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

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遊客、助人為樂的導遊,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1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暫短的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時間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時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它以建築規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儲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又因對研究中國古代史、佛教史和藝術史有極高的價值,享譽國內外。1961年,國務院將雲岡石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指名要求參觀雲岡石窟,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蓬皮杜總統參觀了雲岡石窟。我們乘坐的汽車已駛入停車場,大家請按順序下車,在雲岡石窟門前集合。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現在看到的像蜂窩一樣排列的許多洞窟,就是雲岡石窟。石窟開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處稱雲岡,故名雲岡石窟,原名靈巖寺,亦稱石佛寺。雲岡石窟為什麼開鑿在武周山?這與武周山這塊風水寶地密切相關。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內山清水秀,可以說是“藏風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稱武周塞,從北魏的舊都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到達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經過這裡。武周山位於內外長城之間,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當時人馬商隊來往頻繁,還駐紮了重要的軍隊,皇帝經常在這裡議論國家大事。武周山成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們在這裡遙拜北方,祈求神靈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開鑿石窟,建立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窟,這裡冬暖夏涼,幽靜神秘。古印度佛教興起後,佛教信徒、僧侶將石窟作為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因為,依山雕鑿石窟、佛像,比用磚石築建寺院經久耐用。佛教是漢代經著名的絲綢之路開始傳入中國,石窟寺藝術的傳入,大約在3世紀。我國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爾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絲綢之路東行還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進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從甘肅繼續東進則是寧夏須彌山石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層岩石屬於株羅紀的長石石英砂岩,石質堅硬,結構緊密,有利於石窟和造像的雕鑿。

  現在,大家已隨我進入雲岡石窟的山門,我身後的石窟參觀示意圖,大致告訴我們參觀路線。雲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還有許多小型洞窟。共計1100多龕,大小造像51000多軀。從雲岡石窟西行約3公里,武周川北有吳官蒼石窟。再溯河西行,距雲岡15公里的高山鎮,還有焦山石窟。這麼多洞窟如果要細看的話,也許你一個星期的`時間也看不完,目前開放有40多個洞窟,仔細觀看需要2天的時間。按傳統參觀路線,如果大家時間充足,先從東部第1窟開始,直到第45窟結束。如果僅參觀2個小時左右,則主要遊覽第5、6窟、五華洞、曇曜五窟。

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2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大同的雲岡石窟。讓我簡單介紹一下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五窟和六窟是相鄰的兩個石窟群。它是雲岡石窟中最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洞穴5開始於一個橢圓形的草和鹿型,分為前室和後室。進入後面的房間,首先,我覺得山洞很高。中央的兩腿兩板佛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的第一座佛像。佛陀繫著蝴蝶結腰帶,身穿齊肩長袍,頭頂上是一座藍色的螺旋形寺廟。佛像面容清秀,白點硃砂,修長的眉毛和眼睛,挺拔的鼻子、肩膀和耳朵,給人一種凝重、莊嚴、仁愛的感覺。因為後世為了積累功德,佛像被厚厚的泥土覆蓋,金身被重建。遺憾的是,我們看不到北魏石刻的原始形態。第五窟是第三佛,中央佛是釋迦牟尼佛,右邊佛是未來佛。因為佛像身上的泥土脫落,我們可以看到北魏原始石刻的藝術風格。洞穴5值得欣賞。洞房南牆拱頂上方兩層約有18尊石雕佛像,拱頂東側的樹幹下,兩尊石雕佛像相對而立。這個雕塑很漂亮。

  接下來我們將參觀6號洞穴。

  6號洞被稱為雲岡石窟的“第一大洞”。洞的平面是方形的,後面的房間是曲折的。在洞的中央,鑿出了一個方形的塔。塔的吃水約為15米。它分為兩層。整個山洞都裝飾著華麗的雕刻。洞穴的牆壁上擺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者和瑞士人的鳥、神、獸、花等。這是一個熱鬧、擁擠、美麗、美好的佛的世界。由於雕刻技藝精湛,雕刻的內容十分豐富。6號洞被稱為雲岡石窟的“第一大洞”。看看連線佛像的四座塔的頂端。四面牆加塔柱共15尊佛像,下部壁龕共5尊佛像。它們都採用近似圓形雕刻和高浮雕的方法來增加佛像的立體感。在中心塔柱的上四角和四根九層高的塔柱及上中心四邊形佛像架設處,採用鏤空雕刻法。在中心塔的腰和四面牆上,神仙巧妙地運用了有限的壁畫,將淺浮雕與高浮雕相結合,以塊狀浮雕的形式連線排列。他們生動地雕刻了33幅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蹟。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呈現給世人。

  嗯,主要的洞穴已經介紹給你了。現在,請大家親自去參觀,感受佛教世界的寧靜與偉大。

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3

  雲崗石窟處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雲崗石窟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藝術家們把它比喻成東方的羅馬石雕。有人發現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藝術,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雲崗石窟開鑿於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前後用了約30年的時間才基本上完成了這個浩大的藝術工程。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

  53個,大小造像51000多個。石窟雕刻的題材內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達17米。佛像形態端莊,是中原文化傳統的表現手法;但其臉部形象:額寬、鼻高、眼大而唇薄,卻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徵。

  大同市在公元5世紀初,是北魏的都城,當時稱為平城,至5世紀末遷都洛陽,在近百年間,這裡一直是中國北方封建統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並奉為國教。公元446年,太武帝聽信司徒崔浩的建議,焚燬佛寺佛塔,強迫僧人還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滅法”。不久太武帝病,疑為滅法所致,大悔,

  殺崔浩。

  文成帝繼位後,首先恢復佛法。雲崗石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當時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數以萬計的勞動人民和雕刻家動工開鑿的

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4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歡迎來到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號稱“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約16公里處,它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開鑿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那個時代的能工巧匠們前後用了近30年的時間才完成的。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 53個,大小造像51000多個,石窟中雕刻的內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它們中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形象,如佛、菩薩、弟子和護法等;有風格古樸,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築物;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的佛傳浮雕;有構圖繁富,優美精緻的裝飾紋樣,真是豐富多彩,琳琅滿目呀!

  同學們,由於雲岡石窟的洞窟比較多,一共有53個,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們知道它是哪一窟嗎?讓我告訴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間的坐像高達17米,大佛的雙腿長達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一隻腳上可站立12人。怎麼樣,夠大的吧!

  雲崗石窟處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雲崗石窟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藝術家們把它比喻成東方的羅馬石雕。有人發現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藝術,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雲崗石窟開鑿於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前後用了約30年的時間才基本上完成了這個浩大的藝術工程。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造像51000多個。石窟雕刻的題材內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達17米。佛像形態端莊,是中原文化傳統的表現手法;但其臉部形象:額寬、鼻高、眼大而唇薄,卻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徵。

  大同市在公元5世紀初,是北魏的都城,當時稱為平城,至5世紀末遷都洛陽,在近百年間,這裡一直是中國北方封建統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並奉為國教。公元446年,太武帝聽信司徒崔浩的建議,焚燬佛寺佛塔,強迫僧人還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滅法”。不久太武帝病,疑為滅法所致,大悔, 殺崔浩。

  文成帝繼位後,首先恢復佛法。雲崗石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當時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數以萬計的勞動人民和雕刻家動工開鑿的。

介紹雲岡石窟導遊詞優秀5篇5

親愛的遊客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到雲岡石窟旅遊觀光,我是你們此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周導遊吧。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提供全程的講解服務。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雲岡石窟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我們現在位於中部的石窟。主佛居中,洞壁和洞頂佈滿浮雕,真是美麗極了。你們看,是不是?

  前面就是著名的五、六窟了。大家快走呀。

  第五窟到了。第五窟為“大像窟”,主要造像題材是“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佛,主尊釋迦牟尼高達17米,腳上站十二三個大人也不會擁擠,是雲岡石窟最高的造像。窟西側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請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後面是一條狹長的隧道,你們猜這是做什麼的?對了,這是佛教信徒們禮拜繞行的誦經道。

  第六窟是雲岡石窟中設計最精細,雕刻最華麗,內容最豐富,造像最多的一窟,稱“第一偉窟”。請大家看,窟內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線窟頂的二層方形塔往,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簷小塔,馱於象背上。塔的四面是不同的佛,不知是有意設計還是巧合,光線剛好照到了佛的雙眼,給人很神秘的感覺。第六窟最引人入勝的是雕刻於塔柱下層大龕兩側和洞窟四壁的“佛傳故事”畫面,展示了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經歷。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內容豐富,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彙集的大檢閱。

  好了,請大家自由在石窟裡觀賞,欣賞這美麗動人的畫面……一小時後來這裡集合。但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請大家不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石窟中隨意觸控佛像,而且同時也要監督他人。

  願雲岡石窟給各位留下深刻的回憶。再次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