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原始風景》讀後感

遲子建《原始風景》讀後感

  引導語:《原始風景》是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遲子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關於這篇小說的讀後感。

  遲子建《原始風景》讀後感

  這本書裡的幾個篇章都寫到一個小孩子有些不招人待見的童年。不在父母身邊,不聽長輩的話,對許多人顯得不尊敬,甚至傷害小動物。主人翁多少有點問題兒童的意思。然而這些故事裡同時也寫出了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有些混亂,太多無知,也太封閉。

  這個孩子那些讓大人看起來很古怪,難管,甚至不禮貌或者殘酷的行為都是源自內心某一個黑黑的疑點或是情緒。這些內心的情緒可能是非常自然簡單,甚至單純的,但因為沒有表達,沒有被理解,分析和消散,這些原本孩子們都可能有的內心黑點就越來越濃重,並開始擴散到他的行為。

  去年十二月十四號新聞很大篇幅報道了美國小學槍殺案。一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到自己母親工作的小學殺害了自己的母親,並槍殺了二十多個學生。他這樣一個罪人內心龐大到無法控制的陰影又起源於什麼呢?或許只是一些一直以來讓他彆扭的小事兒?但幾十年一直彆扭著,得不到理解,情緒得不到化解和拍散,就擴散成了孤僻扭曲的人格。

  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大人們關注我們的衣食住行就夠他們勞累的了。但孩子們也是有心理需求的,有很多不解和不快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的被理解和釋懷。大多數人是可以自己健康成長的。但每個人也有可能總有幾個他想不開也難以說出來的黑點吧?

  現在回想一下,當年我這樣一個頭腦簡單心思單純的小孩子不也有過很多不解和恐懼嗎?小學裡老師明顯的`偏心和對自己的一些傷害不是到現在都能讓我想起來嗎?同學裡小團體的排斥和背後說壞話不也讓我心裡不解和難過嗎?那在當年稚嫩的內心上得留下多深的傷口呀!

  孩子間的欺負打逗,小團體小派別,被排斥,被嫉妒,在課堂上分數的排比能力的劃分,自己不擅長和不喜歡的學科帶來的壓力和自卑,這些都會成為內心的黑點和烏雲。

  在一個大人來講,發洩的能力和渠道是很多的,我們也學會了怎樣去化解甚至療傷,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他連自己在經歷怎樣一種情緒都並不自知,更別提怎樣健康的去應對了。所以,孩子們比大人更需要內心世界的關懷。

  然而大多數大人關心的只是身體的健康和平安,因為那些是看得到的,擺在面前的。大人們似乎早已忘記自己小時候內心經歷過的黑暗,掙扎和恐懼,認為孩子們有什麼“心理”可言。而且長輩們年輕的時候,很多被拮据的生活困擾,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看得見的需求遠遠重要過心理的需求,當這樣的一代人長大了之後他們的孩子不再缺乏基本的物質,大人們似乎也就認為孩子們沒什麼其它需求了。

  就像我們不記得自己在嬰兒時期都為什麼哭得撕心裂肺一樣,很多父母也記不起自己在少年和青年時期經歷過的在當時來講天大的事情。大人認為只是小事的事兒或許會是孩子過不去的坎兒。孩童時內心一個小陰影會因為不能表達,不敢表達,不會表達,或者表達了沒人在乎變成影響我們到成年的心理陰影。

  想想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吧!他們可能很孤獨。他們可能有不少害怕的人或事。他們可能有許多沒有能講清的需求。他們可能有忍受不了的厭惡。但他們還說不清楚,還不能找到幫助去釋放。

  遲子建這本書中的小女孩有很多在大家看來欠揍的行為。但讓她做這些事情地內心動機往往是很單純甚至是友好的。

  她的鄰居里有一個孤寡的外國老奶奶。她的姥姥越是不讓她接近這個老奶奶,她就越發好奇,一定要找機會去探個明白。去了卻發現老奶奶是個很喜歡她的孤單的人,還教她認字畫畫。小女孩便總是找機會去看老奶奶,中秋節是也早早從家裡跑出去送去自家的月餅。原本只是內心的好奇和憐憫,卻讓她在大人眼中定性為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另一個故事裡的女孩生活在父親醉酒母親打罵的環境裡。大人的內心都沒有穩定和平衡,還提什麼孩子的內心。她的媽媽明顯偏向小弟弟,為了帶好弟弟小女孩也犧牲了很多自己的自由和快樂。多種情緒和事件讓她後來舉起斧子砍死了能給弟弟帶來奶水的山羊。這樣的舉動本不該屬於任何童年,但當內心有太多扭曲和不安,被壓抑的情緒總要找一個出口。

  這個女孩嘴巴也很厲害,可以和大人頂嘴甚至做壞事,但那也是因為她封起的內心裡裝著許多她見到的這些大人幹過的醜陋的事。她有什麼能力去阻止大人做壞事呢?她能怎樣健康地表達她對這些人和事的厭惡呢?結果她又變成了大人不待見的問題少年。

  孩子們的沉默換來的不應該是大人的沉默。太多事情孩子們無法理解。他們不說不等於他們心裡沒有所想。太多成年人性格的扭曲來自於童年的一些小黑點。

  可不可以從小就把心窗開啟,讓大人們早些把陽光照進孩子內心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