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夜喜雨》看杜甫詩歌的小清新

由《春夜喜雨》看杜甫詩歌的小清新

  《春夜喜雨》是唐詩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緻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

  由《春夜喜雨》看杜甫詩歌的小清新

  【摘 要】杜甫的詩歌歷來以“沉雄”二字著稱,但他的詩作中不乏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幅清新動人的畫面。本文試從《春夜喜雨》出來,探尋杜甫詩歌的“小清新”風格。

  【關鍵詞】杜甫;詩歌;語言;風格

  肩負了一千多年“詩聖”名號的杜甫,創作了大量為歷代稱頌的詩歌,當談及其詩歌風格時,“沉雄”二字的分量自不必說。但其前期創作的詩歌,大多選擇了對大自然景物的描繪,如《春夜喜雨》中,作者不遺餘力地抒發了自己對春雨的讚美,其語言呈現出一種明麗歡欣的小清新風格。

  語言的運用是講求邏輯的,這種邏輯是思維體驗中最自然的狀態。文學作品的最大受眾應是一些不具備文學理論知識的人,而他們更不應被強迫去理解作者的思維,而是應當在讀到某處時,自發地因作品而悲而喜,由心生髮出贊同感,這便是文學作品應當呈現出來的邏輯。我相信許多讀過《春夜喜雨》的人都有一種歡欣暢快的感覺,這便達到了作者與觀眾關於審美的要求。從題目看,一個“喜”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詩文中雖未提及“喜”字,但當通人情的春雨隨時節而至,當人們還在熟睡時,它卻在以博大的胸懷滋潤萬物。當一夜的疾風驟雨結束後,推開窗戶,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路邊各色的花朵嬌豔欲滴時,難得你沒有被這懂事守信的春雨打動嗎,沒有由衷地感謝這春雨嗎?這是醞釀在整首詩中的情緒,也是觸動讀者的觸發點。

  整首詩的主要意象就是春雨,貫穿於全詩的雨既是主角,又是配角。說是主角,是因為從題目開始,作者的敘述便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詩中的雨前烏雲、雨後花朵都是為了春雨服務的。說是配角,是因為在作者營造的氛圍中,我們見到了滿城的烏雲,見到了江船上的燈火,見到了花團錦簇,見到了熟睡時萬物被滋潤。但我們似乎從來都沒見到過春雨,作者並沒有告訴我們春雨的大小、強弱,但卻時時刻刻感受到了春雨的存在。作者正是想透過已寫的景象和文章氛圍讓讀者去想象未寫之景,玩味作者未直接抒發的感情,從而在更深的層面去反射出作者的審美方式和內心世界。而在尾聯中,“花”這一意象的'出現則為我們展現了清晨時分,城中被雨澆洗過的花朵生機勃勃,這樣一幅清新恬淡、充滿希望的場景讓人感到身臨其境。“城”的意象又讓原本清新的意境增添了幾分大氣、闊遠。

  奠定好感情基調,設定好意象景物,作者在這樣一種小清新的環境氛圍中也帶給了讀者一種特別的閱讀趣味與閱讀感受。“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中,“雨”被賦予了人的情態,彷彿它真的通曉自然規律,按時節如約而至,怎能不被人在開頭就冠以“好雨”的褒獎呢?“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默默無聲的雨只是靜靜地與風一起來到人間,如母親一般給萬物以滋養,卻不動聲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作者不滿意於將漆黑一股腦潑向這畫面,於是借來一船燈火,在黑暗中兀自發亮。即便它有打破抗擊黑夜的勇氣,卻也只是更加凸顯了夜色之黑。這一切的終結在於黎明來臨,像是一場鬧劇收了場,大自然又恢復了平靜溫和,以嬌豔明麗的花朵昭示於世人春雨的貢獻。

  作者在語言運用的色彩搭配上也運足了功夫,在頸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中,烏雲密佈,風急天高,大雨逼近。在廣闊無人的野外,連雲都變成了黑色,而在這無盡的黑暗中,恰有一隻江船,燈火為黑夜帶來一絲光明。黑與明的對比,並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而是愈發凸顯了整個情景之黑。當這份密佈了陰雲的沉重幕布揭開之後,令人稱奇的卻是那“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破曉之後清晨的花朵都嬌豔欲滴,與前一夜壓城的黑雲相比,恍如隔世。紅與黑的反差在此刻也得以彰顯。突兀的對比給讀者心理上以十分強烈的刺激,情緒上也由沉重轉向欣喜。一句“花重錦官城”鋪開了一片奼紫嫣紅,明麗鮮豔的色彩讓讀者眼前展現出一幅美不勝收的春景圖。這份清新是被黑雲打壓之後的清新,自然來得難得可貴,令人印象深刻,帶給人心理上的感覺也是強烈的,繼而引發憂傷或愉悅之情。

  《春夜喜雨》的語言意韻透過情、景、趣、色的經緯線被編織為小清新風格的圖畫,這份富有美感的小清新不僅成就了《春夜喜雨》的生命力,也讓我們對於杜甫的詩歌多了幾分親切。

  【參考文獻】

  [1] 黃潤之.談談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J].上海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2).

  [2] 加曉昕,馮廣藝.杜甫詩歌色彩運用之美[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03).

  [3] 王波平.江碧鳥愈白 山青花欲燃——杜甫詩歌中的色彩運用[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04(03)

  拓展閱讀:《春夜喜雨》鑑賞

  杜甫這首五言律詩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詩篇之一,歷來為人們所傳誦。當時,詩人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經營,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經過長期顛沛流離和飽經憂患的杜甫,生活總算暫時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對成都自然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細緻的琢磨,並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不少吟詠它們的詩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詩一開頭,杜甫就讚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為什麼是“好雨”?因為在春季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雲:“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由於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雖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陽光。這就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水檻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時,雨就降下來了,它是“知時節”的,所以“當春乃發生”。這種為萬物生長所必須的“及時雨”,真是難得的好雨!這兩句詩,是採取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繪的。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杜甫作詩常常如此。這裡把春雨當作有知覺的,故它能根據需要,應時而降。詩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

  接著,第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因為好雨下在夜裡,故詩人著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雨細而不能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悄而來,默默無聲,不為人們所覺察,故稱為“潛入夜”。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當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裡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後者說明了雨極小。這恰如仇兆鰲所說:“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杜詩詳註》卷十)

  第五、六兩句是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野徑”指田野間的小路,是指地上;“雲”是指天空。由於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濃雲密佈,群星潛藏,月色無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團漆黑,正說明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裡,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並且顯得格外明亮。這是一幅極其生動的雨中夜景圖。詩人在這裡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為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詩人自己驚喜的感情。

  最後兩句是寫雨後曉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霽,整個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頭來。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至此,詩人對喜雨的感情達到了高潮,於是“花重錦官城”的詩句衝口進發而出,真是“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說:“束語‘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這首詩描寫細膩、動人。詩的情節從概括的敘述到形象的描繪,由耳聞到目睹,自當晚到次晨,結構謹嚴。用詞講究。頗為難寫的夜雨景色,卻寫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從字裡行間。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悅的春天氣息。這首詩題雖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顯然,詩人這種感情的產生絕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有其現實基礎。據史書記載,在他寫作此詩的前一年,京畿一帶就有嚴重災荒,“米鬥至七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鑑·唐紀》)。因此,杜甫一聽到雨聲,就感到無限喜悅,這喜悅恰好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