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崇拜的人 魯迅

我最崇拜的人 魯迅

  魯迅他是個出凡入聖的神,他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人,那麼大家是否有崇拜他呢?

  我最崇拜的人——魯迅作文600字

  你是否記得“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出自誰之口?你又可否記得“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在寫誰?沒錯!正是魯迅先生。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談起魯迅先生,他的形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蓬鬆的頭髮雖看起來很亂,卻很精神;每一根都筆直地挺立著。一張又瘦又黃的臉令人難忘。他的眼睛不大卻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視他,卻又給人無窮的力量。

  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社戲》則感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是文學的巨人!從他身上,可以讀出人性的真善美、讀出黑白、是非。

  我崇拜魯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個出凡入聖的“神”,他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人!他愛憎分明,腳踏實地,品德高尚;他“俯首甘為孺子牛”!

  他說過“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勤奮者,會努力去追趕,去掙、去擠;懶漢終不願去擠、去掙,他始終不會有。魯迅先生先生正是善於擠時間、支配時間的勤奮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條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廢寢忘食。

  他一直以父親般的胸懷寬容我們,等待我們。讓我們一起走出浮躁的海面,以後輩學人的身份帶著一顆不然世俗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吧!

  我心中的名人——魯迅

  當記憶的長河消逝在歲月的大海時,有些名人卻依然清晰地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就像一枝臘梅花——只有香如故。不僅給予我們心靈上的沖刷,更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

  隱約記起我小時候,母親給我看過一張圖片,我好奇地問道:“這是誰?”母親答到:“是魯迅啊!”魯迅——從那時起我第一次從自己的眼睛裡看到了一位慈祥瘦削的老人的形象,第一次知道了魯迅這樣一位偉人。而他的音容笑貌永遠印在我心中。

  我從“故鄉”中看到少年魯迅的身影,也彷彿看到故鄉之行中魯迅對少年時代的小夥伴們那關切的目光,感受到了魯迅先生一股從心中湧出的幾份疼痛。他俯首甘為孺子牛,對後代總是無私呵護,頓時,一種精神湧上心頭。

  現在,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體會他那內心深處的憂傷與悲愴,雖已隨時光流逝而成為“夕拾”的“朝花”,但依舊不失其絢麗馥郁。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讓我看到了他多姿多彩的童年,我彷彿聽到了魯迅和他的夥伴們在百草園裡天真的微笑,聽到了令人窒息般的“三味書屋”裡“之乎者也”的`讀書聲、一群孩子躲在私塾先生身後的嬉笑聲。

  豢養隱鼠的驚喜,聽外祖母講故事的迷戀,觀看《二十四孝圖》的不解,離鄉去異地求學的經歷,對坎坷人生的珍重......無不包含著那對生活與人生的思考,展現出了一位有情有義的魯迅形象。讓我看到了別樣的他。

  俄國人曾自豪地說:“我們的民族產生了列夫·托爾斯泰”;英國人曾自豪地說:“我們的民族產生了莎士比亞”;我們更要自豪地說:“我們的民族產生了魯迅!”

  魯迅——中華民族20世紀最值得驕傲的人物,雖早已離開我們但這正像詩人在詩中所寫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魯迅先生正是這樣活在我們的心中。正是他代表了民族魂!

  他就是魯迅!

  人物簡介/魯迅

  基本介紹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後改為豫亭,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支持者,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

  魯迅出身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起初想實業救國,但不濟。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學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被麻木的內心,筆名魯迅(Lution)源於革命(Revolution)。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

  魯迅出生在浙江紹興府城內東廠房口,漢族。曾有過百來個筆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故鄉》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他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並有多部小說被先後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其中《少年閏土》就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的第17課),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家庭成員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此時正在北京任內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鬱,秀才,閒居在家。因肺結核而死。

  母親:魯瑞(1858~1943)當地舉人魯希曾孫女,思想頗為開通,出身於紹興平橋村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能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譯《希臘神話》。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妻子:朱安,1906年,25歲的魯迅從日本回國,遵照母親的意見而與時年28歲的朱安結婚;許廣平,1927年10月8日,魯迅在廣州與許廣平同居。

  兒子:周海嬰,1929年在上海出世。周海嬰之子為周令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