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沈從文《邊城》中所彰顯出來的理想

淺析沈從文《邊城》中所彰顯出來的理想

  《邊城》的美,美在充滿了人性,而沈從文的偉大,就偉大在於他的純粹的高尚的理想。是他的理想催生出來的美麗的《邊城》、美麗的翠翠和美麗的茶峒。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淺析沈從文《邊城》中所彰顯出來的理想。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淺析沈從文《邊城》中所彰顯出來的理想

  摘 要:《邊城》是一部由沈從文創作於1934年的中篇小說,以湘西茶峒為背景,主要描寫了翠翠與天保、儺送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作品透過對生命本色的美,親情本色的美,鄉情本色的美,愛情本色的美,以及湘西世界自然美的細膩刻畫,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的健康、優美、質樸的民風民俗。在這種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湘西世界中寄託著作者對美好人生形式追求的理想,它所彰顯出來的美好理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關鍵詞:沈從文;邊城;理想

  在20世紀30年代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作者不是追隨革命文學的腳步去寫那些具有戰鬥力的文章,而是深刻體會到都市文明的虛偽,同時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導致他把目光轉向湘西世界,希望在那裡實現自己的理想。他超越了時代的意義,依靠著那清新古樸的自然的滋養,闖進了中國文壇,給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景。沈從文把重點放在翠翠與儺送之間純真的愛情悲劇上,淡化了現實的黑暗與痛苦,揭示出一種全新的、理想的生命存在形態――人性美。這一切,都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圖景。沈從文刻畫的邊城是一個具有世外桃源的意境,它的理想在於頌揚邊城中的人性美的同時還不忘批判都市上層社會人們的自私觀,在於它描繪美好田園牧歌式的愛情故事的同時又揭示出深刻的悲劇命運,在於它給我們留下了一種回味無窮的深層意蘊,讓我們彷彿讀懂了沈從文的邊城,看出了他所寄予的理想。

  一、批判自私狹隘、不健全的人性觀

  隨著現代文化思潮的湧入,即使是淳樸的湘西世界,那些固有的生存方式和民風民俗也受到影響,面臨消失的危機。於是沈從文一再以人性的治療者自居,稱自己的創作是為建造“供奉”人性的“希臘小廟”,以知識者的眼光來觀照湘西世界,呼喚人性的迴歸。他認為,文學應該具有把生命引導向一個更崇高理想上去發展的功能。1與此同時批判了都市上流社會和鄉村下層勞動人民的落後方面,昭示出重造國民精神的迫切性。這裡又出現了一個問題:作者把邊城裡的人性刻畫得如此的完美,那為什麼又要批判那些不健全的人性觀呢?我認為作者是以美襯醜,是在告訴我們處於邊緣文化的美如果再不得到重視的話,那整個中國就沒有美可言了。不知你們是否細心的看到,生活在邊城裡的人性雖然美好,但大部分人的命運是殘缺的,這就是作者所隱約看到的一幕。於是,作家從邊城裡的愛情故事的誤會人手,一再揭示都市上層人民的自私狹隘觀,體現其生命力的萎靡。例如:當船總順順知道大老天寶是為什麼而死的時候,他拋棄了以前無等級和社會地位的觀念,重新拾起那宗法等級和尊卑之分,對翠翠爺爺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還對二老儺送的婚事插手,希望他娶團總的女兒為妻,因為這樣可以得到一座碾坊,這是金錢對他的誘惑。作為儺送,他明明深愛著翠翠,內心卻因為過不了兄長死的那一關,總把責任推在老船伕和翠翠身上,不理解老船伕的用心良苦,不體諒翠翠的內心感受,毅然遠走他鄉,留下翠翠苦苦等待他歸來的結果。這就體現了邊城中都市上流社會人物群像。但作家揭示其生活真相的意圖,不是在於凸顯他們的人品問題,而是在於批判他們那些不健全的人性觀。這在某種程度上給人留下一種無法抹去的記憶和留下了一連串的思考:為什麼像這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中也帶有如此多的國民劣根性問題?為什麼不存在一種完完全全的田園牧歌式的故事?為什麼在我們看到它優美一面的同時讓我們為它的自私狹隘觀感到悲哀?……這一系列的為什麼都讓人深思。

  二、美好理想的構築

  沈從文主張:“一個偉大的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對於當前黑暗的'否認,以及未來光明的嚮往。”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沈從文創作的《邊城》所關注的是人類自身的健全性,這是人類發展中的本質問題。《邊城》是一部歌頌人性至善至美的作品,他透過湘西世界的自然風貌來審視和健全人性。他把《邊城》的生活描繪得非常真實,同時又是理想化了的,所以說它是一種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理想境界。他看到一種現象:一旦原始成分受到扭曲,那麼這種理想的人性美也不復存在,它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因此作者沒有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際想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而是突破自己一直貫穿的田園牧歌式的寫作框架,不以儺送和翠翠有情人鍾情眷屬的完美而結束,恰恰相反的以翠翠安然地搖著爺爺留下來的渡船,等著那可能明天會回來又可能永遠不回來的情人儺送這一悲劇為告終。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這句話,我們也知道沈從文把原本順理成章的東西反過來寫,也就打破了我們讀者的期待視野,他為讀者展示了真實環境中的真實的人物,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邊城》裡的各種生命形式正代表著邊城人的生命形式,他們平靜、自然、知足地度過了一生,與此同時也就達到了自己生活的目的。《邊城》裡的人就是這樣的生活著,這就是作者的理想人性的建築,沈從文就是這樣的一位作家“不惜代價來揭示內心火焰的閃光。”2

  他構築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美好世界,同時這也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理想,這不是作者一個人的願望與理想,而是每一個現代人內心的期待。這一種真摯的、純潔的,令人嚮往的源於現實又有高於現實的社會關係呈現在我們眼前,他們生活的意境是我們難以體會的,正如汪曾祺說:“感到《邊城》是一部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3這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邊城[M].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2] 沈從文.小說作者和讀者[A].沈從文全集,第12卷,北嶽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3] 王蒙.文學評論精選[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4] 汪曾祺.又讀邊城載《汪曾祺文集》文論卷[M].江蘇出版社,1993年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