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商隱原文賞析

哭李商隱原文賞析

  生平簡介

  崔珏,字夢之,大中進士。官至侍御史。存詩一卷。

  和友人鴛鴦之什(其一)

  崔珏

  翠鬣紅毛舞夕暉,

  水禽情似此禽稀。

  暫分煙島猶回首,

  只渡寒塘亦並飛。

  映霧盡迷珠殿瓦,

  逐梭齊上玉人機。

  採蓮無限蘭橈女,

  笑指中流羨爾歸。

  崔珏詩鑑賞

  崔珏這首詩很有特色,作者竟因此被譽為“崔鴛鴦”。

  詩人詠鴛鴦,首先從羽色寫起 。他以 “翠鬣紅毛”這樣豔麗鮮明的字眼來形容鴛鴦,又著意把它放在夕暉斜照的背景下來寫,以夕暉的璀璨多彩來烘托鴛鴦羽色的五彩繽紛,這就把鴛鴦寫得更加美麗可愛了。“舞”字下得尤妙 。它啟迪讀者去想象鴛鴦浮波 弄影、振羽歡鳴的種種姿態,雲錦、波光交融閃爍的綺麗景象。只此一字,使整個畫面氣勢飛動,意趣盎然。

  然而 ,鴛鴦之逗人喜愛 ,並非只是因其羽色之美,而是因其習慣於雙飛並棲,雌雄偶居不離。這種習性,是一般水禽少有的。人們正是取其這一點,來象徵忠貞不渝的愛情。所以,詩的第二句直接點明多情這一最重要的特徵 。“水禽情似此禽稀 ”,一語破的 ,切中肯綮,以下各聯就緊緊抓住這一“情”字, 從各方面去加以表現 。在結構上,此句既緊承首句, 又開拓下文,是全篇轉換的主導。

  第二聯正面描寫鴛鴦之多情、重情。鴛鴦棲息在內陸湖泊溪流中 ,其活動範圍並不大 ,迴旋餘地亦小,但它們無時無刻不相依相守。你看,當它們飛向煙雲縈繞的小島時 ,難免一前一後 ,稍稍拉下了距離;然而,即使是這樣短瞬的`距離,鴛鴦也是難捨難分,前者頻頻回顧,後者緊緊相隨,表現出依依眷戀的深情。深秋水枯,池塘顯得更加狹小,但哪怕只是渡過這樣窄小的寒塘,它們也不願須臾離開,一定要相逐相呼,雙雙齊飛 。“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 亦並飛 ”,詩人從鴛鴦日常的飛鳴宿食中選擇這兩個 最能表現其多情的細節 ,淡筆輕描 ,就把鴛鴦的習性表現得維妙維肖,淋漓盡致。這一聯對偶工整而又自然流利。“暫”與“猶”,“只”與“亦”四個虛詞,兩相呼應,頓挫傳神,有一種紆徐舒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使鴛鴦的“情”顯得更加細膩纏綿、深摯感人。這一聯歷來為人稱道,成為傳頌不朽的名句。

  正因為鴛鴦是幸福美好的象徵,人們常常以它來寄託美好的理想 。 因此人們的衣飾什物常以鴛鴦命名,如鴛鴦枕、鴛鴦衾、鴛鴦盞、鴛鴦機等等。第三聯就是從人和鴛鴦的這種聯絡上生髮聯想,表現鴛鴦的情。一俯一仰成對組合的瓦叫鴛鴦瓦,是人們根據鴛鴦比翼雙飛的形狀製作、排列的,它們覆蓋於珠殿之上,絢麗美觀。“映霧盡迷珠殿瓦”,詩人想象鴛鴦在淡薄的晨霧中飛翔,透過五彩煙霞看見了鴛鴦瓦相依相併,不禁為之動情而迷戀不已 。“逐梭齊上玉人 機”,織有鴛鴦圖案的錦緞叫鴛鴦錦 ,是人們根據鴛 鴦雙飛並棲的情狀精心編織出來的,而詩人卻幻想是鴛鴦雙雙追逐著梭子,飛上了織機。構思奇特,處處突出一個“情”字。與上聯對照起來看,一寫眼前實景,從正面落筆 ;一則運實入虛 ,從側面烘托,前後 ,虛實兼到 ,從而把鴛鴦的習性表現得既充分鮮明,又生動有趣。

  以上六句直詠本題,尾聯則別開一境 ,“採蓮無 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爾歸。”詩人由想象回到實景。

  此 ,晚風初起,暮色漸濃 ,採蓮姑娘打槳歸來,陣陣笑聲掠過水麵 ,驚起一對對鴛鴦 ,撲剌剌比翼雙飛 。此情此景 ,喚起姑娘們美好的嚮往和幸福的憧憬 !正是“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盧 照鄰 《長安古意 》)。“笑指”二字 ,十分傳神,使 女伴們互相戲謔 、互相祝願 、嬌羞可愛的神態,呼之欲出 ,把人物的情和鴛鴦的“情”融為一體。這 裡不似寫鴛鴦 ,卻勝似寫鴛鴦,有“不著一字,盡 得風流 ”之妙。就全詩佈局看,這尾聯既與開篇緊 相呼應 ,有如神龍掉首,又使“結句如撞鐘,清音 有餘”。青春的歡笑聲,不絕如縷,把讀者攜入了優美雋永的意境之中。

  哭李商隱(其二)

  崔珏

  虛負凌雲萬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

  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臺。

  崔珏詩鑑賞

  李商隱是一代才人。崔珏說他有“才”且“凌雲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而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了對世事的鞭笞和對才人的嘆惜。首聯貌似平淡,實則包含數層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隱坎坷不幸、懷才不遇的一生。

  中間兩聯 ,承首聯而寫 “哭 ”。李商隱有《流 鶯》詩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以 傷春苦啼的流鶯,因花落而無枝可棲,自喻政治上的失意 。崔詩“鳥啼花落人何在 ”,則用“鳥啼花落”

  烘托成一幅傷感情調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想,以虛托實,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字更實在,更有力,悲悼的意味更濃。

  第四句以“桐枯鳳死”暗喻李商隱的逝世 。《莊 子·秋水》:“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非練實(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足見其高 貴。這鵷雛即是鳳一類的鳥 。李商隱在科第失意時, 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鴟鳥 , 而自喻為鵷雛(《安定城樓》:“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鵷雛竟未休”)。當時鳳在,卻無桐可棲 ,無竹可食 。如今竹死 ,桐枯,鳳亡,就更令人悲切了。此句用字平易、 精審,可謂一哭三嘆也。

  “良馬足因無主踠”,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折,步履維艱,這是喻示釀成李商隱悲劇的根本原因,要歸之於抑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現實。一般人都為此深感悲憤 , 何況作為李商隱的舊交和知音呢?

  “舊交心為絕弦哀”,明哭一聲,哀得慟切。春秋時,俞伯牙鼓琴 ,只有鍾子期聞琴音而知雅意 ,子期死後,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絕弦罷彈。作者藉此故事,十分真切地表達了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結束時作者獨運匠心,運用了“欲進故退”的手法,放開筆觸 ,不說自己的悲哀 ,卻用勸慰的語氣說:“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莫要悲嘆九泉之下見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現在您的逝世,就是送入冥間的一顆光芒四射的“文星”啊!這是安慰亡友嗎?這是詩人自我安慰嗎?其實都不是。李商隱貧困潦倒,鬱悶而逝,人世既不達,冥間安可期 ?因此說, 這只不過是作者極度悲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反進一層”之法。

  撼動人心的悲慟 ,是對著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 這首詩就是緊緊抓住了這一點,把譽才、惜才和哭才結合起來,由譽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憤。譽得愈高,惜得愈深 ,哭得愈痛,感情的抒發就愈加強烈, 對黑暗現實的控訴愈有力量,詩篇感染力就愈深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