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及答案

語文《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及答案

  導語:《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代表作,也是語文重要一課,更是考試的重點知識,所以,同學們在日常中要多做相關的練習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及答案,歡迎閱讀!

  語文《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及答案篇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本文選自《 》,作者 ,字 ,號 ,

  眉州眉山人 代 家。

  2、解釋加粗的詞。

  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

  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有情,但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並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1)、 理由: 。

  (2) 理由: 。

  4、畫線的句子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麼作者稱自己為“閒人”,這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詩夜遊》即寫於此時。

  5、“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理?

  6、“念無與為樂者” 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此句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7、本文寫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8、“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認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這一處景色描寫包含作者怎樣的情感?

  9、文中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這三者都為寫人服務,寫人又突出這一點“閒”,請你寫出文中的幾個“閒”?

  10、本文作者借月抒情,與其《水調歌頭》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相似之處是哪一句?並談一談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抒發的感情是否相同?

  11、德國的荷爾得林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有人評價蘇軾的人生也是詩意的人生,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合這篇文章談談。

  12、“月色入戶”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寫得很有人情味。請為這一句寫一段批註性文字,體會這一句的妙處。

  13、按原文默寫: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中描繪院中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 。

  14、本文對月色的描寫非常成功,使作者情感的抒發自然流暢,沒有斧鑿之跡。古詩文中還有很多關於月色的成功描寫,請舉出幾里例。(至少兩例)

  15、作者月夜遊寺,情融於景,請結合文章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擬一組含“月”字的五言或七言的對偶句。

  參考答案:

  1、《東坡志林》 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宋 文學

  2、窗 高興愉快的樣子 想到,考慮 睡覺

  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 相互錯雜 只是

  3、(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2)懷民亦未寢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

  (3)相與步於中庭 理由:關係親密。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同,命運相同。

  4、(1)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2)、仕途失意的落寞。

  5、見月色之美的歡喜之情。

  6、(1)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嘆。

  (2)為下文作鋪墊,引出下文尋訪好友的舉動。

  7、空明、澄澈。 被貶月夜遊寺正是消釋抑鬱的具體行為。

  8、欣賞如水月色、婆娑的月影時的愉悅快慰之情。

  9、“入夜”即“解衣欲睡”,是閒;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是閒;與張懷民“步於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麼仔細,那麼清楚,兩個人都很閒。

  10、“庭下如積水空明” 被貶之後,內心孤獨、失落,而又刻意達觀的複雜情懷是一致的。

  11、蘇軾寫這篇文章時已被貶黃州將近四年,作為一個有濟世之才的讀書人,長期被閒置,內心一定是異常苦悶的,但蘇軾在這種情況下,能超越自我,月色在他的眼中那麼富有人情味,這種透過賞月來擺脫抑鬱之情,在欣賞自然美景中達到忘我的思想境界,不就是一種詩意人生的體驗嗎?

  12、作者把無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寫得生動有趣,襯托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筆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樣善解人意,當作者孤寂無聊的時候,它悄悄地溜進屋來慰藉作者。

  1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4、(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5、(1)倚樹聽流泉,開簾見新月。

  (2)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語文《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及答案篇二:

  【快樂積累】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詞

  (1)欣然起行( ) (2) 水中藻荇交橫( )(3)如吾兩人者耳( )

  (4)月色入戶( ) (5)蓋竹柏影也(  ) (6)但少閒人(   )

  2.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與父    、弟    合稱“三蘇”,三人同在“       ”之列。

  3.選出下列閱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D.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4. 默寫出文中描寫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並對其寫景的妙處試作簡要的分析。

  5.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與否,對的打“√”,錯的打“×”。

  A.“月色入戶”把月光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地與他作伴,有意慰藉我們這位失意的詩人。           ( )

  B.“念無與為樂者”寫出作者被貶期間難尋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著的叫張懷民的人。                        ( )

  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採用的是動靜結合,正面形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 )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寥寥數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種慰藉的心情。                               ( )

  6.蘇軾還寫過其他的一些關於月的詩詞、散文,請你舉出兩例。

  7. 有一天,本文作者蘇軾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請他到書房歇息。恰巧,案頭放著一篇王安石未寫完的詩稿。題目叫《詠菊》,開頭兩句是:“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樣,它能和寒霜鏖戰,寧枯在枝上,也不凋謝零落。說西風“吹落”“滿地金”,太不符合實際生活了。於是提筆又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看了他的續詩,心中好笑,便藉機把他從京城調往黃州作官。蘇軾不服氣,對王安石的報復行為十分不滿。一次大風過後,惆悵之中,他閒步花園,卻真的見到了菊花紛紛下落,滿地鋪金的情景,才知道黃州的菊花與別處的`不同,同時感到自己的續詩也是不妥當的。

  (1)故事說蘇軾被貶黃州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這是事實嗎?

  (2)菊花是不是真的不會脫落?你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嗎?

  (3)這個故事給你的寫作有何啟示?

  【閱讀驛站】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相與步於中庭。步:

  9.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翻譯:

  10.從表達方式上看,第一段屬於     ,第二段屬於     ,第三段屬於。

  11.文中兩個問句是什麼問句?他們的實際意思又是什麼?

  1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寫月下庭院月景的比喻句是:

  (2)寫月夜散步心情,表現與張懷民的感情息息相通的句子是

  1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李太白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後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美文共享】

  遊白水書付過

  蘇軾

  紹聖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遊白水佛跡院。浴於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餘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思考: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殆可熟物(    )  (2)循山而東(    )

  (3)折處輒為潭(    )  (4)俯仰度數谷(   )

  2.指出下列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

  (1)殆可熟物(    )

  (2)雪濺雷怒(    )

  3.翻譯。

  (1)雪濺雷怒,可愛可畏________________。

  (2)擊汰中流,掬弄珠璧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寫於紹聖元年(1094年),是蘇軾貶官惠州時所作。記敘了作者和兒子蘇過從白天出遊到晚上歸家這一天的活動,著重寫了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幾個片斷。

  5.《記承天寺夜遊》和《遊白水》中都寫到了月亮,且都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前文是以________喻月,後文是以________喻月,形象生動;兩文共同的寫作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兩文中的比喻句揣摩)

  ★答案及點撥

  快樂積累:

  1(1)愉快地,高興地(2)交叉錯雜(3)語氣詞,相當於“而已,罷了” (4)單扇的門,一說指堂屋的門(5)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於“原來是” (6)連詞,只是,不過

  2. 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宋 蘇洵 蘇轍 唐宋八大家

  3. B

  4.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

  5. A.√B.×C.√ D.√

  6. 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等。

  7. (1)故事中說,蘇軾是因為亂改當時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詩受到報復而被貶黃州,這是虛構的。事實告訴我們,蘇軾是因為“烏臺詩案”而被貶的。蘇軾在政治上比較保守,與王安石的政見確有不同。(這道題是活用文學史常識)(2)菊花有兩種,一種花瓣結密的不落,一種花瓣不十分密的會落。所見菊花以前者為主。黃州的菊花卻以後者為主。(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是寫作源泉。要寫好作文一定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

  閱讀驛站:

  8. 考慮、想到 ;散步、漫步

  9.月光照在院中,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10.記敘  描寫  議論、抒情

  11. 反問句。哪裡的夜晚都有月,哪裡的院中都會有竹柏,都可能有這樣的月色。

  12.(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3. 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表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讚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美文共享:

  1. (1)大概(2)沿,順(3)就(4)走過

  2. (1)形容詞的使動方法,使物熟(2)名詞作狀語,水花像雪濺,水聲如雷怒

  3. (1)水花像雪濺,水聲如雷怒,既可愛又可怕。(2)在江心划船,捧弄船槳擊起的水滴,發亮似珍珠,圓月的影子沉浸的水裡,潔白如寶玉。

  4. 佛跡院、觀山燒、玩江景

  5. 比喻。水,璧;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