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手抄報上寫的字

民族團結手抄報上寫的字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民族團結手抄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民族團結手抄報篇一

  確立

  舊中國的民族關係是不平等的,民族之間的猜疑、隔閡、矛盾非常突出,許多民族內部也是不團結的。新中國的成立,徹底廢除了歷史上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剝削制度,由此開創了中國民族關係的新紀元。今天,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在中國已經確立並不斷髮展,各民族正為祖國大家庭的繁榮富強而共同努力。

  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為消除各民族之間的隔閡,黨和國家透過派出訪問團到民族地區訪問,組織邊疆少數民族各階層人士到內地參觀,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爭取和團結民族、宗教上層人士,有效地疏通和改善了民族關係,增進了民族之間的信任和團結,增強了各民族對祖國的認同和熱愛。為了幫助少數民族實現平等權利和自治權利,黨和國家採取措施,消除歷史遺留的民族歧視的一切有形痕跡,開展民族識別、確認民族成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使少數民族得以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員的地位登上歷史舞臺,實現了千百年來當家作主的夙願。與此同時,黨和國家在民族地區開展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使生活在原始公社制度、奴隸制度、封建農奴制度、封建地主經濟等眾多社會制度下的各民族,共同攜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係由此開始形成,中國民族關係的性質實現了根本性變化。一位瑤族幹部形象地說:舊中國,我們瑤族被稱作"猺",是"動物";解放了,我們被稱作"傜",變成了"人";民族識別後,我們被稱作"瑤",變成了"玉"。從"動物"到"人"再到"寶",真正體現了新舊社會少數民族地位的不同啊。

  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中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展進入新階段。黨和國家實現了民族工作指導思想,明確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民族關係的基本性質,明確了民族關係方面的矛盾主要的是人民內部矛盾,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指明瞭方向。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軌道上來,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進一步鞏固了各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全面展開的新時期,中國民族關係的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面對嚴峻挑戰,中國共產黨深刻把握時代特徵和國際國內民族的問題的發展變化,明確把民族自身的發展引入民族的問題的內涵,提出加快發展是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打牢了民族團結的經濟基礎。中國共產黨黨還明確提出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重要思想,科學概括了我國民族關係的發展現狀,集中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在黨的領導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經受住了一系列重大挑戰的考驗,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征程中,中國民族關係實現了新世紀新階段的新發展。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國民族工作的主題,為中國民族關係的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把中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進一步概括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明確指出,平等是基石,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和諧是本質。把"和諧"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和本質屬性,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對於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順應少數民族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一系列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民族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對民族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這些措施,進一步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了各族人民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

  意義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的偉大成果。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各民族都肩負著重要責任,都應該為之共同努力。回顧過去,56個民族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風雨同舟,並肩奮進。展望未來,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一定會譜寫中國民族關係發展的嶄新篇章!

  民族團結手抄報篇二

  早就聽過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個關於民族團結的動人故事———漢族幹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無償照顧東鄉族孤寡老人韓祖力哈20多年。

  這個民族團結進步樂章一直在奏響,並且不斷地新增著動人的音符,譜寫出了一首民族團結互愛的和諧之歌。

  臨夏州境內居住著回、漢、東鄉、保安、撒拉、土、藏等23個民族。長期以來,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民族團結,精心培育民族團結的沃土,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政治上的平等,經濟上的互助,文化上的尊重,心靈上的融合,使各族人民在這裡和睦相處,親如一家。

  臨夏縣刁祁鄉有個“友好村”。在這裡,不管是回族還是漢族,誰家有了難事,大家都會去幫忙;誰家有了喜事,大家都會去祝賀,是全州學習的榜樣。

  友好村的友好故事數不勝數。一社的80多戶漢族群眾有100多畝旱地需要灌溉,可渠道要透過穆斯林墳園,寺管會得知後,積極協調,做通了回族群眾的思想工作,沿著墳園邊開通了一條1500米長的渠道。

  去年春節,友好村幾位回族群眾出資4000多元豐富漢族群眾的節日生活,在村裡舉辦了籃球比賽,所有參加者都得到了一個印有“團結杯”字樣的飲水杯,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增進了民族友誼和團結。

  回漢群眾至今難忘:1982年清真寺竣工之際,村裡的漢族村民將30個湯瓶作為賀禮贈給清真寺;2005年修建天池寺的時候,專門請來回族婦女在帳篷裡做清真食品,以供前來祝賀的回族村民用餐。回漢群眾每次都有一個共同的禮物,那就是刻有“民族團結”四個字的金匾。

  團結是進步的前提,是發展經濟的基石。村裡馬黑旦老人說:“民族團結搞好了,什麼都好辦;團結不好,什麼事情也幹不成。所以,團結了就進步了,團結了就發展了,團結了幹什麼都有勁了。”

  友好村是刁祁鄉的小康村。全村有小轎車十幾輛,90%的村民都有摩托車,30%的村民住上了自建的樓房。

  只有團結才能進步。今年1月至7月,臨夏州實現生產總值31.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04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58.53元,同比增長12.52%。

  在這片美麗的蘊藏著巨大潛力的熱土上,臨夏各族人民正萬眾一心,共同營造著團結、穩定、繁榮的美好家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