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的渲染藝術分析

《琵琶行》的渲染藝術分析

  《琵琶行》中的景物描寫,看似信手拈來,實則處處蘊含著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琵琶行》的渲染藝術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嘆詠”傷詩的代表作。它不僅以思想內容的人民性獲得人們的稱道,而且還以極其高明的手法、繪聲繪色的妙喻再現了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音樂形象而贏得人們的擊節讚賞。但筆者覺得,這首七言古詩的成就遠不止這些,它猶如一座豐富的礦藏,值得人們去深入挖掘,尤其詩中的景物渲染藝術值得探究。

  儘管《琵琶行》全詩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著墨不多,一共只有4處,但在這4處的景物描寫中,詩人卻以細膩而洗煉的筆觸,勾勒點染出4幅畫——“秋江月夜送別圖”、“秋江月夜聽曲圖”、“秋江月夜守船圖”、“秋江月夜獨傾圖”。這些景物描寫,對人物刻畫起了很大的渲染作用,強烈地突出了主體形象,增強了詩歌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

  一、營造情緒氣氛,展開故事配景。

  《琵琶行》第一處景物描寫在詩歌的開頭,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別圖”。“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客將作別於潯陽江頭,昏黑的幕色,浩淼的江水,瑟瑟的秋風,戰慄的楓葉,飄舞的蘆花,面對這秋景秋物,詩人怎能不“逢秋悲寂寥”?更何況遠貶荒僻之地的詩人,又將與好友“秋山又幾重”,怎不生依依惜別之情?然後又寫“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藉著秋江月影,主客想排遣離別的憂愁而舉杯消愁,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加上飲苦無音樂,醉慘不成歡,我們不難想象那個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場面,正是這秋江月影,形象地突出了詩人此時的哀愁,猶如那東流的江水一樣無邊無際、綿綿不絕;此時的心緒,如同江中搖盪的月影一般跳動不安,零亂難平。這幅畫,重點突出一個“慘”字,它直抒胸臆,強烈表達了不忍離別的情懷,營造了一個悲抑低沉的意境。而這“舉酒欲飲無管絃”、“別時茫茫江浸月”的環境,既暗示了詩人謫居生活的痛苦,又為下文“忽聞水上琵琶聲”做有力的反襯;寒江寂寂,四顧茫茫,正當主客悲感交集的時候,“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這兩句一方面透露主客的驚喜之情,“忽”就是這種感情的表露;另一方面也寫出主客無意中為動人心絃的琵琶聲所吸引,就是在這種情境中為“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琵琶女的出場及彈奏琵琶曲營造了悲涼的氣氛,併為之展開故事的配景。

  二、多方烘托人物,展示人物心境。

  《琵琶行》的第二處景物描寫出現在琵琶女彈奏結束時,詩人為我們畫了一幅“秋江月夜聽曲圖”。在這一部分,詩人著力描寫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為達成這一目的,詩人善於蓄勢,層層渲染烘托。先寫琵琶女的出聲和相邀見面的情況,詩人聽見不同尋常的琵琶聲,驚喜萬分,從曲聲中知彈奏者非俗人,故急欲想見,“尋”、“問”、“移”等一系列的動詞,準確地傳達出詩人當時的心情。“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則表現出琵琶女羞澀、怯生、猶豫和悲傷的情懷,也暗示了她有無限的心事。接著寫琵琶女情動於衷,演奏琵琶,著力表現其高超的演奏技藝。詩人是按調絃、彈奏、曲終的順序來寫的,且把聲情有機地融合起來。“轉軸”兩句,從她彈奏的準備動作中已初顯其技藝的精湛和感情的豐富,這是彈奏的開始。接著寫彈奏,“弦弦”兩句寫曲起低沉舒緩,顯示其鬱郁不得志的思緒;“低眉”兩句,狀其彈奏的動作神態,現其卓越的技巧和抑鬱的心情。“輕攏”兩句,表現她彈奏時指法靈活多變和彈奏難度之大,看出其技藝超群,樂曲聲不同凡響。緊接下來,詩人用12個詩句,運用一系列的比喻,分別藉助聽覺、視覺等感受來寫彈奏樂曲的聲韻悅耳和聲調變化。從樂曲的聲韻和變化中表現了琵琶女嫻熟驚人的技藝與哀思苦痛的情感。“曲終”兩句,寫琵琶演奏已近尾聲,用“裂帛”比喻四弦同時發出的聲響,隨即戛然而止。一曲雖終,但震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卻使人如痴如醉。詩人於是寫道“東船西舫消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江邊周圍的船上都悄然無聲,只有皎潔的月光傾瀉江中。這簡潔的一筆景物描寫,卻是何等的高妙——在寂靜的景物氛圍下卻激盪著洶湧的心潮,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處景物描寫,從側面襯托了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倫,又照應了“別時茫茫江浸月”,渲染了詩歌淒涼、冷落的意境,著重突出“悄”字,又襯托出聽眾依然沉浸在無限惆悵、幽怨的樂曲聲中,而這正好烘托了琵琶女的心境。

  如果說第二處景物描寫是著重從聽眾感受的角度去烘托人物心境的話,那麼第三處的景物描寫則是從琵琶女的感受的角度去展示人物的心境了。

  第三處景物描寫是在琵琶女苦訴身世遭遇的末尾處:“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家住城裡,從小拜名師學藝,年輕貌美時,生活奢華。隨著時光的`流逝,人老珠黃,再也無人上門追歡逐樂了,生活逐漸走向落迫,只好嫁給商人為妻,常常獨守空房而無人珍惜,只得經常從夢中尋找失去的歡樂時光。這裡,詩人用夜深、月冷、水寒、空船、孤女、獨坐為景描繪了一幅“秋江月夜守船圖”。這幅畫,著重突出“寒”,江水之寒,正暗襯著琵琶女心境之寒!這很容易令人想起李清照《聲聲慢》詞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好一個“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個景物描寫,與這首詞表現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無需更多的文字詳述,琵琶女被遺棄的孤寂生活和悲涼心境,已被抒寫得淋漓盡致了。

  三、描繪地域風貌,藉助景物抒情。

  《琵琶行》第四處景物描寫是在詩人述說自己的謫居潯陽的那一段中:“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秋光月夜獨傾圖”,突出了一個“獨”字。詩人之所以能“知音”,能與琵琶女產生心靈共鳴,併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長嘆,是因為有著共同的人生際遇。“同是天涯淪落人”,同在哪裡?同自帝京出,同嘆命運苦,同感處境悲,同流辛酸淚。正因為這樣,詩人才會對琵琶女的悲慘遭遇感同身受。這幅“獨傾圖”以“地僻無音樂”、“地低溼”說明地處荒僻,環境惡劣,生活孤寂;用“黃蘆苦竹”和“杜鵑啼血猿哀鳴”這些悽楚景物來襯托愁悶的心情;用“春江花朝秋月夜”這樣美好的景物和大好時光來反襯“取酒還獨傾”的孤苦伶仃。從這幅“獨傾圖”的取景構思,我們不難看出詩人深諳情景相生的妙理。他的取“景”,既注意“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又注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但都統一於“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果我們聯絡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來理解這幅“獨傾圖”,就不難理解詩人借寫病臥潯陽、生活悲涼苦悶來表現政治上的失意,借寫生活環境的惡劣來表現政治處境上的艱難,借寫對潯陽地僻的不滿來表現對遭受貶謫的憤懣。

  《琵琶行》它反覆渲染“秋江月夜”這一典型景物,營造了一個淒涼的意境,從而使意境中的這兩個人物形象——琵琶女和江州司馬染上濃重的悲劇色彩。我們在這意境中看到“一切都是思想,一切都是象徵”,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而詩人的心“在他所創造的一切形象裡面跳動”。

最近訪問