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詩歌的感傷藝術色彩

李商隱詩歌的感傷藝術色彩

  導語: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其詩歌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晚唐衰敗的社會現實以及李商隱一生的悲苦命運,讓詩人有了刻骨銘心的悲劇體驗,這種悲劇體驗又形成了詩人獨特的悲劇創作心態,而這種悲劇創作心態所產生的感傷情緒不斷在其詩歌創作中凸顯,使其詩歌呈現出一種強烈的感傷藝術色彩。

  1 前言

  唐詩宋詞可謂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沉澱中的瑰寶,每每讀到李商隱的詩歌時,我們總會被詩歌中蘊含的那種深深的感傷之情所感動。傳統的文人一般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有兩種不同的選擇,而詩人李商隱走的是一條“獨善”而“兼濟”相結合的道路。他的詩歌創作風格是婉約與風骨相結合,既有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感傷。於是他的詩便顯得幽思婉轉、如泣如訴,體現出了一種“沉博絕麗”的藝術風格。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李商隱詩歌中所蘊含的感傷因子來源於他悲苦身世、愛情婚姻不順和報國無門的切身體驗。十歲喪父,家道中落,自幼苦讀,試圖透過科舉之路振興家門。然而,由於婚姻問題,李商隱深陷晚唐牛李黨爭的漩渦中不可自拔,直至離開人世。在這期間,李商隱也試圖出仕為官有所作為,但皆因時間短暫而無所成就,鬱鬱而終。李商隱一生有許多著名作品,而其在晚年所作的《錦瑟》則是其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正是詩人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幽怨悲涼的錦瑟聲引發了詩人對自己過去的回憶。詩人這一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深陷牛李之爭,最終窮困潦倒。“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每每讀至此,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副極其淒涼的畫卷,這是詩人發自肺腑的沉重與悲哀,悲愴、淒涼。可以說,李商隱詩歌中所隱含的悲傷色彩與其親身經歷息息相關,是詩人悲慘人生的真實寫照。

  2 李商隱詩歌的感傷藝術色彩

  李商隱詩歌中字裡行間體現出來的感傷,一方面源於他愛國但卻懷才不遇的悲慘命運,這點兒類似屈原的命運,因此師從屈原的“幽憤”;另一方面源於類似於著名詩人杜甫的沉鬱,懷才不遇的悲慘命運以及自身性格里的沉鬱因素造就了李商隱詩歌中的感傷色彩。

  2.1 對時事的感傷

  李商隱憂國憂民以及報國無門的那種複雜心情在其政治詩歌中體現的淋淋盡致,李商隱政治詩歌中流露出來的感傷正是這種複雜心情的真實寫照,其中包含著詩人因得不到朝廷重用而報國無門的感傷情緒。

  李商隱生活在逐漸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當時的社會各階層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李商隱一身學問非但毫無用武之地,還深陷黨爭之間,被指為“背恩”之人,得不到重用。心中的憂鬱無法排遣,加之愛國心切,李商隱只能透過詩歌,揭露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藉以抨擊統治者的腐朽統治,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其代表作《行汰西郊作一百韻》是詩人眾多政治詩歌的傑出代表,同時也是繼詩人杜甫《北征》之後內容宏大的反映社會政治現實的詩歌,廣為世人流傳。其中的詩句“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我願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頭出鮮血,榜陀汙紫良”等詩句形象生動的表達了詩人對腐敗統治的`心痛,雖有“君前剖心肝”之心但卻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使讀者不僅潸然淚下。同時,《岳陽樓》、《聽鼓》、《風雨》等詩歌,或表現了詩人對沒階趨走的屈辱處境的憤慨,或表達了作者對那些權貴之人仗勢欺人嘴臉的諷刺,無論是何種感情的體現,這些詩歌的共同特點是都表現了詩人不願屈服社會現實的骨氣,李商隱政治詩歌中的感傷之情正是晚唐社會現實以及其悲慘命運結合的必然產物。

  2.2 對愛隋的感傷

  愛情題材的詩歌是李商隱詩歌創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為著名的部分。因此,我們在對李商隱詩歌中的感傷藝術色彩進行研究的時候,不能不研究其愛情詩歌中的感傷色彩。那首家喻戶曉的《無題》可謂是李商隱愛情感傷詩的傑出代表,其詩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膾炙人口,感情細膩,廣為後人傳頌。在這首詩歌中,詩人採用“剝繭抽絲”的手法,由一個意念而生髮了另外的意念,句句相扣,連綿不斷,生動形象的表達了相思之苦,感情細膩而又深刻,令人回味無窮。這首詩既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追求、堅貞不渝,也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愛情消逝的無奈與感傷。首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生動的描寫了離別時的場景以及心中的痛苦之情,而詩中的“東風”指的就是“春風”,這與古代詩人傷春悲秋的寫作風格是相符的。頷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則因其淋淋盡致的描寫出了情人間那種堅貞不渝、執著堅定、纏綿而又沉痛的感情而廣為世人流傳,成為了描寫愛情的絕佳詩句,也是《無題》這首詩歌中最為出彩的地方。那種“流淚之死”的對愛的感傷讓讀者為之動容,一種“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痛苦而又美麗的境界頓時顯現在讀者的面前。頸聯和尾聯是詩人對幸福的嚮往,這種嚮往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實現的,只能藉以詩歌表達,感傷之情顯露無遺。詩人愛隋詩歌中的感傷之情也是源於其自身婚姻的不幸,但那卻不屬於詩人李商隱,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以及對自己婚姻的感傷,都被詩人融進了其愛情詩歌的創作之中,以此來悼念自己己逝的幸福。

  3 結語

  作為一個傳統的詩人,李商隱承繼了千年來古老的文化積澱,對於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自身悲慘的命運化為傷感之情融於其詩歌創作中,既有對個體的悲嘆,也有對社會人生的關注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清代吳喬雲:“唐人能自闢宇宙者,惟李、杜、昌黎、義山”,由此可見,詩人李商隱確實是繼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之後開闢詩國之大家。在唐朝衰敗之際,其詩歌中依舊能夠體現這種憂國憂民的感傷,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思索,實屬難能可貴,這種藝術風格也非常值得後人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