇亭洞劃歸道家使用並定名為“土樓觀”。但群眾相沿成習,仍稱之為北禪寺。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樹造林,成為新興的旅遊勝地。

青海北禪寺導遊詞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這裡幾乎水平狀的紫紅色砂岩、礫岩,其間還夾有石膏和芒硝層,巖性軟硬相間,長期地質時期流水、風化等營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險峰為主要特徵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發育。軟岩層向裡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當地人稱“九窟十八洞”,洞內塑有玉皇、觀世音、文殊、普賢、關雲長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繪的神像圖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漢、藏佛教繪畫藝術風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稱。硬岩層向外凸起,猶如屋簷,廟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懸,棧道迴廊將殿宇樓閣與洞穴群相連,使殿中有洞,洞內套洞,洞中藏佛,棧道回曲廊緊靠懸崖,甚至懸空架設,可稱得上一座名副其實的懸空寺了。

  北禪寺東側有一座高達數十米名叫“露天金剛”的巨大佛像,當地群眾叫“閃佛”,遠遠清晰看出它的頭、身軀、下肢和麵部五官,顯得雄渾粗獷,具唐代藝術風格,這是廣大信徒在原造型地貌基礎上雕鑿而成,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達到完美結合。

  北禪寺的建築有山門、山腰牌坊、奎星閣、呂祖殿、鬥母殿、三教堂、無量殿、福寧樓、三寶殿、靈宮殿等。殿字樓閣依山勢而建,顯得格外壯觀。

  北山頂為寧壽塔,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

  北禪寺從清代開始,每逢重陽節,老百姓紛紛上山拋撒印有“鹿、馬”等字的鹿馬紙,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吉祥。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張燈結綵,數萬人雲集於此,熱鬧非凡。平日更多的遊人、香客登上土樓山巔,眺望古城新姿盡收眼底。

  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餘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隻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隻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個雅號叫“鳳翼山”。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的一大名勝古蹟。由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遊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