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古詩文化

博大精深的古詩文化

  中國上下五千年,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如果把歷史文化比作一個大花園,那麼古詩就是大花園裡的一朵奇葩。它不僅字字賽珠璣,給我們美好的感受,還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知識,深刻的寓意,做人的真諦。

  我是在古詩的陪伴中長大的,當我呀呀學語時,媽媽就一字一句教我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當我學用筷子吃飯時,飯粒撒在了地上,家人就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教育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愛惜每一粒糧食,鼓勵我用好筷子。

  進了幼兒園,老師常教我們背誦古詩。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白的“兒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白居易的“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辛棄疾的“更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詩我均能琅琅上口。在班級背誦古詩的比賽中,我還得到了名次。

  父母帶我外出遊玩中也經常用眼前的景物對上古詩給我講解,使我的思維於詩情景意渾然一體。我們到了蘇州慕名去了寒山寺,想到張繼的《楓橋夜泊》古詩,我用盡全身力氣撞擊了寺內大鐘,鐘聲宏亮,震撼人心,使人有振奮向上的感覺。而詩人張繼卻因鄉愁鄉思,只覺得遠遠傳來的悠悠鐘聲,使心絃震顫愁更愁。可見心緒不同觀景的效果會炯然而異。我祖籍在揚州,有了數次去瘦西湖的機會,有年夏末去遊玩瘦西湖滿眼殘花敗柳索然無味,由此體會出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是遊玩瘦西湖的最佳時機。

  在詩的搖籃中我漸漸長大。學習古詩的範圍廣了些,層次高了些,內涵豐富了些,意境體會也深了些。

  古詩猶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給後人們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大漠孤煙直,長河日落圓。”反映出一望無際的大沙漠的雄渾壯闊景色。“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一個“紅”和一個“綠”把江南春景的豔麗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古詩猶如一副歷史畫卷,向我們推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事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這正是霸主項羽憑匹夫之勇欲奪天下面臨敗局所發出的嘆息。“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道出了善於聯合各方力量,統一天下,成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大英雄氣概和喜悅心情。

  在於謙的《石灰吟》裡,“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和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中所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表現出他們是一身正氣的'民族英雄。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這是愛國詩人陸游在人生即將走到盡頭時還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事業。每讀到這些詩時,常使我的心和祖國、人民緊緊聯絡在一起……

  當我的文章快要結束時,我忽然領悟到古詩豈止是大花園裡的奇葩。它猶如流淌在祖國大地上已有二、三千年的長河,它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陶冶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澡雪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它奔騰不息,奉獻其所有。讓我們在詩歌的“長河”中學游泳,會游泳。用我們的智慧繼承它、發揚它,使之萬古不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