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陽太昊陵導遊詞

河南淮陽太昊陵導遊詞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遊,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麼優秀的導遊詞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河南淮陽太昊陵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南淮陽太昊陵導遊詞1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遊客朋友的到來,我是大家是導遊,我的右手邊是為咱們保駕護航的司機。衷心的祝願大家能玩的開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也預祝本次旅途愉快!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周口太昊陵,在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先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週口的概況。

  周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人類始祖太昊付羲氏都宛丘,作八卦,結網置,教民漁獵;中國女神女媧氏都西華,摶土造人,煉石補天,化育萬物;炎帝神農始都陳(今淮陽縣)、嘗百草,藝五穀,教民稼穡,開創中國種植、養殖的新紀元;古代先哲,世界100名人之首的道家鼻祖老子(名李耳),生在苦縣(今鹿邑縣),西出涵谷,著五千言《道德經》,流傳千古,經緯華夏,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在陳城(今淮陽)建立“張楚”中國第一個農民政權;中國傑出易學家陳摶亦生在鹿邑縣;包拯下陳州賑災,引出過一段有名的故事;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洪憲皇帝袁世凱生在今項城市;著名的抗日將領吉鴻昌生在扶溝縣;陳、李、謝等十多個姓氏的祖根源於周口。

  歷史的長河,燦爛的文化在周口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是中國古文化旅遊的重點區域。“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寢太昊陵,佔地870畝,五門相照,殿宇琉金,巍峨壯觀;伏羲仰觀俯察,作八卦的畫卦臺,亭欄溢彩、古柏蒼翠;付羲始作八卦的聖物白龜1984年從畫卦臺畔千年靈地重現;距今4600多年的宛丘故城遺址平糧臺,是我國日前發掘出土,時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

  孔子陳蔡絕糧,平淡艱辛的紀念地絃歌臺,修葺一新,湖中建壇,紅蓮映日,碧荷接天;老子故里太清宮,仿長安皇宮建造,九龍井,“先天太后之贊”碑依存;老子修道成仙,飄然昇天老君臺,高壇建築,莊重古樸;“三皇”之一女媧氏之都城,西華女媧城環境優美已成為商貿遊覽勝地;扶溝吉鴻昌紀念館記載著英雄不朽的業績流傳萬古;

  周口市關帝廟,儲存完好,是中國古代建築、雕刻、美術、冶煉等工藝薈萃的古建築群;袁世凱故居,典雅別緻,頗具中原近代民居情調;南頓故城建設精美,具有古城風貌;淮陽剪枝公園,松柏造型奇異,飛禽、走獸、亭、塔、閣、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淮陽環城湖比西湖大一倍的16000畝水面,蒲葦蔥鬱,荷花飄香,碧波盪舟,戲水採蓮,垂釣燒烤,樂趣無窮。

  周口市新建的“中華五千年”旅遊景區,濃縮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仿長城建築,把中華樓、長城各關按1:1的比例建設鑲嵌其中,玉雕、石雕、泥塑歷代君王將相、文人聖賢一萬多尊,分堂設立“長城”之內。

  改革開放以來周口市旅遊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景點景區加速建設,各種服務不斷完善。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先進,星級飯店四家,設施齊全;三家旅行社,隊伍精良,服務上乘,向外推出老子文化旅遊線,伏羲文化旅遊線,平原風景旅遊線,孔子周遊列國旅遊線等。

  好了,遊客朋友們,太昊陵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車型。欣賞美景的同時請大家一定注意安全,畢竟安全才是離家最近的路!

  景點講解:

  太吳陵坐落在誰陽縣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濱,是祭祀三皇之首太吳伏羲氏的大型陵廟。

  伏羲氏生於成紀,他率領部落,由西向東,逐水草而牧,選擇了黃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誰鉑)。伏羲在人類社會從母系到父系,由野蠻向文明進化時期,以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立下了偉大的功績。“太吳”即是人民對伏羲的讚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象日月那樣光明。

  傳說伏羲氏在位114年,死後葬於陳。為紀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們就在宛丘築陵、建廟。據記載,伏羲陵墓始建於春秋,漢代在陵前建祠,以後歷代帝王不斷擴建太吳陵,成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場所。歷史上由於黃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築除蘇氏中書《太吳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沒殆盡。明英宗於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廢墟上重建陵園,後又在清代多次修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太吳陵園區。

河南淮陽太昊陵導遊詞2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河南觀光、遊覽。我謹代表我們開心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本團的導遊員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者x導。坐在我旁邊的是我們的司機安師傅,安師傅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大家對安全問題儘可放心,可以盡情的欣賞沿途的風景。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我們能夠乘坐同一輛車是我們的緣分,希望大家可以珍惜這份緣分,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共同愛護我們的家,也就是保護好我們車內的衛生。最後,預祝大家可以度過一個輕鬆而又愉快的旅程!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的車正駛向淮陽太昊陵景區,趁著這段時間我先向大家先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文物古蹟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

  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臺周公測景臺;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介紹完河南再來說說我們本次旅程的目的地淮陽。淮陽古稱宛丘,陳州。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地方,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這裡建都統一四海,實現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創造了龍的圖騰,史稱龍的傳人。後炎帝神農繼都於太昊之舊墟,易名為陳,神農氏在這裡嘗百草,藝五穀,率領先民步入農耕社會。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體的象徵。所以考古學家稱: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陽,六千年看淮陽。

  好了遊客朋友們,景區馬上就要到了,現在我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太昊陵的概況。太昊陵是為了紀念三皇之首伏羲氏而修建的陵廟合一的大型古建築群,它坐落在淮陽縣城北,古蔡河北岸,毗鄰美麗的龍湖。太昊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擁有六千五百多年的文明史記,天下第一陵墓的尊稱。這裡有宮殿式古代建築群,中國最古老的廟會遺風,不是布達拉宮,卻吸引了無數的謁祖朝聖者,正月來到這裡你就能見到最具代表性、最大的祭祀廟會。

  還有造型各異、形態萬千,被稱為天下奇觀的獨秀園。今天導遊xx就帶您走進淮陽太昊陵,一起緬懷先祖的齊天功德。好了,太昊陵停車場到了,請大家隨手關好車窗,帶好貴重物品下車,下車後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車的顏色、停車位置和車牌號——Y66688。

  遊客朋友們,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太昊陵。大家現在看到的陵園內建築多為明代建築,其建築結構與明代皇宮相仿。整個陵廟的佈局分為內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總佔地面積875畝,主體建築貫穿在750米的中軸線上,今天我們主要參觀在中軸線上的景點。

  請看我們面前的這座橋,它名叫渡善橋,穿過這座橋我們就來到了太昊陵的第一道大門午朝門。過了午朝門之後我們要看到的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門“道儀門” 。穿過“道儀門”我們才算進到內城。現在請大家跟著我的旗一直往前走,穿過第三道大門先天門我們來到了太昊陵的的中心大院。大院的東南角有鐘樓,西南角有鼓樓。這就是傳說中的`晨鐘暮鼓,大家來這裡可以敲敲鐘擊擊鼓,給自己帶來好運、吉祥。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就是“統天殿”,俗稱“大殿”。建於明代,是陵廟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重點建築。殿前有月臺,面積300多平方米。這裡是歷代皇帝舉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場所。其實說到統天殿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明朝的皇帝,誰呀?他就是朱元璋。那時的朱元璋非常的窮,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來到淮陽後他就住在太昊陵內,每天每晚對著伏羲禱告祈求”保佑啊,趕快讓我時來運轉,當上皇帝吧!”可是沒想到後來他真的當上了皇帝,就又來到太昊陵重新擴建廟宇,並且為大家眼前的伏羲像重塑了金身。

  下了統天殿後門臺階,我們便來到了等級僅次於統天殿的“顯仁殿”,俗稱“二殿”。“殿內正中供奉女媧金像。在二殿的東北角有一方帶孔的石頭,又名子孫窯。是祈求子孫的地方,各位遊客,如果你有求子求孫的願望,不妨伸手摸一摸子孫窯,感受一下它的神奇和靈驗。

  出了統天殿,我們看見的就是太始門,又稱“寢殿”,是人祖爺休息的地方。它是太昊陵內最古老的一座建築。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了伏羲氏的陵墓。它的形狀是上圓下方,意思是天圓地方。墓前這塊青石碑,傳說是宋代才女蘇小妹用汗巾所書,因此又稱“汗巾碑”。據說,當時重修陵廟,工程快結束時,負責修繕計程車紳聽說蘇東坡當時在此居住,便派人前往,請他為伏羲陵墓書碑。但蘇東坡當時有事外出,蘇小妹來到書房,見到求字信,一時興起就用隨身所用的汗巾代蘇東坡題寫了“太昊伏羲氏之莫”七個大字。蘇東坡回來見了,見蘇小妹前面六字寫得蒼勁有力,卻把“墓”錯寫成“莫”,很惋惜,而蘇小妹卻只在一旁笑而不語。蘇東坡望著小妹的得意之情,忽然醒悟,連連稱讚:“妙,妙”。原來,蘇小妹是以大地為土。因為時間實在是太久遠了,墓碑上的文字經過風吹日曬全部被風化掉了,但無論怎麼樣都無法風化掉我們對伏羲氏的敬仰之情。

  穿過陵墓後,我們來到的是“蓍草園”。傳說伏羲就是根據白龜龜背圖案,採來蓍草擺成八卦的造型,創下了先天八卦,所以它被稱為“神蓍”。據說全國只三處生長此草:一為山東曲阜,一為山西晉祠,再來就是太昊陵了。因此草稀有,歷代帝王每當春秋二季派官員前來朝拜人祖,返京覆命時都必須帶回一束蓍草作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這也是淮陽八景之一,被稱為“蓍草春榮”。

  各位遊客朋友,今天的景點講解就到這裡了,剩下的時間就交給大家自行遊覽,請大家遊覽過程中一定注意安全,把握好時間,下午5點我們在車前準時集合,希望大家都能玩的開心,謝謝!

河南淮陽太昊陵導遊詞3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到達伏羲太昊陵,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太昊陵的基本概況。太昊陵是為了紀念三皇之首伏羲氏而修建的大型古代建築群,它位於淮陽以北,毗鄰美麗的龍湖。佔地面積約540餘畝,分為外城,內城和紫荊城三部分。是中國十八大名陵之一,因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所以太昊陵也被譽為“天下第一陵”。每當二月二至三月三,這裡都會舉辦傳統大型廟會,屆時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期間還會有獅子,龍燈,旱船等民間表演,廟會聲勢之大、會期之長為中原地區所獨有。2008年,我們太昊陵廟會因參加人數眾多而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進入景區,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道門便是太昊陵的第一大門——午朝門,因為它子午相對,坐北朝南,所以在民間被稱之為“午門”。午朝門始建於明朝,門庭雄偉,氣勢磅礴,門中設有三洞,均為紅門金釘。其中,中門為9排9路,兩側為7排9路,屬於帝王的規制。除此之外,兩側還有硬山式八字牆,門上掛有“太昊陵”,“午朝門”,和“開天立極”三個大匾。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封建社會啊,只有皇帝前來祭祖或手捧聖旨的大臣才可以有幸走這道午朝門。

  而現今了,我們已經是文明社會了,人人平等嘛,所以大家不妨也跟著阿湯走走這帝王之門,讓我們也一起沾沾帝王之氣,享享帝王之福。過了雄偉的午朝門,沿中軸線青石道路大約再走一百多米,我們便來到了一座高臺建築之下,高臺兩旁古樹林立,莊嚴肅穆,無不顯示了太昊陵威嚴的帝王之氣!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高臺上掛有一石匾,名曰“先天門”。

  先天門為清代所建,歷史悠久,頂部整體以灰筒瓦為主,臺上建有翡翠高閣3間,臺中設有一高大磚砌拱門,門高11米左右,此門一開始並沒有登樓的階梯,只可以遠觀不可以親臨感受。直到70年代,當地政府為了促進旅遊業發展,方便遊客的觀光。才在先天門兩旁修建了旋梯,使遊客朋友們也能親自登樓,領會一下登高望遠,暢想古今的奇妙感受。

  好的,遊客朋友們,我們繼續向前,現在我們已經到達太昊陵的中心地區紫禁城了,眼前的這個高大的建築物便是人們祭拜伏羲的主要殿堂——統天殿,統天殿始建於明朝,全殿以黃色調為主以示尊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太昊陵中體積最大,等級最高的殿宇,也被稱之為大殿。殿前兩側放有兩隻威風凜凜,氣吞山河的石獅。讓人遠遠一看啊,便油然而生敬畏之感。

  再看大殿中央,殿門掛有一匾,寫有“寶笈淵源,名跡永傳”,此匾乃是乾隆皇帝親筆所寫,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而殿前的月臺更是歷代祭祀的盛典之所,無論王侯將相還是三教九流來到這裡都要望之匍匐頂禮膜拜。當然,遊客朋友們是遠方尊貴的客人,所以不用膜拜直接隨我進入大殿便可。走進殿門,我們可以看到,殿內供奉著一尊神像,它頭生雙角,肩披樹葉,腰纏獸皮,手託先天八卦,威攝四方。

  大家可能會問,這個造型奇怪卻面帶慈祥的人是誰?沒錯!它就是我們太昊陵的核心人物,伏羲氏。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創立了先天八卦,教會了人們狩獵捕魚,改革了婚姻制度,他的出現,深深的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也緊緊的將整個中華民族團結在了一起!直到現在,伏羲氏依然被我們親切的稱之為華夏文明初祖!

  好的,統天殿的解說暫時就到這了,現在留給大家三十分鐘的時間在此自由活動,活動時請注意好個人安全問題,希望大家玩的愉快,三十分鐘後,我們在此集合繼續參觀下一個景點。

河南淮陽太昊陵導遊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各位嘉賓的光臨,今天我帶大家遊覽的是太昊伏羲陵。太昊陵坐落在誰陽縣城北,古蔡河畔,城湖之濱,是祭祀三皇之首太吳伏羲氏的大型陵廟,佔地875畝,建築雄偉,殿宇巍峨,古柏參天,勁松疊翠,號稱天下第一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淮陽老城通往北關途中路東環城湖裡,有個方形土崗,那便是伏羲當初畫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臺。臺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頂天棚上畫有伏羲先天八封圖。亭東有棵歪柏樹,便是傳說中的那棵神奇的八卦柏。八卦臺南邊有一片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養白龜的地方,叫做白龜池。

  說來也巧,1984年夏天的一個早晨,一少年在白龜池裡竟釣出一隻稀世白龜,重2.3市斤。周身潔白,玲瓏剔透。其蓋上花紋居然和傳說中講的完全相符,引起了不少學者的重視。但因管理條件簡陋,顏色已賂有改變,淮陽縣已於1997年8月1日又由這一少年將其放歸蔡池。

  伏羲氏生於成紀,他率領部落,由西向東,逐水草而牧,選擇了黃淮平原,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伏羲在人類社會從母系到父系,由野蠻向文明進化時期,以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立下了偉大的功績。伏羲功蓋百王,德配天地。他的主要功德是結網罟、興漁獵,養牲畜、充庖廚,畫八封、造書契,作甲歷、定四時,造琴瑟、歌扶徠,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廬、始定居,嘗百藥、制九針,造於戈、飾武功,以龍紀官、分理海內。他在以古陳為中心的黃淮平原上,掀開了華夏文明的歷史序幕。後人因此稱他為“人祖”、“斯文鼻祖”、“龍師”。“太吳”即是人民對伏羲的讚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象日月那樣光明。

  傳說伏羲氏在位114年,死後葬於陳。為紀念祖先功德,很早以前,人們就在宛丘築陵、建廟。據記載,伏羲陵墓始建於春秋,漢代在陵前建祠,以後歷代帝王不斷擴建太吳陵,成為帝王朝祖祭拜的重要場所。歷史上由於黃河多次改道,明以前的建築除蘇氏中書《太吳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沒殆盡。明英宗於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在一片廢墟上重建陵園,後又在清代多次修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太吳陵園區。

  我們現在看到的陵園內建築多為明代建築,其建築結構與明代皇宮相仿。整個陵廟的佈局分為內外二城,內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垣高3米,上有城垛。陵園內殿宇琉金,樓閣掩翠,金碧輝煌,華彩璀璨。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建有渡善橋、九龍照壁、午朝門、東天門、西天門、玉帶橋、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仰觀門、俯察門、鐘鼓二樓、東西廊房、統天殿、顯仁殿、太始門、寢殿、先天八封臺、伏羲陵。大家聽到建築的命名後,就知道整個陵區都蘊含著伏羲先天八卦的基本原理,。一字形照壁,象徵混沌未開的無極門意為由無極而生太極。術極門兩側三才門。三才門根據“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命名,五行門,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太極門東西的仰觀門、俯察門意味著太吳伏羲氏仰觀察而畫八卦。根據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又有兩儀門、四象門。

  統天殿顯示“大哉乾元乃統天”之意,表明太吳伏羲氏一統天下,至高無上之地位。顯仁殿源自《繫辭傳》。

  “顯諸仁,藏諸用”。太始門,太始者,原始之萌也。統天殿俗稱大殿,是陵廟中軸線上最主要的建築。殿高17米,面積390平方米。該殿單簷歇山式,面闊5間,進深3間。脊上中間三節彩釉陶樓,樓下有一小龕,龕內方框雕楷書“太吳伏羲殿”5字,兩邊配以獸馱葫蘆,騎馬武士(二十八宿)。殿正門上懸:“伏羲蒼精,初造王業,畫封結繩,以理海內”,“象天法地”,“抱一木式為”,…“斯文鼻祖”,“一畫開天”等木匠。明間簷柱楹聯“華夏文明三始祖;淮陽伏羲第一人”。中間匾額書寫“寶笈開源,名跡久傳”八個大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徹筆。殿內鐵鑄楹聯“後天地。而生,朱園猶堪尋聖蹟;立帝王之極,白雲常此護靈墟”。此外還有:“人根之祖”、“中國一人”,“教以人倫”;“萬派一系”,“佑我無疆”,“默佑黎民”等匾額。殿中設落地罩式神龕,青石座位。龕上據為花冠形,雕“都宛丘,結網罷,養犧牲,作甲歷,畫八卦,定嫁娶,龍紀官,造琴瑟,葬於陳”九幅浮雕圖案。憲內塑有太吳伏羲氏像:頭生雙角,腰著虎皮,肩披樹葉,赤腳袒腹,手託先天八卦太極盤。左右配享朱襄、吳英。殿前設月臺高七級,可容千人跪拜。月臺兩側配東西廊房、鐘鼓二樓,形成一座莊嚴的四合大院。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歷代舉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場所。

  顯仁殿位於統天殿後,是一座雙簷挑角的建築,它面闊7間,進深5間,坐落在13級直壁式高臺之上。龍鳳大脊,殿周有迴廊,用獨特的地方手法彩繪。殿臺東北角方石上有一孔,傳為“子孫窯”。殿前原有鐵熊一對(今無存),清康熙年間重修碑兩通。

  出太始門,經八封臺、陵桓門,便是太吳伏羲的陵墓。陵高20多米,邊長182米,上呈圓形,下有方座,象徵“天圓地方”,顯得高大雄偉;氣魄非凡。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通,寬3尺,高15尺,上有“太吳伏羲氏之墓”7個大字,據傳碑為蘇小妹用絲巾作筆寫成。陵左右各立明重修碑一通。陵上有白擅,周有古檀,蒼翠崢嶸,濃蔭匝地。人們1976年發現陵西側古柏樹權間長出一顆白檀樹,枝葉茂盛,當地人稱“兩柏夾一檀,打的糧食吃不完”。

  現在我們來到了陵墓山的蓍草園,相傳伏羲就是在此採蓍草畫八卦的,稱“揲蓍畫封”。蓍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互生葉,形似艾草,春天開白色或粉紅色小花。《博物志》說:“蓍穢而三百莖,故知吉凶”。蓍草的莖有八稜,草梗很硬,是占卜之物,當地稱其為神草。蓍草在全國其他地方少見,惟獨此處生長最茂盛。宋以後,歷代皇帝春秋遣官致祭,覆命時必以此草為憑。山東曲阜孔廟裡的蓍草,據說還是當年孔子從這裡帶回家鄉的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