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河北省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時常會需要準備好導遊詞,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河北省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北省導遊詞1

  正定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rdquo百歲帝王趙佗、常勝將軍趙雲故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是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北大門。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

  正定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文化積澱深厚,享有“古建築寶庫”的美譽。

  正定縣地處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是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線。

  隆興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儲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原名“龍藏寺&rdquo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

  隆興寺的主要建築天王殿、摩尼殿、彌陀殿、戒壇、大悲閣等,都順序分佈在中軸線上。

  榮國府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嚴格設計和建造的,它是一座具有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群,分府、街兩大部分。

  整個工程於1984年12月破土動工,1986年7月竣工。

  榮國府是按照《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建造的一座封建王宮,佔地面積2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房間212間,遊廊102間。

  整個府邸分中、東、西三路,各路均為五進四合院:中路為賈政公務院,採用了莊重的宮延式彩繪,東西兩路為內宅院,採用了明快的蘇式彩繪,室內落地花罩典雅氣派,明清式傢俱精美華貴,23個場景,150個人物;

  1600多件古玩、字畫,再現了“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翰墨之族”的富麗堂皇。

  府內西側怡園內四季花亭古香古色,小橋迂迴山水齊備,婉如一座小巧別緻的蘇州園林。

  後圍房內新增設了《紅樓夢詩詞繪畫、刻石展》,邀請了啟功、張愛萍、黃琦、歐陽中石共200餘位著名書法家揮毫潑墨。

  其中部分為黃華、廖漢生、王首道、王任重等到國家領導人題詞。

  寧榮街總長200米,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房間120間組成風貌各異的51家店鋪,它是參照乾隆南巡圖設計的,房屋錯落有致,街上旗幌招展,牌匾齊全,再現了康乾盛世景象。

  趙雲廟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與舉行世聞名的隆興寺、榮國府毗鄰。

  一九九六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擴建重修,對外開放。

  重修之廟佔地12畝,全部為仿明清式建築,造型古樸,氣勢宏偉,其主要建築有山門殿、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候殿。

  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整個佈局變開闊大方,整齊勻稱。

  更以碑亭刻石,花草樹木點綴其間,尤為肅穆典雅。

  現廟內展出的趙去故里碑,趙雲飲馬槽,均為原廟記憶體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均為正定出土文物。

  再有木牛流馬、紅崖天書、孔明燈等都與三國有關。

  殿內的壁畫、配詩以及盈聯多為名家所為。

  河北省導遊詞2

  普寧寺位於承德市避暑山莊北部武烈河畔,由於寺內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稱大佛寺。普寧寺建成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佔地3.3萬平方米。是外八廟中最為完整、壯觀的寺廟建築群。當時清政府平定了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達瓦齊的,在避暑山莊為厄魯特四部上層貴族封爵,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稱桑鳶寺)建制修建此寺,清政府希望邊疆人民“安其居,樂其業,永永普寧”,故稱之為“普寧寺”。

  普寧寺建築風格獨特,它吸收並融合了漢地佛教寺院和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築格局,南半部為漢地寺廟的“七堂伽藍”式佈局,中軸線上依次分佈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殿堂,兩側為鐘鼓樓和東西配殿,南北長150米,寬70米。北半部為藏式寺廟建築,以大乘閣為中心,周圍環列著許多藏式碉房建築物——紅臺、白臺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大乘之閣內部分為三層,閣內矗立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高22.28米,腰圍15米,重達110噸,用木材120立方米,是現在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質雕像。像內是三層樓閣式的構架結構,中間為一根主木,四周組合許多根邊柱,外釘衣紋佔板密封,分層雕刻。佛像比例勻稱,紋飾細膩,繪色絢麗,生動地表現了觀世音菩薩的表情和神采,是我國雕塑藝術的傑作。

  大乘之閣的北西東三面對稱地構築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及四座喇嘛塔,佈局適宜,造型優美,環大乘之閣而建。

  河北省導遊詞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皇家風水寶地清東陵參觀遊覽:

  我是導遊員xxx,接下來將由我為大家介紹清東陵的歷史、建築以及這裡埋葬的歷史人物和有關傳說,希望大家在清東陵能夠感受皇家山水福祉,並給大家帶來好運和快樂!

  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10月15日,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公佈,清東陵景區成為唐山市首家5A級景區。

  清東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遊客旅遊觀光。2008年,清東陵景區被北京市奧組委確定為唯一的一處京外景點,成功地接待了前來參觀的奧運賓客,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清王朝統治時期,東陵分“後龍”和“前圈”兩部分,陵區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20公里,佔地面積達2500平方公里。“後龍”為“風水來龍”之地,從陵後長城開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雲,東達遵化,層巒疊翠,山秀石奇,氣象萬千。當時,“後龍”禁地派重兵駐守,負責安全保衛。“前圈”是陵寢分佈的地方,四周群山環繞,中間野闊川平,東、西各有一泓碧水緩緩流淌,形似一隻完美無缺的金甌,可謂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寢依山面野,井然佈列在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內,其間蒼松翠柏、樓殿亭閣、門坊城垣、橋柱碑雕,無一不精,無一不美。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浹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園寢和一座公主園寢。全部陵寢以順治帝的孝陵為中心,東側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側有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以及孝莊、孝惠、孝貞(慈安)、孝欽(慈禧)四座皇后陵,還有景妃、景雙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嬪園寢。

  河北省導遊詞4

  東陵目前開放的景點有裕陵、裕妃園寢、慈禧陵、慈安陵、展覽館、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廟等9處景點。

  在清東陵14座陵寢之中,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當數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順治皇帝的陵寢——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長達5600多米、寬12米、用磚石鋪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寶城、寶頂,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連線,將孝陵的數十座形制各異、多彩多姿的建築相貫串,形成一條氣勢宏偉、序列層次豐富、極為壯觀的陵區建築中軸線。它雖然因勢隨形,多有曲折,但曲不離直,明確顯現了南北山向的一貫,配合了山川形勢,強化了主賓朝揖的天然秩序,產生了極富感染力的空間藝術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長的神路,也是最壯觀、最富藝術性的神路。由於其他各陵的神道都與孝陵神道相連,所以孝陵神道也稱為清東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進入清東陵的標誌性建築,採用仿木結構形式,五間六柱十一樓,面闊31.35米,高12.48米,是全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構築而成。石牌坊雖然歷經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兩次劫難,但依然巋然屹立,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更顯得雄偉壯觀。石牌坊南有天台山和煙墩山東西對峙,形成陵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龍門口”,常年水流不斷,當年皇帝來謁陵要臨時搭建浮橋通行。“龍門躍鯉”歷來被譽為東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這作山峰因為它的形狀象漢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東陵的風水中,是清東陵的前朝山。

  大紅門

  石牌坊以北是大紅門,它既是孝陵的大門,也是整個清東陵的總門戶。面闊58米,進深11.15米,單簷廡殿頂式建築,是整個清東陵內等級最高的建築。

  大紅門是陵園的正門,是謁陵者和帝、後、妃棺槨的必經之處。大紅門前左右各設一座下馬牌,上面用漢、滿、蒙三種文字雕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謁陵者在進入大紅門前必須提前下馬、降輿,步行透過。

  具服殿

  大紅門北側路東的這座建築叫具服殿,也稱更衣殿,是供前來謁陵的帝、後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個陵園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聖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這座重簷歇山頂的高大建築,是孝陵的神功聖德碑亭,簡稱大碑樓。

  大碑樓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須彌座上,通高約33米,每面簷牆面闊25米多。每面牆各有一個拱券式門洞。樓內正中有一個巨大的形似海龜的神獸,叫贔屓。傳說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各有所好。贔屓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負重、長壽,故讓它馱著巨大的石碑,以示萬古長青,永垂不朽之意。

  河北省導遊詞5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寬2.17米,厚0.73米,屓頭刻6條蛟龍,碑額篆刻“大清孝陵神功聖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滿文在右(西),漢字在左(東)。碑文內容主要記載了順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聖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樓要在先帝入葬後由嗣皇帝營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寫。孝陵大碑樓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寫。這篇碑文長達1700多字。在大碑樓外周圍是磚墁地,俗稱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華表,亦稱擎天柱。大碑樓在四根華表的襯托下,更顯得氣勢恢宏。

  據傳,清朝皇室家法規定:凡後世皇帝有失國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聖德碑”。可是,1840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道光皇帝對此隻字不提,卻以自謙的口吻說自己治理國家的功績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並論,於是下了一道諭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聖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後,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聖德碑,成為定製。

  石像生

  我們眼前的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為清東陵的案山。過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兩側設定的石人、石獸的總稱。石象生放置在神道兩側,象徵帝王生前的儀帳和護衛。石象生一般有兩種,即石人和石獸。石人又稱翁仲。據說,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長一丈三尺,異於常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後,秦始皇懷念他,特製翁仲銅像立於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見到銅人,竟以為是活著的阮翁仲,嚇得望風而逃。從此,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為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設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園寢不設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規模為最大,共有18對,從北往南依次為:文臣3對、武士3對,馬立、臥各1對,麒麟立、臥各1對,象立、臥各1對,駱駝立、臥各一對,狻猊立、坐各1對,獅子立、坐各1對,最南端為一對石望柱。孝陵石像生從北到南長達870米,猶如兩列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在迎接著謁陵者的到來。孝陵石像生不僅石雕像多,序列長,有立、有臥、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樸粗獷,突出寫意的風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現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馬征服天下,朝氣蓬勃,不可戰勝的氣勢。它們與蒼松翠柏相互映襯,使神道聖潔、莊嚴、肅穆,氣勢非凡。

  清東陵的風水和選址

  風水一詞最早出於伏羲時代,伏羲根據自己研創的簡易圖,推理出地球有過一段是風與水的時期。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風水,又稱堪輿、圖宅、青囊、山水之術等,是東方神秘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