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武隆的導遊詞

重慶武隆的導遊詞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慶武隆的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重慶武隆的導遊詞1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武隆觀光遊覽,我是武隆喀什特服務中心的專職導遊小范,今天由我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希望我們的服務能讓您在在此玩得開心愉快!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武隆喀斯特地貌,20xx年6月27日,在第31屆遺產大會上,由重慶武隆、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共同被評為“中國南方喀斯特”而武隆也是重慶唯一的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天生三橋,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遺產的核心區,其核心景觀就是世界規模最大且獨一無二的天生三橋。這裡風景優美,集山、水、瀑、峽、橋和天坑,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大家知道“天生三橋”是怎麼得名的嗎?那就是因為這裡有三座自然形成的石橋,而且每一座橋都氣勢雄偉,因此人們就叫它“天生三橋”。張藝謀導演首次來到天生三橋,他剛走到天龍橋下,就被這裡的美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感嘆的說:“真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獨特的地方”。

  好了,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天龍橋下,天龍橋是三座橋中最形象逼真的,就像人造的。,橋高235米,厚150米,寬,147米,曾經有一位橋樑專家參觀後說:“我造了一輩子的橋,都沒有造出這麼雄壯美觀的橋來!”我們重慶本來就有橋都的美譽,可以說我們的天生三橋的魅力絕不低於人造的橋。不知各位朋友,有沒有看過張藝謀的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它唯一的外景拍攝地——天福官驛,,就是在我們的天生三橋取景,由於在這裡拍攝了武打戲,為整個峽谷平添了幾分俠氣。各位朋友們,你們是否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了呢?

  第二座橋是青龍橋。又名中龍橋,是天生三橋中最宏偉險峻的一座。因雨後飛瀑自橋面傾瀉成霧,日照成彩虹,似青龍扶搖直上而得名。橋面高度為281m,是三座天生橋中最高者;平均拱孔高度103m;橋面厚度168m,拱孔跨度13—58m,平均31m;橋面寬124m。為世界喀斯特天生橋高度之最。從橋下仰視,拱孔高曠,壁立千仞;洞頂逐次崩塌斷面呈弧形平行分佈,展示著天坑、天生橋的'形成、演化過程。

  好了,我們穿過青龍橋來到我們的第三座橋——黑龍橋。關於黑龍橋,有一首詩寫道:“無限風光處,景緻各不同;探得神仙意地,美在不言中。”黑龍橋面高223米,橋面寬達193米。是三橋中最高者,也是最寬者。高居世界第一,寬居世界第二,黑龍橋為羊水河峽谷上位置最下游的天生橋,洞內幽深黑暗,就像一條黑龍盤旋在洞頂,所以得名橋名黑龍橋。黑龍橋洞的側壁及頂部有很多的窩穴、溶孔、流痕等,溶蝕形態十分普遍,它反映了古代的水流特徵。洞壁北側發育有4處美麗的懸掛泉,風格迥異。呆會兒大家可以親眼觀看,據當地老年人講,解放前,有山民曾經藏在那裡面躲避過土匪。

  好了,現在,我把時間交給你們,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和遊覽,看過美景之後,等會我們還可以品嚐仙女山烤全羊、芙蓉江野生魚等美食。希望大家以一份滿意的心情而歸!

重慶武隆的導遊詞2

  重慶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中國國家5A級旅遊區、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世界唯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的洞穴,其龐大的洞體,豐富的洞穴沉積物不但征服了各國洞穴專家,更倍受眾多前來觀光的遊客青睞。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釋出。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 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 專家學會組" 、"媒體大從組"與"網路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 "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使用者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溼地等15個型別。其中,芙蓉洞是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之一,位列第二名。

  北京時間2007年6月27日13:15,在紐西蘭基督城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專案獲全票透過,武隆喀斯特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武隆此次成功獲得世界自然遺產稱號的景區包括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全世界罕見而稀有喀斯特系統形成的後坪天坑。而這三大景區又代表了中國喀斯特地貌中三個獨立喀斯特系統,即芙蓉洞洞穴系統、天生三橋喀斯特系統和後坪沖蝕型天坑喀斯特系統。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釋出。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 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 專家學會組” 、“媒體大從組”與“網路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 “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使用者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溼地等15個型別。其中,芙蓉洞是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之一,位列第二名。

  2007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北京時間2007年6月27日13:15,在紐西蘭基督城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專案獲全票透過,武隆喀斯特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武隆此次成功獲得世界自然遺產稱號的景區包括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全世界罕見而稀有喀斯特系統形成的後坪天坑。而這三大景區又代表了中國喀斯特地貌中三個獨立喀斯特系統,即芙蓉洞洞穴系統、天生三橋喀斯特系統和後坪沖蝕型天坑喀斯特系統。

  1993年5月,被武隆縣江口鎮當地6位村民偶然發現,隨即引起當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開發芙蓉洞。

  1994年8月,中英美聯合探險隊對勒索洞龐大的洞穴群體進行科學考察,國際洞穴協會副會長、中英美聯合探險隊長安迪先生考察芙蓉洞後評價"芙蓉洞是目前中國最好的旅覽洞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旅覽洞穴之一",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中方隊長朱學穩教授考察芙蓉洞後評價"芙蓉洞是一座斑斕輝煌的地下藝術宮殿和內容豐富的洞穴科學博物館"。

  1996年8月,中英聯合探險隊再次對武隆芙蓉洞群進行科學考察,這次考察,科考取得重大進展,芙蓉洞是一個龐大的洞穴群體已初步探明,科考隊歷盡千辛萬苦也未能找到芙蓉洞天然出口,由於設施裝置的限制,中英聯合探險科考隊第二次赴芙蓉洞洞群的科學考察也未能得出科研成果。

  2001年6月15日,受國際洞穴協會副秘書長安迪先生的委託,中英美三國聯合探險隊組織強大的陳容和先進的科,第三次對武隆芙蓉洞洞群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科學考察,此次科考隊隊長布朗·賈德先生在新聞釋出會上透露,這次對芙蓉洞洞群進行考察,一定能夠探測出想象中的結果。

  2001年6月15日,中英美聯合探險科考隊一行19人進駐芙蓉洞洞群科考活動大本營(武隆縣天星鄉),16日起正式對芙蓉洞方圓約100平方公里範圍內對芙蓉洞龐大的洞穴群體進行科學考察。經過近5天的艱苦探測,芙蓉洞洞群龐大的地下河水系星羅棋佈,現已初步探明,芙蓉洞洞群之一的"大消洞"很可能是目前國內現已發現的洞穴中最深的洞穴之一,芙蓉洞洞群交錯分佈的地下河水系的出口很可能在芙蓉江邊的四方洞和芙蓉江邊的"龍孔飛瀑"處,最終彙集到芙蓉江。

  1996年,芙蓉洞開始組織申報世界自然遺產,2004年,被納入申遺提名地。

  鐘乳石型別

  化學沉積物種類繁多,從宏觀到微觀,從碳酸鹽類到硫酸鹽類,包括世界各類洞穴近30餘個種類的沉積特徵。其中有寬15米、高21米的石瀑和石幕,光潔如玉的棕桐狀石筍,粲然如繁星的捲曲石和石花等,其數量之多、形態之美、質地之潔、分佈之廣,為國內罕見。淨水盆池中的紅珊瑚和犬牙狀的方解石結晶更是珍貴無比。大量的次生化學沉積形態,構千年成目不暇接的各種景觀數十處。洞中主要景點有金鑾寶殿、雷峰寶塔、玉柱擎天、玉林瓊花、犬牙晶花、之吻,動物王國、海底龍宮、巨幕飛瀑、石田珍珠、生殖神柱、珊瑚瑤池等。進芙蓉洞遊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形成原因

  (Speleothems,即鐘乳石類,芙蓉洞中有碳酸鹽巖和硫酸鹽巖兩類化學型別)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幾乎包括鐘乳石所有沉積型別,達70多種。如: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幕(小的為石幔)、石瀑布、石旗、石帶、石盾、石葡萄、珊瑚晶花等。其礦物組成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膏,也有文石、水菱鎂石。其中大多數種類存在數量之眾多,形態(有針狀、絲髮狀、絲縷狀、髮簪狀等)之完美,質地分佈之廣泛,在國內發現中,多屬絕無僅有,而某些型別,更為國內罕見,世界稀有。

  70多種次生化學沉積物所構成的豐富景觀,輝煌壯麗,玲瓏剔透,華麗奇巧,令人目不暇接。中國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評價說:"芙蓉洞是一座斑斕輝煌的地下藝術宮殿。"澳大利亞洞穴協會專家盛讚"芙蓉洞美麗的棕櫚狀石筍、紅珊瑚池和石膏花等都是世界上屬於特級的景物"。世界洞穴協會會長安迪稱其為"世界最好的遊覽洞穴之一"。在一九九四年芙蓉洞被評為中國100多溶洞之第一,冠之以"溶洞之王"的美名,被公認為地下最美的風景。它不僅有很高的旅遊價值、美學價值,而且在地層學、礦物學、地貌學、水文學、地球化學、生物學、第四地質學、古氣候學與古環境學、考古學等一系列的科學領域方面極具研究價值。

  芙蓉洞分三大景區,第一景區以色彩斑斕的高調為主,第二、三景區則以重科學和色調還原自然為主線。洞內比比皆是,一步一景的景觀中主要解說景點30餘處,其中在國內外屬特級景點有10餘處,尤其是寬15.76米,高21.04米的巨型石瀑布;面積32平方米,水深0.8米,處在生長旺盛期的珊瑚瑤池;長120釐米,周長124釐米的"生命之源";生長旺盛的石花之王;世界絕無僅有的犬牙晶花石五絕,是世界洞穴景觀的稀世珍品。

  經10餘年英、美、奧、加、中等20多國科學家長期探險科考,確認芙蓉洞不僅本身是一座大型的旅遊與科考價值極高的洞穴,在以其為中心的周圍還發育有一個以大量豎井和平洞組成的龐大的洞穴群——芙蓉洞洞穴群,使其與美國的"猛獁洞",法國的"克拉姆斯洞"並稱世界三大洞穴。

  由同汽坑洞、摔人洞、衛江嶺洞、垌壩洞、新路口洞、水簾洞、芙蓉洞、幹矸洞和四方洞等洞穴組成。以汽坑洞為代表的垂向洞穴是洞穴探險愛好者和探險家的樂園,以芙蓉洞為代表的橫向洞穴,則是遊人崇尚的最佳去處。洞體規模宏大,洞內次生物理—化學沉積物多樣而豐富,洞穴的各種溶蝕形態,壯觀的崩塌堆積,目不暇接的鐘乳石類,現階段不同處境的洞內池塘,石鐘乳的墜落及其破壞現象等等無不記錄著它的滄桑歷史演進過程,我國的著名洞穴專家朱學穩教授評價說"從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方面看,芙蓉洞堪稱是"一座洞穴科學博物館"。

  武隆芙蓉洞實時監控系統是由中國地址科學院岩溶地址研究所透過科研渠道研究的最新結果,也是中國地址學院岩溶地址研究所重慶喀斯特研究院的首項啟動專案。它主要是透過設立洞穴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對洞內的空氣、溼度、二氧化碳、氧氣環境等進行自動觀測,並對洞內相關要素進行對比分析和測定,以確保更好的保護洞穴內岩溶地質資源。它的建成,對芙蓉洞內的新景觀的綜合開發和採取合理有效的保護措施提供準確和科學的依據。據瞭解,芙蓉洞是國內第一個建立和安裝長期觀測環境系統的洞穴。同時,透過有效的科學管理和監測,使芙蓉洞洞穴內的資源開發和保護措施走在洞穴類的最前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