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練習

記承天寺夜遊練習

  閱讀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回答小題(共10分)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句中加線詞。(4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懷民亦未寢 寢:

  ③相與步於中庭 步:

  ④蓋竹柏影也 蓋:

  2、用現代漢語譯下面句子。(2分)

  原文: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3、文章描景寫“月”,抒情寫“閒”,你怎樣理解它們?(4分)

  答:

  參考答案:

  1、①心想②睡③散步④原來 共4分,每詞1分

  2、 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重點譯出但、閒、者、耳) 共2分,譯錯一字扣1分,扣完為止

  3、“閒”“月”貫穿全文,寫月表現閒,閒則賞月,既直露當夜的心情,又隱喻作者被貶的心態。 共4分,每點2分

  答案解:

  1、“念、寢、步”放到語境中用合適的動詞代替即可。“蓋”為發語詞,可譯為“大,原來”等。

  2、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有“但”“閒人”,都是課本註解中的重點字,分別譯為“只是,只”“清閒的人”。瞭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3、寫“月”是寫景,寫“閒”是寫情。理解可知,其中包含的人物的情感是微妙而複雜的,寫“月”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除此之處,寫“閒”,更有被貶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在其中。

  考點: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點評:文言文中的字、詞、句應有所識記。分人物情感類的題目,應注意結合文章內容,寫的景物的特點,所敘述事情的性質,作品的寫作背景等綜合分揣,並用切題的、通順的語句括作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