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濟南章丘人,其夫趙明誠。趙的祖上是山東諸城,就是康生江青還有大詩人臧克家的故鄉。按現在的說法,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出身“高幹”家庭。所不同的是,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曾任京官禮部員外郎,禮部是一個沒什么實權的一個部門。李格非學識淵博文筆出眾,是文學泰斗蘇東坡的得意門生,他在京城做官只是一般的工作,而做學問才是他的事業。其傳世名著《洛陽名園記》中可見其學識高雅的文筆和修暢的意味,此外他對佛學經學文學理論也頗有造詣。從這點說,李清照應算是出身“高知”之家;而趙明誠之父趙挺之一生熱衷於仕途,在官場的爾虞我詐中步步升遷,曾任吏部侍郎,是管幹部的一把手,以後官至宰相,陪伴皇帝於左右,權傾一時輝煌足夠。勿庸置疑,趙明誠是一“高幹”子弟了。不管怎么樣,李跟趙的結合還是門當戶對的。

  結婚後的李趙二人一個美貌才女,一個風流才俊,有著共同愛好,相得益彰恩恩愛愛,第二年趙明誠就在京城當上了相當於現在處一級的幹部,可為少年得志。在郎才女才郎貌女貌的和諧與愜意中,他倆度過了六年的黃金時光。明誠之父趙挺之原是老宰相京保舉先任副宰相的,可他當了副相後就在皇上面前進言京的不是,於是京被罷免趙挺之升任正職。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京豈是等閒之輩,又在皇上面前使出解數,很快便梅開二度,再次稱相。趙挺之這會一下子從權利的巔峰而落為尋常百姓,沉重的打擊在他被削職後五天便暴病而卒,趙家的男子因受牽連也被全部抓進皇家監獄,更別說再當官了。這時的趙府,趙明誠的母親郭老太太,原來的宰相夫人,升為一家之主,於是新的問題顯現出來了。原來,李清照打過門起,在趙家就不把做女人的“三從四德”放在心上,而整日裡沉於琴書詩話,這與郭老夫人的要求格格不入形成一對尖銳的矛盾,可以說郭老太從來也沒喜歡過這位小兒婦。更有甚者,李清照過門六年了,還未生出一男半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郭老太怎么能夠認可?!還有嚴重的,李清照在趙家壓根兒就沒有上下尊卑長幼之序!結婚的第二年裡,李格非在中央政府被列為“反黨集團成員”,趙挺之怕自己得罪皇上竟然置若罔聞袖手旁觀。情感熾烈的李清照不顧丈夫的一再勸阻,幾次寫信給公爹要求公正的對待其親家。她寫信就是寫詞,其中有化用杜甫罵楊國忠“炙手可熱視絕倫”的句子為“炙手可熱心可寒”,這種言詞不知超過了山野村婦潑口罵孃的多少倍!……..現在,郭老夫人是一家之主,家境敗落,這婆關係如何處理?何況婆關係的處理古今中外就是一大難題。甭問,積蓄多年的不和諧迅即凸現出來。趙明誠也試圖從中調和平息,奈何緣木求魚!郭老夫人做出決定,命李趙夫婦遠離京誠,到明誠的姥姥家住去了。

  姥姥家在山東益都,即今青州。來到青州,對李清照來說,是從黑暗的京都來到了清新的故園;從政治鬥爭的混濁漩渦走入了寧靜的生活;從壓抑人性束縛人情的藩籬飛入了真善美的大自然的懷抱。而趙明誠則由宰相府第遷入了尋常百姓之家;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熱烈一變為“門雖設而常關”的寂寥。雖然如此,青州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擁有豐厚內涵的人文環境,對趙明誠來說,仍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又有清照這位絕代佳人才情熾烈的妻子在身邊,那些家族的不幸,仕途的坎坷也暫時忘卻了。於是,清照將二人居住的宅院取名為“歸來堂”,將其居室取名為“易安室”“歸來”“易安”均出自陶淵明老先生的文章中,表達了她對陶老先生的熱愛。

  紅梅初開新春將至,自然環境與清照的內心世界獲得了溝通,心情愉悅的她拿起筆來言情寄志了。《小重山》:春到長們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至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歸來也/著意過今春。這是她來青州後的第一首詞,從中可以清晰的覺觸到她喜悅的心情。畢竟是年輕人,李趙的二人世界變得豐富充實起來。蒐集金石書籍是明誠的愛好,清照協助丈夫共同校勘考證;遊覽名勝是二人的共同愛好,泰山靈巖寺山蒙山仰天山直至渤海岸邊,都留下了二人的足跡。這一時期,也是清照文學創作的高峰。現在看到的《漱玉詞》中那些清新流暢的詞句,大都成於此時。最為後人稱道的是,夫婦二人“歸來堂”的“鬥茶”。飯後,二人沏茶,指書櫥中某書某頁說出何內容,以決勝負,敗者獻茶勝者飲之。清照自小博學強記不壓於現在的電腦,每每勝之。二人笑語歡聲……在這如影隨形相知相投輕鬆和諧的日子裡,二人渡過了七年的時光。

  郭老太太不愧是“高幹”夫人,幾年來上下奔走於朝廷內外,皇上終於恩准,趙家的案子得以平反,趙家的男兒相繼再出仕。明誠在閒居七年後的一個夏天,皇上降旨又要啟用他了。上任那天,郭老夫人專程從京城趕來為兒子送行。預料之中的事情發生了:老夫人下令,不許清照跟隨明誠上任!而把自己的一個貼身丫送給了明誠。

  明承的再出仕,對李清照而言,是失望是失落,是心靈承受的劇烈打擊——她津津樂道世外桃源,與頃刻之間遭到了毀滅性的搖撼。從此,李清照的生活乃至整個情感世界發生了轉折行的變化。如果把它的詞分為前後兩個時期的話,以此為界。

  或許有人不解,李趙二人共同生活十幾年,為何突然發生感情危機?試想,明誠再仕的時候正值三十出頭,風華正茂。那個年代有錢人納妾的多的是,何況是大夫,法律允許啊!再者,母命不可違;重要的還有,清照一直未育,“無後為大”的倫理觀念是郭老夫人和明誠不能接受清照這一缺陷的.。

  獨棲青州後的李清照,時刻在思念著夫君。想起以前那些歡樂時光,一種“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紅稀香少”“綠肥紅瘦”的心情直落筆端。或許有人還問,以清照的叛逆性格,為何不去陪伴郎君?事實是,在明誠萊州府任上時,清照來過明誠身旁。然而,趙明誠已不是原來的趙明誠了,他一心“為官”只為“孔方兄”而忙碌了,而且,他又納妾了。清照在孤寂中只得到一位摯友“淨中我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原來子虛烏有。徹底地明白了,明誠已不再是她的知音,連個影兒也難得見了。可能,清照早有預感,就在去萊州行至昌樂暫憩時,他寫到,一心懷念青州故人,未到萊州淚已流!二人的`夫妻關係早就名存實亡了。

  以李清照的性格,她那裡也不去了,就在“歸來堂”做她的“易安居士”。然而,歸來容易易安卻難。調整心態後的李清照,繼續她的詞作;一本《詞論》也在這時破殼而出。期間,她的政治見解也昇華到一個政治家的高度。她的詞更加直書胸,如《蝶戀花》:暖雨輕風初破凍/柳眼梅/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花鈿重………把一個少婦獨處思念意中人的心境表述的淋漓盡致;對靖康二帝被金人擄去,國人疾呼要不惜代價迎回二帝時,她卻淡然一笑揮筆寫到:“不乞隋珠與和壁,但乞鄉關新資訊”,兩塊國寶無所謂,重要的是不再要戰爭,其政治見解可見一斑;她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詞論》,更是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星。

  此時,還發生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感情豐富內心世界不甘寂寞從不把三從四德放在眼裡的李清照“改嫁”了。說是再婚,實際是於本地一才高八斗風流倜的馮姓男子同居.因為趙明誠和她從來沒有解除婚約……..關於李清照“再”的事實,一直以來人們諱莫若深,就連趙明誠納妾也不願在文章中提起。然而確是史實。二000年,具體時間忘了,山東大學中文系的馬教授專門在《齊魯晚報》文,就李清照再婚的研究做了詳盡的表述。可惜這篇文章我找不到了。

  “再婚“很快就結束了,因為李清照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尺度是別的男人無法與之溝通的。屈指算來,李清照在青州已居住二十年整了,其中獨居十年,從24歲到44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

  冬天,青州淪陷於戰禍,“歸來堂”被付之一炬。刀光火影使清照不得不南下安貴池尋找趙明誠。輾轉半年時間夫妻終於見面。這次的相逢對於李清照來說,只是找一個安身之地而已。不久,明誠又到浙江湖州任職,清照仍不遂前去。此時,江北已被金兵佔領,金兵的馬蹄不斷的向南踏進,烽火狼煙隨時隨地可燃。李清照只有“悽悽慘慘慼戚”的體驗了。一年半後,清照接到明誠來信,前去湖州探視病中的明誠,他已經病入膏肓。。就在永別之際,趙明誠終於悔悟,面對原配糟糠,“取筆做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即把所有家產留給了清照一人,並摯手相托,要她把《金石錄》修訂成書。這年,李清照45歲。

  金兵佔領湖州以後,一說清照隱姓埋名,在民間過起了真正的平民生活,一說隨趙氏家人,為避戰亂流離失所。分起來,流離失所的可能大些。如果沒有在戰火中的顛沛體驗,是不會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千古絕唱的。

  二十三年後,清照不負丈夫之託,終將《金石錄》修書完畢。為不致散失,以她68歲高齡親自到泉州明誠的二哥思誠那裡,將此書送去珍存。

  天高雲低,白髮蒼蒼的李清照坐在回返的船上,木雕似的望著遠方,江天一色。忽而,她想起了年輕時作的一首詞,輕輕的吟唱起來:“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故事結束了。不知“詞國女皇”“華夏第一女作家”“絕代佳人”李清照卒於何歲何年,使後人感嘆不已!一本《漱玉詞》放在案上,分明是李清照的生命還活著!她身後的800年間,雖受到庸俗與卑瑣的多方詆譭,歷史卻已證明,清照一生的著述,為人類的精神留下了輝同日月的財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國際天文學組織決定,在世界文化名人中選出李清照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李清照的生命從人類之中又延續到了月球之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