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親仁解說及心得體會

《弟子規》親仁解說及心得體會

  引導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親近什麼樣的人,我們自己也會潛移默化變成與對方一樣的人。在《弟子規》中對於這個現象也有勸告,謂之親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分解說。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解說

  同樣是人,品行卻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很多,品德高尚的仁者卻很少。真正的仁者,大家都敬重他,他們說話不會扭曲事實,也不會故意討好別人。能夠親近仁者,對自己有莫大好處,品德會一天天進步,過錯會一天天減少。不親近道德高尚的人,對自己有莫大害處,如果品質惡劣的小人接近你,就會做錯許多事。

  什麼是仁人?我先說一下孔老夫子心中的三位仁人——微子、箕子、比干。

  微子是殷商人,他是紂王的哥哥。當時王朝腐敗,紂王又時常沉迷於酒色當中。微子就常常進諫,紂王不聽。到了後來,周武王伐紂,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在推翻了商朝之後,微子就光著上身,用衣服將自己綁起,以示投降。(注:當時,一個朝代推翻了前一個朝代之後,要將前朝的皇室血脈切斷,就是將前朝有皇室血脈的人殺掉。)武王看見微子這樣做,因他自動投降,有仁德打動了,便沒有殺微子,並讓微子在祭祀的時候可以用皇室的音樂來祭祀祖先。

  箕子是紂王的叔叔,當時王朝腐敗,有人就勸他:“現在王朝腐敗,總有一天會被推翻的.,你呀!趕緊逃吧!”箕子就說:“逃!豈不是彰君之惡,自說(yue)於民!”(譯:逃!豈不是彰顯君王的罪惡!那別人不就會說我去討好老百姓!)箕子從此隱居山中。有一次,紂王把他抓回去,讓他進了監牢,最後把他流放到今河北的一個縣城裡。箕子在那裡,想出了一套很有名的哲理思想——洪範九疇。

  比干,是一代忠臣,被稱為“亙古第一忠臣”“國神”。有一次,他給紂王進諫,紂王不聽,他就恭恭敬敬的進諫了三天。紂王煩了,說:“你進諫了三天,你是聖人嗎?聽說聖人的心有九竅,我們只有四竅。我不相信,今天就來探個真偽!”之後,就把比干殺了,享年63歲。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這樣的人說話沒有忌諱,也不去諂媚討好別人。

  我們要做仁人,要有以下幾點:

  1.要有大公無私的精神。

  2.要剋制自己的私慾。

  3.要有崇高的精神和良好的修養。

  4.要有勇有謀,奉行中庸之道。

  5.要有仁的行動和行為。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害。”

能夠親近仁者,向他學習就會得到無限的好處,自己的品德自然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者,無形中就會產生許多害處,小人會乘虛而入,圍繞身旁,事情就會弄得一敗塗地。

     與君子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小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親仁篇短小簡潔,卻不乏道理,道理之中又含有一些哲理,不愧為《弟子規》中的經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