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賀的詩

唐代李賀的詩

  李賀代表作品精選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裡,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作說法是,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振武軍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

  另一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元和二年(807年)。

  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常務理事朱世英則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認為此詩可能是寫朝廷與藩鎮之間的戰爭。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伏彼起,發生過重大的戰爭。如史載,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軍攻打易州和定州,愛國將領李光顏曾率兵馳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衝擊吳元濟叛軍的包圍,殺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逃竄。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譯文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崑崙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衝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公元811年(唐憲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當時李賀任職於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譯文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蘇小小墓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譯文

  墓地蘭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傷的淚眼。

  再沒有編織同心結的東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芳草猶如她的席墊,松樹猶如她的車蓋。

  清風作為她的衣衫,碧玉作為她的玉佩。

  生前乘坐的油壁車,傍晚時準在一旁等待。

  森冷翠綠的磷火,殷勤相隨,閃著光彩。

  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風挾雨,呼呼地吹。

  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溼團光, 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菸, 一泓海水杯中瀉。

  譯文

  天色悽清,老兔寒蟾正低聲嗚咽,月光斜照,半開的雲樓粉壁慘白。玉輪軋著露水沾溼了團圍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帶鸞佩的仙娥。俯視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滄海桑田,世間千年變幻無常猶如急奔駿馬。遙望中國九州宛然九點菸塵浮動,那一片海水清淺像是從杯中傾瀉。

  老夫採玉歌

  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榛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嫋嫋。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譯文

  民工不斷地採玉啊採玉,要採那珍貴的水碧。不過是雕琢成貴婦的首飾,替貴婦們裝扮容姿。

  老漢飢寒交迫來採玉,鬧騰得水中蛟龍也愁戚。碧藍的藍溪水啊,也被翻攪得渾濁不清了。

  夜黑雨狂的山岡上,老漢只好以榛子充飢。杜鵑聲聲哀怨啼血,就像老漢悲傷的淚滴。

  又深又險的藍溪水,把多少採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縱然過了千年仍怨恨藍溪。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樹呼嘯,風狂雨急。老漢腰繫繩索盪悠悠,從山腳直垂到藍溪底。

  心理掛念著寒村茅舍裡,嬌兒弱女在嗷嗷哭啼。看著山崖石級上的懸腸草,老漢的心悲慼無已。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